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列列 《商业文化》2007,(7):16-16
成思危副委员长说中国股市有泡沫,并且认为70%上市公司几乎没有投资价值;国际著名投行高盛认为中国股市没泡沫,理由是中国的“实际汇率偏低、人民币被低估、非市场化的供给因素等”。这实际上代表了国内外目前阶段性唱多唱空中国股市的  相似文献   

2.
股市泡沫会影响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还会引发危机甚至威胁实体经济。本文围绕股市泡沫展开研究,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于股市泡沫及相关理论的研究,总结了对于投资者情绪的度量和基于此的股市泡沫预警研究。最终发现,因为我国股市具有严重非理性特征,在进行我国股市泡沫预警模型研究时,加入投资者情绪变量会大大提升模型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邹炜 《现代商业》2008,16(6):93-287
2007年在我国股票市场泡沫不断膨胀,多种宏观调控手段的调控效果不甚理想的背景下,资本所得税被有些学者被有些学者认为是挤压股市泡沫的“万全”之策。本文结合目前我国市场实际讨论了资本所得税在我国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市盈率是被广泛用来测量股市泡沫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股票的理论价格应该是未来各期红利的贴现之和”这一传统金融理论,导出用以衡量股市泡沫成分的基准——合理市盈率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发现市盈率的合理值是一个动态值,据此测量出的上海A股市场泡沫成分自1993年以来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我国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日趋成熟,投资行为日趋理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我国股市非市场化特点与股权分置改革影响等问题,在股票市场价格严重失真情况下,运用局部多项式核估计方法,拟合了股市理论收益率指标,通过对比股市实际收益率指标显著性偏离关系,提出了我国股市的泡沫理论与计量方法。实证显示:局部多项式核估计能很好地估计股市理论收益率指标,准确计量我国股市泡沫动态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李芝懿  陈鸥 《现代商业》2012,(30):58-59
在股票市场上,当企业低于上市标准时,为了完善退市机制,提高市场透明度并向投资者充分揭示风险,监管部门实施了ST制度。但是某些投机者利用ST肆虐地制造股市泡沫严重误导了正确的投资价值取向,今年5月实施退市新政对ST公司设置了最后期限,以此治理现存不完善的股票市场。然而债务纠纷给穷途末路的ST公司带来了极大困扰,多次阻碍公司重组上市。本文以*ST珠峰为例,进一步探讨债务纠纷对ST公司保壳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1998~2002年,我国一直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以期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积极的货币政策效果不太明显。但股票市场却“蒸蒸日上”,出现股市泡沫。我们认为这和我国当时的经济环境有关。两个层面的问题导致了积极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一是金融体系不完善,二是股市制度  相似文献   

8.
当世界各国股票市场处于牛市时,对股市是否存在泡沫,一直成为官方、业界、学界、股民、基民谈论的焦点。如何衡量泡沫、如何看待泡沫、如何应对泡沫,更成为人们关注、探讨的话题。如何衡量泡沫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理性的股票市场,从其发展演进的历史来看,认为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平均处在15~20倍的水  相似文献   

9.
股票市场具有两面性,在对经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对一个地区、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经济造成冲击和破坏。股票市场容易形成市场泡沫,一旦这种泡沫破灭就会导致投资者信心的大跌,市场可能崩溃,甚至引发大范围的金融危机。就我国股票市场而言,股市自身的先天性制度缺陷导致市场具有极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当世界各国股票市场处于牛市时,对股市是否存在泡沫,一直成为官方、业界、学界、股民、基民谈论的焦点。如何衡量泡沫、如何看待泡沫、如何应对泡沫,更成为人们关注、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股票市场在2007—2008年经历了先暴涨后暴跌的股市泡沫过程,之后就进入了相对平缓的阶段。在这样的"后泡沫"时代背景下,在综合借鉴国内外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方法对2007—2008年的沪市泡沫进行了度量并刻画了股市泡沫的运行趋势,由此解释了股市大幅波动的原因,这对于保持证券市场的平稳运行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都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金雪  房会会 《商》2012,(4):160-160
文章通过分析股市泡沫生成阶段的基本特征,结合股票市场的特殊性,从交易型指标、价格-价值对比型指标、人气型指标、支撑型指标四个方面,利用解释结构模型构建股市泡沫预警分析指标体系,共包含交易型指标等二级指标4个,下设三级指标18个。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传统的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两方面对国内外股票市场上的金融泡沫文献进行综述,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未来泡沫研究的趋势是研究股票演变过程中两种理论相互作用,进而对股市泡沫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4.
自17世纪欧洲发生“密西西比泡沫”和“南海泡沫”等金融事件以来,世界金融市场的兴衰就始终伴随着股市泡沫的生成与破灭。因此,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自己投资的市场是否存有泡沫,泡沫度有多大,无疑是关系到切身利益的问题。本文通过市净率法,对中国股市的泡沫度进行了一定的实证研究,分析了中国股市泡沫的生成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市盈率是被广泛用来测量股市泡沫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股票的理论价格应该是未来各期红利的贴现之和"这一传统金融理论,导出用以衡量股市泡沫成分的基准——合理市盈率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发现市盈率的合理值是一个动态值,据此测量出的上海A股市场泡沫成分自1993年以来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我国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日趋成熟,投资行为日趋理性。  相似文献   

16.
何乐 《中国市场》2007,(16):33-33
“泡沫、股指期货、整体上市、建立创业板、红筹回归、A股影响……”在刚闭幕不久的两会上,一系列股市关键词频频出现。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需要的不仅仅是高曝光率,更需要自身的完善,规范。  相似文献   

17.
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网络股利好消息不断,但在繁荣的背后是否存在泡沫、泡沫有多大,本文构建了测度方法以及测度指标,并以百度为例对股市泡沫进行了分析,及互联网泡沫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近来我国新出现的股票市场引起不少经济学工作者的注意,我就是其中的一个。目前我国股票上市的城市不多,依我所知,股市比较正规、交易额比较大、交易比较活跃的就只有深圳和上海两处。我还知道,有一些城市也有一些企业的股票在进行交易,但还没有形成比较正规的股票市场。据说还有一些城市正在酝酿股票上市,开放股票市场,对这  相似文献   

19.
李颖  神爱前 《市场周刊》2004,(10):30-33
自今年四月以来持续几个月的股市寒流,再次让人们领略到我国股票市场的残酷。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在股票市场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反对“政府救市”者,呼吁“政府托市”者,各抒己见,但均缺乏系统的理论分析。对于中国股市中的政府定位问题,国内始终没有从理论层次上给予清晰、明确的定义。研究从此次股市寒流入手,透析中国股市缺陷与政府行为的内在联系,力求从理论上明确定义政府在股市中的职能定位。  相似文献   

20.
股市的泡沫现象是指某些股票或整个股票市场交易过程中表现出超常规的活跃或异乎寻常的价格高涨,其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实际价值,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又会象泡沫被吹破一样,市场价格急剧下跌这样一种经济现象。 一、股市泡沫现象的表现 其一,随着金融交易活动与物质生产活动的日益分离,股票的价格往往取决于相对独立的证券市场供求双方力量的对比。当供给小于需求时,会出现大量资金涌向某些股票或整个股市,使股票的价格运动脱离其基本决定因素运行的轨道产生股价泡沫。其二,由于股票的投资收益取决于投资者的预期收益。而投资者一般无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