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家骅  陈晋 《经济问题》2003,(6):10-11,26
由于今年以来国际与国内市场主要工业原材料价格相继大幅上涨,形成了我国市场的供给约束,给相关行业和下游企业带来了价格冲击。问题是这种价格冲击是否会造成我国经济运行的整体物价水平抬高?应该说这种可能性还是存在的。目前我国尚不可能在短期内采取干预手段或通过市场化解这次价格冲击,它必定会引起零售价格水平相应上升,而且市场运行方面诸多因素也会随着推波助澜,有可能改变以往“低物价,高增长”的经济周期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所有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品种中,除了成品油、煤、天然气和电力国家略有调控,没有完全与国际市场接轨以外;其他基本上都是国际化、标准化的可贸易商品,其价格完全由全球的供求因素决定。另外由于信息通讯发达和交通运输便捷,广东市场、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原材料价格差异非常小。因此,研究广东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变动情况,基本等同于研究其国际价格变化趋势。2006年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价格变动情况(一)购进价格的总体变动情况。据21个地级市近2000家企业的工业品价格调查,2006年广东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继续上涨(预计为103.5…  相似文献   

3.
据从通过中巴边境红其拉甫口岸到我国新疆喀什地区从事农产品贸易的巴基斯坦客商了解,近日来由于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快速上涨,再加上巴基斯坦国内粮食商人的囤积,巴基斯坦国内农产品市场大米价格创下历史最高价85卢比1公斤(人民币约11.05元/公斤),市场出现大米供不应求价格日益上涨局面,  相似文献   

4.
《大陆桥视野》2006,(1):111-111
2006年,我国钢材、电解铝、水泥、汽车等产品供应较为宽裕,价格走低的可能性较大;而产品油、原料油等供应相对紧张,价格将可能进一步上涨。这不仅因为国际市场货紧价扬,还在于国内外价格倒挂,存在国内价格涨,向国际市场价格靠拢的需求。此外,天然橡胶、煤炭等亦存在价格的季节性差别;运输紧张会导致地域价格差距的扩大。投机炒作的推波助澜,均会加大这些筹距,导致不平衡的加剧。  相似文献   

5.
1.国际市场价格回升推动国内市场价格上涨。2002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材料和农产品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影响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有:(1)自然灾害和贸易保护因素。近年来,由于气候反常现象,连续干旱和暴风雨袭击,世界主要农作物生产减产,导致主要农产品价格明显上涨。其中最突出的是小麦、棉花、天然橡胶等,减产造成了价格的大幅扬升,从而影  相似文献   

6.
自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持续上涨的局势。房价的持续上涨,引发了人们的反思,国内学者对房价上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是由于垄断竞争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基于需求价格弹性法估算住宅商品房的合理价格。  相似文献   

7.
苏林 《发展研究》2004,(7):17-19
今年以来福建省价格延续了2003年四季度的走势,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带动了能源、原材料价格迅猛上涨,但是目前尚未明显推动下游产品价格上扬,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仍然是以粮油为首的主副食品价格变动。1-5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3.4%。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形  相似文献   

8.
对于高校饮食来说,用的是市场经济的原材料,出售的饭是计划经济的价格。高校饮食所需原材料、劳动力等商品来源于社会市场,受市场经济规律的调节,市场粮、油、菜等物价的急速上涨给高校饮食成本造成剧烈的变化。文章探讨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相对稳定的高校饮食价格,以保证高校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2000-2011年国内外粮食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小麦、玉米、大豆、大米的价格,通过对其2000年到2011年的国际、国内价格变动特点比较,挖掘出国际、国内粮食价格变动的原因.分析发现,导致国际粮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有生物燃料产量迅速增加,石油价格的变动等.国内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价格与零售价格差价较大.最后根据国际、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原因的比较分析,得出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自2000年国际油价上涨到今天,油价已经累积上涨了近700%,2003年国际市场油价上涨到均价25美元/桶。并实现了逐年连级跳,2005年2月22日WTI原油期货价格越过50美元/桶,6月27日达到60.5美元/桶,2006年国际原油价格继续攀升并高位运行,纽约市场的原油期货价格在4月21日突破每桶75美元关口。近期WTI、布伦特依旧在70美元附近徘徊,国际油价的高位运行给国内成品油价格造成极大的上涨压力,价格调整的频率和幅度加大。自2005年3月至2006年5月24日,国家对成品油调价7次。本次柴油和各种标号的汽油价格上涨幅度将近10%,93号汽油更是闯过了5元/升的关口。虽然国内成品油不断调价,但考虑到高油价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和公众的承受能力,我国油价调价幅度远低于国际油价上涨幅度。  相似文献   

11.
世界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源及对中国的传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农产品价格和能源价格上涨幅度明显高于其他产品.与此同时,世界市场的农产品价格也上涨厉害.本文将在分析和解释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原因的基础上,分析和测度中国国内农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2.
对国内外市场价格接轨的几点思考马哲实随着国内统一市场的逐步形成,以及国内外市场向一体化发展,国内市场价格将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这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国内外市场价格为什么要接轨,其对国内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以及我们应采取怎样的对策,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作一...  相似文献   

13.
彭兴庭 《新经济》2007,(11):5-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0月31日发出通知,决定自11月1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发改委强调,近一段时间,国际市场油价持续大幅度上涨。纽约原油期货价格  相似文献   

14.
2012年8月16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38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大宗商品价格形势与影响"。国经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张永军认为,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国内粮食价格有一定影响,但不足以改变国内食品价格上涨放缓的趋势,重要原材料国际市场价格下跌对国内的影响较为直接,年内国内消费价格上涨势头将继续减弱,工业品和生产资料价格下跌态势很难扭转。  相似文献   

15.
国际农产品价格如何影响了中国农产品价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使用月度数据考察国际农产品价格是否影响中国农产品价格,以及影响程度和可能的影响机制。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的条件下,本文证实了国际农产品价格对国内价格具有经济意义上的显著影响,各种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对相同产品国际价格的反应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玉米、大米和大豆价格的国际价格弹性介于0.20到0.36之间,小麦的国际价格弹性为0.05左右,国内外农产品市场间高度的整合关系主要是通过国际贸易建立的。中国在未来为保持粮价稳定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国内农产品储备,合理地对农产品贸易进行管制,建立农产品价格预警机制,并通过财政补贴等手段平抑因国际价格波动而带来的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以来,对于能源和原材料等初级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部分初级产品的国内供应已不能满足需要,进口也相应增加,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渐凸显。但是,我国却只能被动接受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价格,进口成本持续攀升,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为此,深入研究和探索我国积极融入世界商品定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资本市场》2009,(9):12-12
国际油价在大涨大跌的动荡中上行。8月20日凌晨纽约商品交易所收盘之际,9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2 42美元,上涨3 23美元,涨幅达4 67%。专家称,不久前勉强降价的国内成品油市场很快又面临调整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调节利益关系最灵敏的杠杆,是引导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随着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定价机制逐步完成与市场和国际接轨,使得近年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变化较快。文章对现阶段我国成品油价格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消费比重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调节利益关系最灵敏的杠杆,是引导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随着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定价机制逐步完成与市场和国际接轨,使得近年来国内成品油价格变化较快。对现阶段中国成品油价格和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消费比重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我国棉花短期价格波动研究——基于时间序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ARCH模型对我国国内短期棉花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和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对棉花价格波动分别表现为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棉花当期价格受一期和八期滞后价格影响,这显示出市场主体预期对市场变动趋势具有一定影响;国内持续上涨的需求对棉花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相对不显著,而供需缺口的变动是影响国内棉花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棉花进口量的增加有利于减弱国内棉花价格波动;国际市场棉花价格波动对国内价格波动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短期内棉花价格呈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这种季节特征与市场预期、供需变化有较大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