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正>中国高铁的现在与未来1992年,铁道部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中国正式提出兴建高速铁路;1997到2007年间,中国铁路完成了6次铁路大提速,铁路高速化的概念进入中国;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发布后,中国开始进入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时期,即"高铁大跃进"。相比于日本、法国,我国的高铁建设正处于蓬勃的发展时期,将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2.
核心提示新年伊始,新疆通往内地的首条高速铁路"兰新高铁"年内将完成铺轨,新疆煤炭外运能力将增加到3亿吨,哈密火车南站也将于年内投入使用,届时,哈密这个"西气东输"重要通道、"疆电东送"主战场,全国最大的风电、煤化工基地将成为中国西部的重要铁路交通枢纽。时值岁末年初,中国新疆霍尔果斯至哈萨克斯坦阿腾科里铁路口岸正式通车运营,这是继中国连云港至荷兰鹿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中俄两国有关部门签署中俄高铁合作备忘录,推进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其中,拟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中俄在高铁项目上的合作不仅令俄高铁蓝图有望早日实现,也为中俄务实合作开辟了新领域。这是近年来中国铁路尤其是高铁发展迅速、"走出去"捷报频传的一个缩影:4月的委内瑞拉,由中铁一局施工的高铁"第一轨"正式铺轨,这是中国高铁在南美的首个项目,合同金额75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自2011年开始,一条从中国出发,沿途经过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最终到达新加坡的高铁线路将开始建设,这将是中国高铁企业的下一个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大陆桥视野》2010,(8):21-21
全国铁路日前开始调整列车运行图。新运行图中,武广高铁开行密度大幅增加,原有京广线武广段开行的普速列车减少,但日增铁路货运能力25万吨。据了解,提升货运、增建高铁是中国铁路减轻历史包袱的策略,本次调图也是走向市场化的一步。  相似文献   

6.
如果将搭乘民航航班出行比作"乘公共汽车",那么乘公务机出行就是"打豪华车"这是高铁与民航的零和游戏:先是航班的习惯性晚点,挥霍了先天的速度、票价优势,将乘客推向高铁;而在"7.23"温甬铁路动车追尾等一系列高铁安全事故后,备受安全质疑的高铁却又让航空公司找回了底气。今天,定位于高端航班服务的公务机,能否再为航空公司再下一城?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兰新高铁的建设备受瞩目,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 776公里的兰新高铁自兰州西站引出,经青海省西宁,甘肃张掖、酒泉、嘉峪关、哈密、吐鲁番,引入乌鲁木齐站,将成为促进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线"。2014年11月16日,铁路总公司宣布,兰新高铁乌鲁木齐南至哈密段正式开通运营,列车初期运营时速200公里,乌鲁木齐南至哈密的运行时间将由5小时缩短至3小时左右。按计划,兰新高铁哈密至兰州段将于2014年底开通运营。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1月16日,兰新高铁(乌哈段)开通运营,标志着新疆开始步入"高铁时代"。同时,新疆正在布局三条铁路大通道,以北、中、南三条通道为发展主轴,辐射周边,可形成全境通过、全面覆盖、全线连通的新疆开放发展新格局,带动中心城市、重点城镇及所有17个陆路口岸的开放与建设。新疆的道路主骨架正沿着铁轨不断延伸。新疆三大通道2015年初具规模"新疆规划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三大战略交通通道’中,兰新通道作为中通道,这条通道一直是通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交通运输处副处长马亮元说。兰新通道是我国"四纵四横"铁路  相似文献   

9.
西银高铁规划北端经包兰铁路连通宁夏及蒙西地区,中部与太中银铁路、西平铁路及规划平凉至庆阳至黄陵铁路相接,南端通过西安枢纽与陇海通道以及西成客专、西康铁路、宁西铁路等衔接,辐射华东、中南、西南等广大地区。高铁沿线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西银高铁的建设将形成以西安为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及科学技术的水平不断提高,高铁也迅速发展,在当今机遇挑战并存的全球化国际环境中,我国高铁急需"走出去".中国高铁走出国门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举措,不仅可以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同时在国际市场竞争的过程中还能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领先高铁技术,不断为我国高铁注入新的血液,因此本论文将阐述将高铁"走出国门"的战略方案.  相似文献   

11.
江霞 《江南论坛》2014,(10):11-11
正[本刊讯]江苏先后有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高铁、宁杭高铁和合宁高铁等4条高铁建成通车,全省2718公里铁路总里程中,高铁里程达1228公里。近日在江苏省铁路建设推进工作会议上获悉,在新一轮国家铁路发展总盘子中,江苏省列入国家计划的项目共有1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7个,即沪通铁路、连淮扬镇铁路、徐宿淮盐铁路、新长铁路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作为城市综合体的高铁站区都依托于权责利益明确的土地开发,但我国大多数高铁站综合开发收效甚微。在分析中国高铁站区开发土地发展权的内涵及其权利归属现状的基础上,认为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在于高铁站区的土地发展权归属不同。在此基础上,以高铁站区土地为核心,以铁路主体为桥梁,对铁路主体与政府之间的土地发展权归属问题进行了不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分析,以寻求土地发展权归属的最优策略。结论如下:在地方政府选择让渡、铁路主体选择服从、铁路主体与市场主体形成综合开发联盟并通过铁路主体的最终开发活动实现博弈均衡时,各方获得最大收益。  相似文献   

13.
基于"流空间"视角,借助GIS空间分析法,建立交互式的空间联系网络,对近域联系下城市间交通联系进行空间趋近模拟,深度解析全国铁路交通联系的空间分布与集聚格局。通过对列车运营线路上各城市间的近域联系路径进行空间选取和逐次连接,采取类似"裁弯取直"式的空间趋近模拟方法,完整模拟出各车次列车的运营路线,实现对铁路交通实际运营路径的空间刻画。基于7 000余车次的巨量客运数据,构建了全国地级城市间交互式的铁路客运空间联系网络,进而清晰展现了全国铁路客运联系空间分布与区域集聚图景。研究显示,全国铁路交通联系以纵横向铁路主通道为基本骨架,以国家及区域中心城市为联系核心,以各级城市群为主要联系方向。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城市群形成高铁时代"三群鼎立"这一基本空间架构,但高铁发展依然呈现以京广线为界"西冷东热"的空间分布态势。细分车次类型来看,全国铁路交通联系基本格局是以普速列车为本底,K字头列车为框架,G字头高铁为骨架,高速铁路为主通道,高铁与动车互相补充,高速与普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财经文摘》2010,(9):12-12
中国目前已投入运营动车组360多组,其中时速250公里的动车组200多组,时速350公里的100多组。今年年底,中国动车将达500组左右,目前中国高铁已累计运行2.8亿公里,运送旅客5亿人次。而根据2008年10月发布的《中国铁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20年,中国将建成四纵四横高铁网,贯穿环渤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这三大城市群。这意味着,中国已正式步入高铁时代!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构成了全国铁路客运的主体,极大地改变了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和旅行环境,有力带动了沿线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显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交流质量,也成为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名片"。而沿线的各个车站,尤其是大型车站作为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商业服务业的开发关乎着高铁车站功能的综合发挥和服务水准的提升。文章认为,只有坚持高标准定位,实施高品位开发,才能打造与现代化高铁车站相融合的商业服务业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中国高铁异军突起,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迅速走向国际市场。但中国高铁的出口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中缅高铁项目被喊停,中泰"高铁换大米"项目也遭遇挫折,中国高铁进入中东欧市场也面临一系列地缘政治与规制性风险。本文在对中国高铁发展成就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国高铁"走出去"面临的实际问题及其背后原因,随后对中国高铁"走出去"提出政策建议。一、中国高铁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武广高铁的通车,标志着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随着高铁的发展,它将对我国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这种战略意义可以分别从技术层面、经济方面、政治角度与军事战略四个方面来看,与此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高铁的全面的认识,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铁路系统安全风险问题备受关注。依据我国最新颁布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构建了相对完善的铁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与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建立了铁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用北京/广州高铁系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为准确地评估铁路系统安全风险,可为铁路系统安全运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5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经达到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高铁依然是中国交通发展的重头戏,据草案显示,到2020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将达到3万公里,并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7,(11)
我国的高速铁路产业发展迅速,在国家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涉及到产业经济发展的各项内容,其中,高铁产业布局不仅影响到高铁产业自身的发展,更加影响到其所在区域的关联产业发展以及地区经济情况,因此,研究高铁产业的区域布局意义重大。文章基于国家在"十一五"及"十二五"期间提出的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总结中国目前的高铁产业布局现状,分析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目前国家的高铁布局政策,主要结论包括:我国目前高铁产业布局存在区域不平衡现象。东部、中部地区高铁覆盖率较高均在60%以上,东北地区为38.24%,西部地区最低,为21.59%。高铁产业布局受到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分布情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区域人口密度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高铁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88。目前我国高铁产业布局主要存在高铁产业布局规划缺乏长远性,部分地区存在运能冗余现象;高铁产业区域布局不平衡,偏远站点遭到忽视;高铁与公路民航区域布局存在一定重叠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平衡区域内发展与高铁产业建设,促进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综合协调多交通运输体系下的高铁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五纵五横"的高铁产业布局,提高高铁交通枢纽的衔接性,最终实现高铁产业空间布局的良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