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旭 《济南金融》2009,(6):30-33
本文在分析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研究宏观经济与国际收支相互影响的关系中,运用国际收支差率、外汇储备率、外经比率等新定义的指标分析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进而探讨并提出了世界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应实施低水平的国际收支平衡和内外均衡等观点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措施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研究宏观经济与国际收支相互影响的关系中,运用国际收支差率、外汇储备率、外经比率等新定义的指标分析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进而探讨并提出了世界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应实施低水平的国际收支平衡和内外均衡等观点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家近年来出台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外汇政策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国际收支形势依然较为严峻。本文着重分析了外汇政策预期效应不明显的原因,提出了适应于外汇微观主体,结合多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平衡国际收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四大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之一。近年来,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双顺差现象呈强化趋势,纠正国际收支失衡或减少双顺差成为我国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宏观经济问题。但减少双顺差与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存在一定矛盾,本文拟通过分析调节双顺差与国内宏观经济目标的冲突,诠释维护内外女的复杂性、艰巨性,并尝试探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十五”时期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估计及其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产生展望了“十五”时期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在此基础上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可能变化作出了基本估计。最后,本文根据我国“十五”时期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提出了同时期国际收支平衡的调控目标,并对实现这一目标应当建立的政策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 ,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目标 ,也是控制对外开放风险的重要手段 ,这对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回顾“九五”时期我国国际收支的状况 ,分析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对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保持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手段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九五”时期我国国际收支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五”时期我国国际收支发展趋势分析贾玉阁闫雪晶任何一个与外部世界有经济交往的国家,其宏观经济目标都包含两种平衡,即实现经济增长、币值稳定、充分就业等的经济内部平衡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经济外部平衡,这二者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般来说,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球先后有多家央行实施名义负利率政策,带来较大影响并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利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为基础,分析了国外央行实施名义负利率政策的原因主要是刺激国内宏观经济增长、平衡国际收支。但通过对实施名义负利率政策的目标成效进行预判认为,负利率政策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甚至弊大于利。因此,我国货币政策更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宏观经济政策间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9.
正近几年,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一些结构性变化。为此,我们从国际收支平衡表人手,用实际的数据说明问题,着重分析金融危机后直至2011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指出这个变化并解释变化出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对我国未来几年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作出分析,最终提出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应对方法,以便深刻的理解目前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及调控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李福祥 《中国金融》1998,(4):6-7,17
人民币汇率的政策目标与趋势分析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福祥汇率政策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是货币政策的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抑制通货膨胀,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稳定人民币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正> 三、“十五”时期的国际收支平衡目标与政策思考根据我国21世纪初期经济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和未来经济形势的可能变化,“十五”时期我国国际收支的调控目标应当是保持贸易收支顺差和经常项目收支的基本平衡,扩大长期资本收支顺差以保证基本差额的长期顺差趋势,实现总差额的持续顺差。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应当建立以下一些政策思路。1.对于经常项目收支,在坚持其基本平衡长期目标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增长形势的需要灵活确定其短期目标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是一国货币当局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来达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经济目标,而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因此研究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利于中央银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从而促进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3.
美国后金融危机时期继续采取了多项刺激经济的政策,与之相对应却是通胀始终维持在低水平。本文从揭示中美通货膨胀差异的现状着手,从美元的地位、美国国际收支的结构以及相关宏观经济目标选择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美国低通胀的原因,并给我国提出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目标地运用经济手段及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社会供给总量和需求总量及其构成等主要经济活动实施调节和控制。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这个宏观调控目标体系内涵丰富、覆盖面广。经济增长是衡量经济全面发展的主要指标,是一个宽泛、综合的概念,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减最终会体现到经济增长的变化上来。增加就业要求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充分利用劳动力要素,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这既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也是社会公平和稳定的体现。稳定物价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标志,稳定物价就是要控制物价总水平的上涨。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对本国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水平都有较大影响,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保持国家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条件。所以,健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不仅是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重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必要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构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既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又有不同的调节重点...  相似文献   

15.
唐震斌 《新金融》2008,(4):24-28
根据经典的经济学理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具体探讨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以便寻求科学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十分突出,给宏观经济调控和外汇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对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本文通过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外汇检查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的分析,提出加强和改进外汇检查工作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钟凌 《银行家》2004,(9):29-30
近年来,在国际收支顺差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外汇管理的政策从过去的“轻入重出”实现了向“进出并重”平衡管理的转变,这一转变既出于宏观经济调控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又包含有经济和政治安全的考虑。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外部均衡在整个宏观均衡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加上近两年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有所加剧,采取多方面措施逐步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确实是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必然选择,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外汇》2007,(7):17-17
中国2006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综合反映了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收支结构及储备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为制定对外经济政策,分析影响国际收支平衡基本经济因素,采取相应调控措拖提供了依据;是判断我国整体经济态势的基础性资料,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经济金融等综合角度看。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具有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的重要影响。其中自身经济阶段和金融条件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不仅是我国短期经济金融利益的保障。而且是我国长期经济发展的调控目标和改善方向。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更是我国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刊邀请五位嘉宾共同来分析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现状及影响。探讨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成因及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