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利率自由化的原因,影响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7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及利率管制逐步暴露出来的问题,迫合日本政府于70年代未放弃战后实行了30余年的利率管制,推行利率自由化。这一方面促进了日本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和金融全面自由化、国际化,另一方面则加剧了日本经济波动与金融风险。我国当前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从中得到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美日英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及其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发现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在利率实现完全市场化前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维持金融市场稳定,保障利率市场化顺利推进有重要作用。以实证的角度来看,美国及日本在利率完全自由化前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得以顺利推进;英国由于没有建立该制度,中途出现银行业危机及市场化进程倒退现象,因此,在利率完全市场化前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必不可缺。  相似文献   

3.
论日本的金融自由化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刘昌黎所谓金融自由化,就是利率和金融业务的自由化。金融自由化作为世界性的潮流,乃是60年代后以美国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其波及到日本,则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事情。日本自1980年12月实施《新外汇法》,拉开了...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日本,银行主要收益来源的存贷利差正在结构性缩小,而非利息收入中的手续费收入却在日益影响着整个银行收益。一、强调银行手续费的原因 1.金融自由化中的利率自由化顺利进展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利率自由浮动,存贷利差缩小,银行收益下降,迫使银行从多方面来讲求经济核算。1985年二月份以来由于创设了MMC(市场连动型存款),十月份创设(大额定期存单)C D,银行不能随意提高贷款利率,这样就要求重新估价每一具体业务、每笔交易的成本。 2.银行业务活动的多样化,强调银行手续费成为必然。因为各银行相互交叉业务,扩大了业务范围,新业务的产生,如C D、  相似文献   

5.
金融自由化,金融抑制与信贷配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历程,以利率市场化为主要内容的金融自由化在使发展中国家经济获得巨大活力的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与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不同,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实际上是一个金融自由化与金融抑制并存的过程,其间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信贷配给”是当前包括中国在内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的主要特征。实现利率市场化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根据这种“双重信贷配给”机制确保利率市场经对经济增长的稳健促进作  相似文献   

6.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以日本为实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金融体系的异常行为是造成日本泡沫经济的直接原因,而1985年旨在实现金融自由化的金融改革却从以下两个方面促成了金融体系的异常行为:自由化的不平衡导致了利率体系的扭曲,为经济实体对房地产、股票等虚拟资产的投机资金需求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自由化引发的金融机构的经营目标的改变,使对贷款的审批、稽核力度下降,又从资金供给方面支持了经济实体的投机行为.对于自由化带来的问题,日本进行了监管体制改革,并给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7.
推出存款保险机制,既有利于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也是经济增长转型中的一张金融安全网。中国是否需要存款保险制度,这个争议已经由来已久。自2013年7月20日起实施的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全面放开,推进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与此同时人们也更加期待存款利率市场化。在存款和贷款的利率市场化之间的鸿沟,即缺失的存款保险制度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日本国债的大量发行,企业与个人对利率选择要求的提高,先进技术的采用和国际化趋势的发展,日本国内的金融自由化一直在悄悄地缓慢进行,其目标是创设境外市场,使东京成为远东地区的一大金融中心。1984年,为缓和日美金融摩擦,根据日美两国日元与美元委员会的协议,日本采取了一些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的措施。如取消了对银行兑换日元的限制,允许金融机构经营短期欧洲日元业务等,给日本国内金融市场造成一定影响,这年获得了“金融自由化之年”的称号。至此,日本金融自由化已进入具体实施和稳定发展的阶段。进入1985年后,这方面的进程正在加速,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9.
印度放宽金融管制印度储备银行(RBI,即印度中央银行)不久前宣布各银行对两年以上的定期存款将可自行制定存款利率,此举不但有助于改善印度金融市场的资金困难,而且使印度金融的改革及自由化向前迈进一步。在RBI宣布决定数小时后,印度投资信托银行即提高其两年...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GDP作为经济发展指标,以实际存款利率代表利率政策、金融相关率、金融储蓄结构代表金融发展水平对乌鲁木齐1994~2014年利率、金融与经济发展进行统计性分析。结果显示,在过去21年间,乌鲁木齐波动性快速发展,实际存款利率整体较低,年度差异较大,金融发展趋于稳定,金融业对储蓄存款的依赖性逐渐降低。构建时间序列模型实证研究发现,乌鲁木齐金融资金来源不合理,储蓄对经济有抑制作用;有较严重的金融阻碍现象,存款贷款利率差较大,乌鲁木齐经济发展主要是受到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前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迅速发展,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尤其突出。巴塞尔委员会将利率风险定义为银行的财务状况暴露在利率变化之中。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的变动,商业银行风险资产值波动的可能性。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展,利率的市场化是趋势  相似文献   

12.
马彦波 《特区经济》2006,(9):195-197
以麦金农—肖学派为核心的传统金融发展理论指出,只有实行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的金融自由化道路,才能使发展中国家摆脱金融抑制,走上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道路。以这一理论为基础,中国从1993年开始走上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道路,经过10多年的努力,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在多个领域,多个层次初步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可以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走在了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前边。  相似文献   

13.
木下智夫 《发展》2010,(2):39-41
放松金融管制(包括债券市场自由化和利率市场化)都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形成泡沫的重要的基本原因。为了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也可能会在中期实施类似的措施。这将推动资产价格通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郑京京 《中国经贸》2014,(14):118-119
利率市场化作为我国经济与金融发展层面的必然要求。当前,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工作已到达最为关键的阶段,即人民币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而随着我国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其不但挑战到现有的人民币存款利率体系,而且对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是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王琳璐 《魅力中国》2011,(17):332-332
本文通过分析韩国金融自由化过程中实际利率对GDP年度增长率、GDP中储蓄所占比重、股票交易价值占GDP的比重三个变量的影响,发现实际利率与上述三个变量之间不存格兰杰因果关系,金融自由化并不是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明显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金融给整个金融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存款利率管制导致的利率扭曲,直接原因是证监会的监管创新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由于构建在互联网企业的支付平台上,支付功能的提供使得互联网金融具有货币属性,成为活期存款的替代品。因此,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活期存款的利率市场化,它冲击了央行负责的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此外,互联网金融有着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可能引发系统性危机.应将其纳入监管框架之下。  相似文献   

17.
近期国际金融与我国金融发生的两件大事值得关注,一是美联储即将改变40年利率调整规律--改变利率结构的设想,首次提出贴现率高于联邦基金利率的建议,以促进存款机构、联邦储备体系以及美国经济发挥更大的效力,这不仅表明美国金融改革的驾驭灵活性,同时也显示美国金融结构性调整的实效性;二是我国利率改革悄然起步,浮动利率的试点分布于全国8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允许其存款利率浮动于30%的范围、贷款利率最大浮动达到100%,进而标志着我国金融改革,尤其是利率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但同时也引发人们对我国金融改革当前紧迫性和未来风险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目前,许多学者,包括一些金融系统的同志认为,利率应当市场化,即资金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其理由是:1.通过提高利率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存款利息率来鼓励居民储蓄,收敛消费需求;提高贷款利率来抑制企业和投资对资金的需求。2.提高贷款利率来消除银行的亏损。因为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差较大,加上三年期以上存款储蓄保值,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10月24日起,央行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意味着自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的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至此完成临门一脚。事实上,自从2014年底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就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但是选择此时放开,其背后蕴含着的金融领域改革攻坚的深层次逻辑值得关注。此次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存在三个主要背景,一是经济下行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检验了日本1980.Ⅰ-1991.Ⅳ和1992.Ⅰ-2001.Ⅱ期间名义GDP与货币存量(M2 CD)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相对于前一时期,1991年之后日本货币存量的变化在统计上已不能成为影响名义GDP变化的原因.通过对“泡沫经济“后日本经济运行机制进行分析,本文认为:金融结构的不稳定性导致货币乘数下降,预期通货紧缩导致在名义利率下降的同时实际利率却在上升,“流动性陷阱“的出现,金融自由化的完成,日元汇率政策,都是导致1991年后日本货币政策效应减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