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宁 《集团经济研究》2006,(10):102-103
一.前言 作为中国十大景区之一的长江三峡,是国家旅游局对外重点推介的线路之一,长江三峡旅游也是重庆和宜昌旅游业的重要支撑点.长江三峡游线一直是中国三条黄金旅游线之一,对于国内外游客拥有巨大的潜在吸引力.从1979年至2003年,长江三峡旅游经过了三起三落,历经了自然扩张、超常发展两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正>城市滨江区域一直是各城市发展滨水经济、提供滨水休闲的重要区域。构建滨江游憩系统对滨水城市意义非常。重庆是一座充满生机、富有韵味的大都市,是我国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其主城依山傍水,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人造建筑于一体的滨江旅游带。笔者在综述滨江游憩休闲旅游发展的基础上,以重庆为例,对重庆主城滨江区的现状及休闲旅游资源的重组进行研究,运用SWOT分析法和区域竞合分析法对重庆主城滨江游憩休闲带的构建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分析给出匹配战略指引。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重庆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重庆自然山水壮丽,都市风貌独特,历史文化深厚,民俗风情浓郁.老天爷恩赐、老祖宗遗存、老百姓创造的"三老"资源并存.以长江三峡为代表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大足石刻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以山城都市为代表的社会人文资源相结合,赋予重庆旅游资源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较高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4.
创建三峡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更是立足宜昌建成国家特大城市的现实需要,对促进宜昌乃至三峡区域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服务一体化及产业经济集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从统筹全局,适度超前的角度定位了三峡交通运输枢纽,并从4个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构建国家级三峡交通运输枢纽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英才》2000,(6)
由中华英才半月刊社与中国建设银行三峡分行共同主办的“国际知名华人华侨三峡世纪行”活动于4月21日成行。为了使华人更好地了解世界瞩目的三峡工程,倾听伟大祖国奋力前进的脚步声,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伟超、著名国际社会活动家赵浩生、著名学者文怀沙等一行60多人喜聚重庆,游览三峡,造访宜昌,参观三峡工程,并对宜昌建设与旅游事业提出不少建议。活动于26日结束。一些国际知名华人感叹对三峡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修建长江三峡水利枢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近日,重庆市旅游局依法取缔了10个非法旅行社,并提醒广大旅游者注意,以免上当。据悉,这10家非法旅行社的名称是:朝天门交通广场A区的长江三峡旅游接待厅、长滨路3号的长江三峡旅游接待厅、朝天门船票售票大厅底楼临街的重庆港客运旅行社一部、信义街18号的长江三峡之旅接待部、信义街18号附2号的长江三峡旅游接待部、朝千路3号的重庆港客运综合部、朝天门广场C区的重庆汇东船务有限公司两江售票点、朝天门广场招待所右侧的丰都轮船公司办事处、信义街32号的重庆市渝中区三峡票务中心、长滨路重庆市封杀十个旅游“黑点”@商文…  相似文献   

7.
《物流技术》2009,28(12)
11月21日,宜昌市人民政府在武汉大学三峡学术交流中心组织召开了湖北稻花香集团<宜昌三峡物流园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中国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物流技术>杂志社、北京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三峡大学的物流专家、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物流技术》2009,(12):280-280
11月21日,宜昌市人民政府在武汉大学三峡学术交流中心组织召开了湖北稻花香集团《宜昌三峡物流园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中国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物流技术》杂志社、北京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三峡大学的物流专家、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三峡蓄水对重庆物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佳  刘天宝 《物流科技》2008,31(10):136-137
三峡蓄水振奋了长江航运业,由此给长江沿岸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文章以重庆,这一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为例,分析了三峡蓄水对重庆物流发展的影响,并对重庆应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现代物流中心提出了一些建议。2003年6月16日,长江三峡枢纽永久船闸成功试航,标志着长江步入新的航运时代。有关专家认为,三峡成库后长江"黄金水道"的运力等同于至少六条铁路线和十条高速公路线,长江航运的竞争能力将使整个西南地区的物流格局发生大的改变。重庆地处长江上游,是我国西部唯一拥有所有物流载体的城市,也是我国西南地区水陆空交通枢纽。随着三峡工程的即将建成,万吨级船队直达重庆将变为现实,这势必会给重庆的物流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3月7日在人民大会堂重庆厅与重庆代表团的全体代表一起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作为新成立的直辖市,重庆取得了不少成绩。重庆在进步,在发展,城市建设也有了新的面貌。他说,关于重庆建设,我还要重提“开发三峡,振兴重庆”。对重庆来说,开发三峡是机遇和挑战。没有三峡开发,就没有重庆今天的发展。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很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以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大建设力度,取得了令人欣慰的建设成效。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已圆满收官。如何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把旅游管理专业建成湖北旅游职业教育品牌,更好地服务宜昌文化旅游业,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健康快速发展,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在重庆经济格局中,万州被定位为三峡生态移民经济区,而搞生态经济把旅游和商贸定为支柱产业的思路无疑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1、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峡库区包括重庆、湖北宜昌和恩施库区.本研究主要针对三峡重庆库区和三峡宜昌库区.其中三峡重庆库区包括15个区县: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市、万州区、涪陵区、长寿区、丰都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主要采取实地考察、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法.  相似文献   

14.
三峡工程的宣传不平衡人们一提到三峡,就想到宜昌,想到三斗坪,想到三斗坪,很少提到巫山、巫溪、奉节、万县等,这是偏颇的。大三峡的范围应是重庆—万县—宜昌,小三峡仅在万县的巫山、巫溪两地,人们一提到三峡工程,主要想到的是位于三斗坪的三峡大坝,对三峡百万移民和三峡库区则知之甚少,而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恰恰就在于移民,且库区移民占95%以上,万县又占了整个三峡库区移民的2/3以上。1995年4月11日至14日,国务院三峡移民工作会议在万县市召开,间按说明了万县市在三峡移民中所占的份量。1996午10月中旬,全国三峡工程对口支援了作会在万县市召开,再次证明了对口支援的重点在库区。遗憾的是,虽然会议代表的广泛性并不亚于1994午12月14日在湖北宜昌举行的三峡工程开工庆典,但都没有引起新闻媒介的广泛关注。按照三峡工程的日程表,1997年大江截流,2003年第一批机组发电,2009年工程结束,移民工作必须有超前意识,经费需超前投入,仅靠国家逐年划拨的移民资金是不够的,三峡移民呼唤对口支援加大力度,三峡移民呼唤有识之士投资三峡库区!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军备竞赛动力系统模型,构建了长江三峡旅游区域间在旅游经济单纯竞争和合作的动力模型,通过对模型结果的分析发现,三峡旅游区域间的单纯竞争可能导致某些区域旅游经济的严重衰退,而合作去可以避免这一风险,并且,合作还能提高合作方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 激情燃烧的6月,三峡蓄水至135米后,媒体频频传出好消息:重庆市政府决定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重庆九龙坡欲造物流(货运)中心;万吨级船队可从宜昌直达万州,6000吨级船队可直抵忠县;西南最大的航运企业——中国长航集团重庆长航船务公司的船队将要走向大海……这一个个信号表明,一个前所未有的川江繁荣的时代即将到来,对此,重庆的航运业界为抢占物流配送制高点已研究出对策,新一轮川江物流大战已拉开序幕,更为精彩的大戏也为时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峡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向往之地,其中三峡文化正是吸引人们前往的重要因素之一.三峡文化是历代三峡人民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合力之下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形态."文化"是长江三峡的长处,构建长江三峡文化长廊,正是扬长避短,开发长江三峡旅游经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未来一段时间,物流业的投融资活动将会更加频繁,这得益于其广阔的发展前景。3月2日,宜昌市政府与三峡集团在北京三峡集团总部签订深化合作协议,由三峡集团投资20亿元,共同推动融资200亿元,建设长江三峡综合物流体系和以三峡坝区为支点的旅游资源开发项目,把宜昌打造成全国物流枢纽中心之一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双方承诺,共同建设长  相似文献   

19.
杨慧莹 《企业导报》2013,(7):177-178
湖北宜昌正处在跨越发展的黄金十年、关键五年,要加快推进经济总量、城市发展、发展方式、社会建设四大跨越,努力实现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三大目标,全面构建现代化特大城市的综合实力、产业体系、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和保障体系。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宜昌特大城市建设的坚实基础,推动宜昌由大城市向现代化特大城市跨越。  相似文献   

20.
旅游城市竞争的关键是在大众心目中树立个性鲜明的旅游城市形象品牌。要想在激烈竞争的旅游市场占据优势地位,重庆亟需加强旅游城市形象品牌塑造工作。文章围绕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环境、服务质量、宣传营销、品牌管理这七大旅游城市形象品牌塑造要素,并通过对重庆旅游城市形象历史演变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城市营销背景下重庆旅游城市形象品牌塑造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