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度反倾销法中的“非市场经济国家”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市场经济国家"制度是印度反倾销法中的重要制度。印度反倾销法利用WTO《反倾销协定》的漏洞,将部分国家预设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并对相关国家的企业申请"市场经济地位"设置苛刻标准,充满随意性和不公平性。作为经济和政治上的竞争对手,中国被印度反倾销法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从而在中国产品对印度出口活动中设置起严重障碍。为应对印度反倾销法中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制度,中国政府和中国企业必须采取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欧盟反倾销法中关于“非市场经济”规则及其变迁,结合案例,分析了我国企业在申请个别市场经济地位所遭遇的主要障碍,在此基础上,从统计、法律、政治经济三个方面对欧盟对华反倾销中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前景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欧盟反倾销法替代国制度根植于“市场经济国家”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理论划分,尽管对中国的出口商有例外规定,但仍然倾向于给我国企业以歧视待遇。我国企业直面欧盟反倾销法替代国制度须采取两手准备策略,要实现市场化的价格传导机制,保证价格预警信息的畅通,并采取质量与适度价格并举战略,还要确保价格档案信息的真实化。  相似文献   

4.
徐璐  张敏 《商业时代》2007,(22):38-39
欧盟反倾销法替代国制度根植于"市场经济国家"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理论分野,尽管对我国出口商有例外规定,但仍然倾向于给我国企业以歧视待遇。我国企业直面欧盟反倾销法替代国制度须采取两手准备策略,要实现市场化的价格传导机制,保证价格预警信息的畅通,并采取质量与适度价格并举战略,还要确保价格档案信息的真实化。  相似文献   

5.
印度已成为全球对外反倾销和对华反倾销第一大国。文章对可获详情的134起涉华案件的非市场经济待遇状况进行了全面考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印度对中国实施非市场经济待遇的主要依据是认定涉案企业存在政府实质性干预,确定正常价值的主要方法是印度实际支付或应付价格法和最佳可获得信息法,与同案市场经济待遇中国企业相比,非市场经济待遇对涉案产品反倾销税率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解析欧盟对华反倾销“分别待遇“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欧盟针对中国等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特殊反倾销规则当中,分别待遇(Individual Treatment)是与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密切相关的又一重大问题.根据分别待遇规则,欧盟委员会在计算倾销幅度时,将把该出口商涉案产品的出口价格与运用替代国规则确立的正常价值进行比较,进而决定是否建议欧盟理事会对该出口商征收最终反倾销税.作为“一国一税“制度的例外,分别待遇制度对中国出口商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7.
向玉兰 《商业研究》2005,(13):179-183
在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欧盟可能给予中国涉诉企业三种不同的待遇:非市场经济待遇,个别税率待遇和市场经济待遇。争取市场经济待遇是每个出口企业努力的目标。然而,欧盟对华反倾销政策本质上的消极性和适用上的歧视性注定这一目标不易实现。此外,从2003年11月起,欧盟开始缩减中国享受普惠制税率的产品,进一步削弱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尽管如此,中国可以利用欧盟政策表面上的灵活性和自身的努力,争取获得最佳待遇,为欧盟全面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1998年以前的欧盟反倾销法中,中国都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直到1998年,欧盟通过的第905/98号条例,对之前的第384/96号条例进行了修订,将中国和俄罗斯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名单里撤除,而视为“有条件的市场经济国家”.尽管中国企业获得了取得“市场经济”的机会,但由于欧盟对于取得“市场经济”地位的条件规定十分苛刻,所以在反倾销实践中,取得“市场经济”地位的中国企业并不多。  相似文献   

9.
欧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同时也是对中国反倾销最为频繁的地区。其采取反倾销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认为中国还不属于市场经济国家。我们应当认真分析欧盟非市场经济待遇的问题所在,积极寻求对策,通过转变经营观念,遏制出口恶性竞争,组织积极应诉,健全行会组织,政府与企业密切合作,争取欧盟尽早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0.
欧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同时也是对中国反倾销最为频繁的地区。其采取反倾销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认为中国还不属于市场经济国家。我们应当认真分析欧盟非市场经济待遇的问题所在,积极寻求对策,通过转变经营观念,遏制出口恶性竞争,组织积极应诉,健全行会组织,政府与企业密切合作,争取欧盟尽早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1.
反倾销法当中,“非市场经济国家”是一个重要概念。中国自入世以来,一直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遭遇“非市场经济国家”待遇,这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从这一问题的产生和法律依据入手,深入分析了“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对中国的不公平性,并从法律角度提出了我国政府和企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牟琼  余正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3):101-102
近年来印度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原料药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同时也成为国际上对中国医药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数量最多、力度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非市场经济待遇则是中国医药企业面临反倾销调查时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成为印度对我国大肆反倾销的主要理由。印度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判定标准至今仍然模糊,旨在通过实例分析,为我国医药出口企业在印度的反倾销应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999年7月30日,欧盟电子秤产业的主要生产商对中国、韩国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电子秤提起反倾销申诉。1999年9月16日,欧委会决定开始反倾销调查。在本案中,中国的众多将要遭受欧盟反倾销制裁的企业中仅有3家企业申请了市场经济地位,其中的1家企业的申请被驳回,原因是向欧委会提交有关信息的时间远远超过了规定期限。另两家企业经核查不符合欧盟反倾销法规定的条件,也未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但3家企业申请了个案待遇,均得到批准。本案终裁结果为从涉案国家倾销进口的产品对欧盟产业造成了实质损害,决定征收反倾销税。中国企业获得了个案待遇。对于这3家企业来讲,通过他们的积极争取及努力,虽然没有满足市场经济地位,却得到了单独的倾销幅度。  相似文献   

14.
美国和欧盟是中国最大的产品出口地,也是近年来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反倾销审查最多的国家和地区。本文从反倾销法实体规则的角度,对中国、美国和欧盟反倾销法规的主要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在为完善我国反倾销法提供借鉴的同时,以求为我国出口企业应对当前国际经济秩序中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议欧盟反倾销法与对华反倾销中的不合理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1979年第一起欧盟对华反倾销案至今20多年的时间里,许多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被欧盟反倾销法判为倾销,即使这些中国企业对欧盟市场索取的出口价高于其产品在中国国内的市场价。但是,在欧盟反倾销法下,他们不仅被判倾销,并且经常被施加高额的反倾销税。中国企业有理由问:欧盟反倾销法关于中国出口商品的倾销判定标准及其实施结果是否合理公正?下面我们解读欧盟对华反倾销关于倾销判定的法律标准及相关实践,以及其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事实上,正是由于这些不合理的因素,导致了对中国企业的不公正的待遇。一、根据GATT和WTO反倾销协议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已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承认,但却尚未得到欧盟和美国的承认。本文将着重分析影响欧美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具体因素,同时对欧美反倾销法中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相关规定提出质疑,从而提出我国如何争取市场经济地位以及如何有效应对反倾销。  相似文献   

17.
反倾销调查中的“非市场经济国家”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大多数西方国家在反倾销调查中将我国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导致我国出口产品遭到诸多反倾销指控,并且多数最终被裁定成立倾销和被征收较高倾销税,目前我国已成为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本文介绍了西方国家法律就此问题的有关规定,分析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现状以及西方国家在此问题上态度的变化,提出今后我国在对付外国反倾销时应当争取取消“非市场经济国家”待遇,在“入世”后更应及时利用世贸组织及其反倾销规则以获得缔约国公正、平等的待遇。  相似文献   

18.
反倾销中非市场经济国家条款和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成为反倾销重灾区的原因之一,就是一些国家仍然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其实,多边反倾销规则中并不存在非市场经济国家条款,一些国家坚持非市场经济国家条款完全是出于保护主义的目的.我国应从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联手努力,一方面继续推进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完善法律体系,开展经济外交,另一方面加强行业自律、积极应诉并争取个案处理,以尽快化解歧视性的非市场经济国家条款。  相似文献   

19.
叶海燕 《江苏商论》2005,(11):160-162
中国已连续九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涉案金额不断增大,而企业的应诉胜诉率却很低,这一切都与我国被认为是“非市场经济国家”有着密切关系。本文拟对非市场经济的实质和表现作一些探讨,分析我国没有获得市场经济待遇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夏菲 《商业时代》2007,(20):28-30
本文旨在论述反倾销制度中,“非市场经济地位”的由来以及给中国企业带来的不公平待遇,并通过国际贸易中的实例探讨,对“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就中国争取“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