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三全育人”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与前提,是“大思政”工作的深化与新的尝试,通过解读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与目标,分析“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英语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及目前的现实困境,并从强化课程思政意识、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融合能力、注重教材思政元素的挖掘、完善课程思政指标考核体系四方面有针对性提出解决思路与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彭文武  李闯  王财莉  胡雪晴 《经济师》2023,(11):172-173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如何把思政元素融入至专业课程建设中并打造“一流课程”,培养高素质有竞争力的管理型人才,是新形势下经管类专业面临的一大挑战。文章在描述《管理学》课程教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一流课程”建设理念引导“课程思政”,符合“课程思政”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战略布局,通过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提出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22,(1)
文章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课程为例,围绕高职本科风景园林专业"三全育人"的目标,就风景园林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课程思政目标下,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梳理实施途径,提出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设计思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并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何淑婷 《经济师》2023,(5):179-180+182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大学生受到了各种诱惑和影响。高校只有立足于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质修养。文章阐述了“互联网+”融入高校思政育人模式的内涵;阐述了“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育人模式的重要性;剖析了缺乏“互联网+”管理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探究了“互联网+”时代下构建高校思政育人模式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李晓萌 《经济师》2024,(4):200-201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使得“课程思政”教育开始进入教师研究视野。在专业课程中融合红色文化思政内容,实现红色文化思政内容和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出专业课程、红色文化“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基于此,文章针对新媒体背景下外语翻译专业课程融入红色文化思政育人的实践路径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6.
在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模范榜样教育不失为“三全”育人中全员育人的重要途径,而主题班会是一个良好契机。文章从主题班会的背景介绍、思路设计、实施流程、教育实效等维度系统介绍了基于主题班会的模范榜样教育实践,进而验证了模范榜样教育在“三全”育人中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7.
谢婷婷  李晓琴 《经济师》2024,(3):225-226+231
根据国家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金融工程综合实验》作为金融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文章结合课程教学实践,发挥教学团队集体智慧,形成育人合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按照“一体两翼”梳理教学内容,开展“党建+课程思政”模式,从红色金融、建疆稳疆英模、金融时事和行业名家事迹等方面多维度挖掘思政元素,构建“党史学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国情怀”“金融职业道德”等课程思政元素库,形成了显性育人和隐性育人结合、课内育人和课外育人结合的《金融工程综合实验》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为相关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打造“大思政”的工作格局。在此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将音乐课程教学与思政理念进行整合,发挥协同效应,能够有效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的思政素养和民族音乐自信心,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22,(1)
随着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建设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目前经济法课程开设现状来看,无论在课程价值聚焦、课程思政与实践元素的结合、任课教师的常态化德育培育机制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文章认为在经济法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进行系统建设,需要深刻剖析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力求最大限度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付鹏 《经济师》2023,(9):213-214
“宁波帮”精神是宁波商人在长期的经营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先进的群体意识,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家国情怀和奉献社会是“宁波帮”精神的鲜明特征。将“宁波帮”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对于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和引导价值,有利于解决传统的课程思政过程中的知识与育人协同支撑不强、思政素材缺乏等问题。新时代背景下,基于立德树人的基本使命,建立健全地探索“宁波帮”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体制机制,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多角度发力探索。  相似文献   

11.
晁洁  龚航 《经济师》2023,(10):153-155
“大思政课”是我国高等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关键课程和必然要求,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关键的环节和重要的载体。高校要全面贯彻并落实中央“大思政课”建设方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有效增强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成效。文章探讨了“大思政课”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品牌项目协同育人模式,并对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达到好的育人成效,持续不断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建设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提供了制度力量与方向遵循。课程思政与知识体系的归宿都在于“育人”,要实现二者的深度有机融合,构建与实施课程思政育人知识体系是关键。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知识逻辑,文章系统挖掘了3个核心育人元素与9个子元素,构建理性、感性与活性“三维一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知识体系,同时提出共识凝聚、内容重构、环境升级、活动创新、评价改革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新教育形势下的育人新思路,当前已经成为教育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方向和指引。在计算机等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的元素,能够在培养学生计算机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通过对计算机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挖掘内容与实施路径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将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张芸 《经济师》2023,(8):189-190
课程思政建设是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扎实推动课程思政走实走深,充分发挥课堂思政教育引领示范作用,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的一项任务。文章以《纳税实务》课程为例,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元素,从教学总体设计、课程实施、评价与成效等方面进行改革,探讨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径,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刘娇娆 《经济师》2024,(2):195-196+198
文章从财经素养教育和课程思政的内涵入手,分析了“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融入财经素养教育和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融入路径展开探究,全面梳理和深入挖掘课程教学中蕴含的相关素材,以期通过“润物细无声”式的隐性教育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发挥财经素养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更好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提升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作为科学性和实践性相兼备的理论思想,秉承“隐形教育,立德树人”的宗旨,在马克思主义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传递思政知识,最终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文章以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分析Python语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从而实现思想政治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达到思政理论与专业课程同向同行效应。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新时代高职课程思政探究较多,课程思政内容主要围绕教师教学、主题班会、基础思政课程等方面。为充分发挥高职专业课程的育人主渠道作用,高职院校必须立足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立足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在规律,厘清课程思政建设的三重逻辑,真正实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成人与成才相融合。新经济浪潮影响下,旅游消费不断升级迭代,旅游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旅游业态发生了质的改变。同时,互联网思维、商科思维背景下旅游教育多学科融合发展。因此,为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协同发展一体化建设,课程思政亟需优化和提升。特别是在旅游实践课程中需重点突出课程思政教育,把“宾客至上、服务至诚”的旅游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21,(1)
在高职院校"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中劳动教育回归的背景下,从高职专业技能教育人才培养角度,分析当下高职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在专业技能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耦合性。以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提出相应对策,将劳动教育、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技能教育人才培养中,融合协同育人,树立劳动意识,筑牢高职人才培养的底色。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9,(1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整个阶段,对学生成长成才,推动高质量就业创业意义重大。习总书记强调:各类课程应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新工科背景下,就业创业指导适合进行课程思政探索。文章概括了新工科背景下就业指导的发展现状,剖析了就业指导的思政教育内涵,明确了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并提出嵌入思政元素的具体建议,探析就业指导如何与新工科建设、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扩展思政工作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舆情较为复杂且不受时空限制,必然对大学生的“三观”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他们的价值引领尤为必要。通过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进行辨析,阐述“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诉求,思考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