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点     
正1【关键词】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概要】日前,随着《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正式发布,"三调"已进入新的阶段,即组织开展实地调查和数据库建设阶段。"三调"于2017年第四季度开展准备工作,调查对象为我国陆地,并以2019年12月31日为调查标准时点统一进行调查数据更新,2020年完成统一时点数据汇总,形成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成果。  相似文献   

2.
正2007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工作正式启动,历时两年,最终形成以2009年12月31日为统一时点的调查成果。"二调"第一次全面建成国家、省、市、县4级联网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实现了调查成果的全面数字化存储和管理,为自然资源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此后,按照"国家总体控制、地方细化调查"的总体思路和"三下两上"  相似文献   

3.
相较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在工作方式、技术手段及主要任务等方面都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其成果将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三调"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现状底数底图构成、规划传导机制实现、规划实施评估依据构成中的重要作用,对"三调"成果如何进一步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与规划管理机制优化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下简称"二调")基本完成,目前正在进行成果汇总。"二调"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基本查清了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提供了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实现了调查成果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二调"采用了很多先进技术,与"一调"和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相比较,提高了调查成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     
正土地调查是查实查清土地资源家底的重要手段。国务院于2017年10月发布的《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从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角度,赋予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新的内涵。而且随着土地调查"一查多用"的深入推进,调查成果质量保障压力日益增强,由此倒逼调查技术革新。此次全国土地调查将采用  相似文献   

6.
正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工作以来,天津市创新调查作业机制,牢牢把握"宁要数据的真实性,不要虚假的前后一致性"调查要求,以推进监理审计制度、自选调查动作、开展地类认定研究等为支撑,切实推进"三调"各项工作,努力提高数据成果质量。创新调查作业机制,实现工作整体把控在"三调"工作中,大部分地区以"县级调查—省级核查"的模式开展调查作业。天津市在  相似文献   

7.
正土地利用框架指由城市的路网、水体和大型绿地等构成的整体控制网格,是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要用于对"三调"的任务分工、数据汇总、面积统计等工作进行网格化控制,特别是用于提升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细化调查的成果质量。该工作形成的土地利用框架数据,也是"三调"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细化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深圳市作为"三调"试点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部署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全面查清全国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类型、权属和分布情况,相关省份将补充开展二次调查中"不稳定耕地"和新增耕地的调查评价。本次调查评价主要包括三项任务:一是开展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在全国土地调查结束后,将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利用数据库.2008年2月7日颁布实施的<土地调查条例>规定,国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根据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每年进行土地变更调查.  相似文献   

10.
资讯     
正《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发布方案明确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标,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当前,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正在紧张推进。按照中央和相关部委要求,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应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整合规划编制所需的空间关联现状数据和信息,形成一张底图。为此,针对当前"三调"地类认定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开展规划基数转换、区分城镇和村庄建设用地、国土资源查清对照等三项工作,统一"三调"数据与规划数据,进一步夯实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根据国务院的决定,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已调整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其领导机构名称也相应调整为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组长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兼任。进入新时代后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就此拉开新的序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在我国实行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实现统一管理的背景下开展的新一轮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摸清我国自然资源基础家底,全面掌握真实、准确、可靠的自然资源基础数据的重要而且必要的手段。与1996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以及2006年底部署、2007年正式铺开的第二  相似文献   

13.
国土“三调”后如何开展自然资源统一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各类自然资源调查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相互之间存在着内涵界定不统一、分类体系有交叉、调查标准不一致、数据成果有矛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自然资源管理与保护政策的制定.机构改革后,各类自然资源的调查监测评价职责统一到自然资源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将于2020年底结束,此后即将开启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的新时期,如何从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为主的国土调查顺利过渡至包含土地、森林、草原、水和湿地等各类自然资源要素的统一调查,目前正是国内专家学者、各级管理人员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文章认为,从管理层面上首先要尽快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的管理体系和机制;从技术层面上要加快构建自然资源统一的分类体系,逐渐优化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指标。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做足准备后,以国土"三调"成果为基础,在此"底板"上开展森林、草原、水、湿地等各类自然资源的专项调查,最终形成全国自然资源统一调查机制。  相似文献   

14.
《粮食科技与经济》2009,34(3):54-54
历经近两年时间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今年进入“决战年”。目前全国农村土地调查外业基本完成,城镇土地调查按计划、有步骤推进。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说,通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将基本农田保护的实际情况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是对全国20年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进行总结的依据,也是下一步依规依法规范管理的重要基础,各地务必依据相关资料,将基本农田落实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形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如实汇总统计出基本农田面积,反映保护现状。对未按要求完成基本农田上图的地区。调查成果不予验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不予批准。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土地调查应注意的几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启动新一轮土地调查,保证土地数据的真实性”的要求,全国新一轮的土地调查工作即将展开。开展新一轮的土地调查工作,实现土地利用的图件、数据和实地三者相一致,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统筹安排,做好农村地籍管理的各项相关业务工作。农村地籍管理的业务工作包括新一轮的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和农村土地登记工作等。开展新一轮土地调查工作的同时,应开展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和农村土地登记工作。应先开展土地调查工作,土地调查只进行外业调查,同时完成农村土地登记的土地权属调…  相似文献   

16.
"二调"体制及其组织制度存在的问题 关于"二调"体制及其组织制度的规定主要反映在<土地调查条例>、<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等行政法规中.依据上述有关规定,"二调"遵循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7.
土地调查是我国一项重要法定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其成果既是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空间落实,又是政策制定、规划编制及行政审批的主要依据,为政府管理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广州市土地变更调查在满足国家要求的基础上,从调查内容、技术手段和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创新,本文结合广州的实践,对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后新一轮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大事     
##正##(2010年11月16日~2010年11月30日)□11月16日,在2010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部署会上,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世元指出:"2010年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础上开展土地变更调查的第一年,也是采用新机制、新方法统筹开展  相似文献   

19.
数字     
正国土"三调"显示我国耕地达191792.79万亩日前,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公报指出,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我国耕地数据为耕地12786.19万公顷(191792.79万亩)。其中,水田3139.20万公顷(47087.97万亩),占24.55%;水浇地3211.48万公顷(48172.21万亩),占25.12%;旱地6435.51万公顷(96532.61万亩),占50.33%。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2016年对黑龙江、安徽、山东、四川、陕西5省农户的调查数据,就农民对"不得调地"政策的态度和村庄的土地调整决策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反对承包期内"不得调地"政策的农户占16.4%,反对"不得调地"政策长久不变的农户占39.3%,意味着二轮承包到期后农民的土地调整意愿极为强烈;2011~2016年,约16%的农户经历过土地调整,其土地调整次数平均为1.36次,明显低于已有相关文献提及的2010年前的水平;受"不得调地"政策负面影响的家庭人口越多,"不得调地"政策的受支持程度越低,说明家庭人口变动是影响农民对"不得调地"政策态度的主要因素;农民对承包期内"不得调地"政策的态度对村庄的土地调整决策具有显著影响,持反对态度的农民越多,村庄土地调整的概率和频率越高,反之,村庄土地调整的概率和频率越低,意味着村庄内部土地调整的呼声是村庄土地调整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考虑到受"不得调地"政策影响的农村人口有相当大的比例,可以预见,二轮承包到期后要求进行土地调整的压力会很大,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框架内,实现长久"不得调地"的政策目标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