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去年到今年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人民币是否升值众说纷纭 ,现实是人民币确实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本文阐述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说明了当前人民币汇率要保持基本稳定 ,指出了人民币面临着巨大的升值压力 ,人民币应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适度小幅升值 ,并阐明了为消除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短期内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进而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从各种汇率决定理论看,我国人民币应该升值,但人民币升值的社会成本高,影响面较广,所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攸关重要。采取各种措施以减轻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调整外汇管理政策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并在时机成熟时实行弹性汇率制将是解决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3.
近期,在国际上各国出于各自的政治、经济需要,采取种种手段逼迫人民币升值,而国内也存在一些人民币升值的因素。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本文通过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认为当前有保持汇率相对稳定的必要性,并且提出未来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调整出口退税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一再鼓噪人民币应该升值。中国政府在始终强调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同时,推出了降低出口退税率的新政策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分析了调整出口退税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关于人民币汇率的问题最近一直见诸于报端。你是不是有一点摸不着头脑?到底人民币汇率由什么决定?为什么美国会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而人民币升值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我们还要从汇率开始说起。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与人民币升值有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涉及人民币汇率的讨论中,只有公正看待升值问题,全面理解人民币汇率稳定,合理调整人民币汇率制度,以及正确评估人民币升值影响,才能得出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俞佳颖 《商场现代化》2010,(24):194-194
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率先走出低谷。美国等国再一次开始向中国施压,迫使人民币升值。本文分析人民币升值后对我国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认为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弊大于利,而长期来看则是利大于弊。所以,我国在短期内应顶住压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同时加快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在长期内实行弹性汇率。  相似文献   

8.
2005年7月21日,中国的汇率制度进行了又一次调整,形成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随后人民币不断地处于升值的趋势,人民币汇率为什么会升值?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到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自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一直保持升值态势。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第一季度升值幅度更是加快。但是自4月份以来,汇率走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升值幅度开始减速,并一度出现反弹。而远期汇率的变化也出乎意料。4月16日,1年期  相似文献   

10.
中美贸易收支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之后,中美贸易顺差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借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日益增加。此背景下,准确测度中美贸易收支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关系"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以及汇率政策的选择。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人民币汇率富有弹性,而对美国进口与人民币汇率不相关。因此,对中国政府来说,应该顶住外部压力,尽可能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促进贸易、就业和经济增长;对美国来说,人民币汇率不是其贸易逆差的根源,人民币升值的结果只能产生贸易转移效应,并不能缓解其逆差状况,过度和偏激地施压人民币升值实非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1.
2005年7月,中国宣布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改为与一篮子货币挂钩。自汇率改革开始,人民币就在一直升值,直到近一年多才开始维持稳定。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过后,各国政府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效果正在减退,一些发达国家转而把目光重新注视在要求人民币的升值的问题上,想要依靠本币相对贬值来增加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对最近一段时间来,各种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说法进行归纳整理,对其进行分析,并批驳了一些观点。在此基础上,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不断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2.
2005年7月,中国宣布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改为与一篮子货币挂钩。自汇率改革开始,人民币就在一直升值,直到近一年多才开始维持稳定。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过后,各国政府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效果正在减退,一些发达国家转而把目光重新注视在要求人民币的升值的问题上,想要依靠本币相对贬值来增加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对最近一段时间来,各种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说法进行归纳整理,对其进行分析,并批驳了一些观点。在此基础上,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不断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率改革一年多来,人民币一直保持缓慢升值之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数据,截至2007年4月17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7.7349元人民币,较2005年7月21日升值首度超5%;人民币兑日元汇率中间价为100日元兑6.5070元人民币,升值约11.7%。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对  相似文献   

14.
从2003年年初开始,保持多年强势的美元出现了大幅下挫,与2002年相比,美元对其他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屡创新低,美元对欧元已下跌近23%。由于人民币实行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保持不变,没有升值。而人民币对其他主要国际货币汇率是通过美元换算而来,美元汇率下跌使人民币对其他国际货币的汇率间接下跌,增加了相对于非美元货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自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18%,而2008年一季度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达到4.3%,是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最快的一个季度。人民币这种加速升值的态势,正考验着中国出口企业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实行的是盯住美元汇率制。人民币近10年都处于升值趋势中,人民币升值是以人民币汇率下降形式反映出来的,即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金额减少。1994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8.6212,1995年为8.3490,1996年为8.3143,到2003年为8.2770(国家统计局,2004),人民币汇率近10年下降了4.1%。从2001年开始连续3年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在8.2770,2004年1—5月人民币汇率累计平均仍为8.2770.2003年以来,人民币再一次面临升值压力,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美国、欧盟、日本等不断施压,希望迫使人民币升值。本文重点从经济学与国际政治两个角度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范义秀  张骅 《商》2012,(7):115-115
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停地给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中国政府在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同时自2005年7月21日起,完善了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放弃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而选择了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而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汇率形成机制的改善也符合人民币国际化的客观趋势。人民币自2005年起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也一直表现出上升态势。汇率波动幅度的增加和升值的大趋势使得汇率传递问题的研究具有更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前景的思考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青 《市场周刊》2004,(8):60-61
当全球面临通货紧缩时,世界再次聚焦人民币,猜测人民币汇率能否顶住升值压力。研究从分析人民币汇率制度究竟是怎样的入手,进一步思考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中的汇率决定因素的变化与人民币汇率波动、人民币汇率变更与金融稳定、人民币汇率与什么挂钩这些问题,提出了消除人民币升值恐惧症。  相似文献   

19.
张志柏 《商业研究》2008,(1):163-167
1994年第一季度至2006年第一季度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及其决定因素来建立一个VAR行为均衡汇率模型。实证结果发现,在样本期内,人民币名义汇率失调的幅度始终在3%以内,这给出了人民币汇率水平合理性的一种理论解释。实证分析还表明,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时机是恰当的,升值的幅度是适宜的,升值的方向是正确的,未来一段时期内人民币的升值应继续按照"渐进、微调"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最近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讨论越来越热。种种迹象表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一度中断的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即将再续新篇。美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持续施压,再次撩动了人们的神经,人民币升值与否,中国又走到了抉择的十字路口。人民币汇率为什么会成为美国攻击的靶子?人民币升值与否对我国和别国经济有何影响?各方观点不一。中国政府的态度很明确,人民币币值没有被低估和被操纵。而学术界则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