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要求,上海进一步改革国土资源管理思路,转变土地利用方式,通过推行新的土地综合整治的方式助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探索了一条符合上海实际、具有上海特色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快速城镇化的同时,坚持城乡平衡发展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伴随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相对于中心城、新城的资源集聚,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对原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相关领域的登记和获奖成果进行梳理分析,为土地整治科技创新服务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意见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生态整治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但在创新能力、研究尺度和内容、成果转化应用方面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研究结论:土地生态整治科技发展促进了土地整治水平的提高,今后,土地生态整治科技创新要在新发展理念下,在项目设计、标准化、研究内容方面加强科学研究,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仍将保持合理的增速。现代化建设也必将占用大量的土地,破解"保耕地、保发展、保生态"的难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加快推进土地整治科技创新,提升国土资源承载能力和利用效率,将成为有效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压力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土地资源粗放利用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4.
在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过程中,如何在稳定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激发农村土地的活力,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和有效利用?江苏省沛县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创新形成了"村统建统调,户分包"与"土地入股"两种主要的土地流转方式,优化了农村土地资源的配置,大大促进了规模经营进程,促进了沛县生态肉鸭、特色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划定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是强化生态保护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国家土地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手段,旨在解决土地利用与资源环境的冲突问题,以达到土地利用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建设空间的快速扩张,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科学划定土地生态空间管控红线,对红线区域实施差别化管控政策,对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资源环境瓶颈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节约资源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节约资源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是节约能源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的直接驱动力,也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各项制度的间接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创新发展理念,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积极探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走出了一条具有东林特色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之路。走进东林村,见到高标准农田统一由合作农场规模化经营,生态养殖场全面实施标准化养殖,农业现代化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充分展示出"土地集约、设施配套、科技创新、产出高效、生态循环、环境友好"的东林现代农业风貌。  相似文献   

8.
正改革开放以来,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推动下,很多城市出现了"摊大饼"式的用地扩张,并引发一系列资源、环境、社会等问题。尽管日渐完善的土地用途管制政策,在应对用地快速扩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践领域的建设活动在空间上的蔓延和无序依然存在,导致的资源环境破坏问题依然突出。同时,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对建设  相似文献   

9.
北大荒集团"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目标是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和保障土地资源安全、农业生态安全,核心措施是加强基础研究,做好顶层设计,依靠科技创新和涵养地力,精准施策统筹推进农艺、工程、生物"三大举措",构建管理监督、政策支持、科技支撑、制度规范"四大体系",探索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的技术路线。本文根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分析了北大荒集团黑土地保护情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黑土地保护的战略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以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为例,基于2004—2018年的产学研合作获奖项目数据,对土地科技创新的合作网络及热点演化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方法:数据挖掘和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结果:(1)土地科技创新的合作网络具有显著的无标度特征,网络密度为0.018,平均度为4.672,网络的整体结构较为松散;(2)网络规模呈现U型变化趋势,随着时间推移,从单中心的伞形结构向多中心的集群结构转变;(3)多阶段的词云分析和文本挖掘显示,土地科技发展早期聚焦于土地调查与监测等方面,而近期则与智慧国土、土地生态整治等热点联系紧密。研究结论:需要突破单中心的伞形或分散独立的环形合作创新格局,通过设立土地科技创新基金等路径,鼓励跨部门、跨行业的开放式合作创新,重点从大数据驱动的管理决策、"生命共同体"综合治理、"互联网+"创新联盟等方向挖掘土地科技创新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定于2003年9月13日~16日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年会主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中国土地学会将组团参加,并在会议期间举办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青年土地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为主题的分会场。征文内容包括: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2. 土地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机制、法制与体制;4. 经济快速发展新形势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5.“三农”问题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产权制度创新;6. 城乡协调发展与基本农田保护;7.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8. 青年土…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以土地资源配置方式遵从优势区开发原则到服从主体功能区分工协作规则演进规律,解释现行中国治理模式下国土空间管理逻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传统优势区开发理念为早期区域发展带来了集聚与规模经济效益,但其内部仍存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构失衡等问题,降低了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效率。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传统优势区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理念转型,是中国特定时期具有国家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关键在于明确地方土地资源空间配置核心定位,应以法律规范"央地"土地关系、差别化实施政策制度安排、引导公众参与规划决策、创新生态(经济)补偿机制。研究结论:不同分区土地资源空间配置关系协调是世界性问题,转型时期中国国土空间优化和规制治理重点在于厘清中央与地方事权关系,精准落地县域主体功能区建设,健全主体功能配套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淡水渔业科技创新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总结了广东省淡水渔业的现状,从淡水渔业创新体系和研究进展阐述了科技创新取得的成就,指出了广东淡水渔业科技创新存在的科技成果转化较弱、关键技术研发水平不高、渔业科技资金扶持力度不足等问题,并从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与生态修复、淡水种质资源创制与利用、健康养殖模式与技术、病害调查与防控、水产品质量安全、水产品加工与流通及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等7个方面,提出加快淡水渔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十三五"淡水渔业科技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总结2017 年国内外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2018 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2017 年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土地生态问题与生态恢复、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及影响、土地利用规划观念与技术等方面;国内研究侧重于土地资源配置、土地生态、土地利用及其评价、土地利用管控以及规划理论与实践创新等方面。研究结论:2017 年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领域在基础理论层面进一步基于时空锥理论研究了规划机理,提出了科学认知 “多规合一”的理念,初步探索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在实践层面提出了“一张蓝图”、“多规合一”的技术路径,探讨了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与规划的核心任务,探索了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现存问题与未来编制工作重点。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方法、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推动“土地用途管制”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发展、推进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的空间规划体系创新、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将是2018 年及未来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领域着重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国土资源科技管理》创刊于1984年,由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和成都理工大学主办,是一份刊载资源、土地、矿产、生态、环境等白然资源科技和管理的前沿问题、难点问题、热点问题、重点问题,突出新理念、新视角、新架构、新观点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以其科技性、学术性和可操作性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生态反思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保证资源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在指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分析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编制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相关生态问题,指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应加强生态理念的指导,并将生态理念贯穿于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始终,以制定出更为科学可行的"绿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作用,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后备资源的减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双重压力加大,土地整治工作迫切要求将生态理念贯穿始终.土地整治生态评价是区域开展整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基于“3S”技术,建立宜城市土地整治生态评价数据库.在GIS数据库环境支持下完成评价因子空间叠置和综合计算.通过分析评价结果,了解其生态综合状况,对其存在的生态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促进宜城市土地整治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土地整治科技协同创新,促进生态文明联盟团队建设,7月18日,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在京组织召开土地整治科技协同创新研讨会.与会的部重点实验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等单位从建设与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未来协同创新想法等方面作了详细汇报.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系统诊断大城市边缘区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土地利用问题,提出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战略框架。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大城市边缘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土地利用形态变化急剧,土地利用中的矛盾十分突出,地域功能紊乱、土地配置失调、非农就业困难、土地利用粗放、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制约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结论:应通过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统筹城乡土地配置、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土地资源生态开发战略及相关保障措施构建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战略体系,推动土地宏观调控更加系统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创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走出了一条具有东林特色的现代农业之路,充分展示出"土地集约、设施配套、科技创新、产出高效、生态循环、环境友好"的东林现代农业风貌。通过对东林村的调查,我们认为: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只有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才能有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生态循环农业看东林,我们的共同感受是"四个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