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企业理论中,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观点是,让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分享尽可能对应起来。由于享有剩余索取权实际上就意味着承担风险.而享有剩余控制权则意味着制造风险。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原则,体现于现代企业中,则表现为现代企业所有权安排合约的基本框架——企业剩余控制权安排给企业  相似文献   

2.
代理理论认为,企业所有权就是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配置机制,企业的最优激励机制实质上就是能使剩余所有权和剩余控制权最大对应的机制,最优的安排一定是经理与股东之间的剩余分享制,股票期权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产生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一般研究认为,法人产权制度是导致企业代理问题产生的根源,然而,按照现代企业契约理论,其真正原因更在于契约的不完备性。企业代理问题是各利益相关者对因不完备契约而产生的剩余控制权的竞争。本文分析认为,企业金融契约安排是一种融资治理机制,是对与企业所有权相关的剩余控制权的配置,表现为界定所有权的一个动态“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4.
企业所有权安排与公司治理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理论把企业视为一系列契约的组合,是个人之间交易的一种方式,其隐含的前提是签约人必须对自己投入企业的要素(包括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拥有明确的所有权,这种产权交易的结果形成了企业所有权。在最初关于企业所有权的研究中,学者  相似文献   

5.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人力资本的研究日渐深入,虽然研究内容各异,但都围绕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所有权的安排。在不完全合约中,让最重要、最难监督的成员和哪些贡献最难估计的投入要索的所有拥有企业所有权可以使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达到最大程度的对应。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许多理论可以测算出非人力资本的贡献.而对人力资本的贡献却相对难以计量。加之人力资本所有创造的无限性和监督的有限性使人力资本所有成为最重要和最难监督的人。因此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要求人力资本所有应该拥有企业所有权,成为企业剩余索取和控制。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本所有应分享企业的不同剩余。从而成为企业的风险承担。在国有企业中。企业家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家精神的发挥受到了产权的限制.国有企业的企业家也应该参与市场的调节和竞争,这样他们才有努力工作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6.
王明夫 《中国企业家》2003,(9):C001-C001,C0010-C014
上文已揭示:第一,所谓“雇佣”问题,也就是企业所有权配置问题.具体说就是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归属问题。第二,“雇佣”关系不是存在于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进入国有企业生产要素的二元性分类和流动性假设出发,利用新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根据要素属性和相应配置原则,构建了国有企业中的企业所有权在两类要素所有者之间“最优”配置的理论模式,并以此得出了在当前的国资改革中应让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国有企业剩余权配置并获取较大份额的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国有资产三种可能的出路,最后对照十六大精神和本研究的结论提出了加快国资改革的相应启示。  相似文献   

8.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最普遍的一种组织形式,股权多元、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公司的基本特征。企业财产所有者,即股东对企业剩余不再具有直接的完全支配权力,而是通过委托代理制度来完成。如何保证企业剩余的最大化,以及保证对剩余索取权的控制,是企业财产所有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理论的演进及我国国企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公司治理理论提出的理论背景公司治理理论提出的理论背景是关于企业理论的研究,而关于企业理论的研究开始于罗纳德·科斯对于交易费用的精辟论述。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著名文章“企业的性质”首次将交易费用引入经济分析。而大家都知道,新古典经济学是假定市场无摩擦的,也即交易费用为零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是个盲点,经济学家们对于企业内部的结构毫无兴趣,公司治理更无从谈起了。随后,科斯又提出正是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才将企业与市场分割开来,企业的构建就是为了不断的降低交易费用。很遗憾的是,这个理论直到70年代以后才开始产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企业所有权的安排问题应该以企业本质为出发点,企业本质是分析企业所有权问题的基础。本文从企业的本质和现实发展的角度,来解释企业所有权安排问题和预示现实的发展变化,以其对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和实现治理机制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产权理论在不完全合同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所有权的本质。认为,所有权就是在合同对决策权没有规定的时间和地方实施剩余控制权的权利,和在合同履行之后取得剩余收益的权利。这样定义的所有权概念,更能够展示它的丰富内涵,更容易分析它的协调和激励作用,也更便利于将它融入主流经济学框架。因此,它与其他观点有着广泛的一致性和包容性。 一、剩余控制权 现代产权理论把剩余控制权看作产权的本质。或者,干脆就将它当作所有权的定义。其理由如下,实际合同都是不完全的,那么,在未预料的,或未作描述的,或不能证实的事件与行为…  相似文献   

12.
所有权配置方式的研究涉及集中与分散、对称与非对称两个层面。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以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对称为基础,而无论是集中分布于缔约主体的一方还是分散于缔约双方。所有权配置方式的影响因素多元化,其中具有决定作用的是谈判力和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人力资本的研究日渐深入,虽然研究内容各异,但都围绕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所有权的安排。在不完全合约中、让最重要、最难监督的成员和哪些贡献最难估计的投入要素的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可以使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达到最大程度的对应。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许多理论可以测算出非人力资本的贡献,而对人力资本的贡献却相对难以计量,加之人力资本所有者创造的无限性和监督的有限性使人力资本所有者成为最重要和最难监督的人。  相似文献   

14.
所有权配置方式的研究涉及集中与分散、对称与非对称两个层面。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以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对称为基础,而无论是集中分布于缔约主体的一方还是分散于缔约双方。所有权配置方式的影响因素多元化,其中具有决定作用的是谈判力和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5.
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产权制度安排的体现。企业所有权问题是企业产权问题的核心。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所有权交易,影响了企业剩余的分配。公司治理结构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职业经理人与股东分享公司所有权、专业人员成为独立董事、普通员工持股。  相似文献   

16.
契约理论的发展是主流经济学理论近几十年来最大的突破之一,它为人们认识市场体制,特别是企业组织制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使得有关制度问题的研究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著名经济学家科斯开创的“企业契约理论”,其要义包括企业的契约性、契约的不完备性以及由此导致的企业所有权(主要体现为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安排。  相似文献   

17.
龚丽  王竹泉 《财会通讯》2010,(7):110-112,115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已经到了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阶段,所有权分配的核心是剩余收益的分享问题。但是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益相关者是否能够参与企业的所有权以及所有权在利益相关者中的分布的讨论,对分配的客体的计量以及分配机制的设计却鲜有论述,而这恰恰是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所有权分配的核心问题和关键。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王明夫 《中国企业家》2003,(9):C001-C001,C006
长期以来,企业所有权一直是经济学里的一个“黑匣子”,经济学并没有深入到里面去透视所有权的真实内容。直至企业契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才打开这个“黑匣子”,揭示出企业所有权的真实内容。  相似文献   

19.
利用企业契约理论框架的分析思路,本文对企业内部契约联结的结构和运行本质进行了深入分析。依据企业内部这一系列契约内容和功能的不同,可以把这些契约分为要素使用权交易契约和会计契约两种。要素使用权交易契约规定企业内部生产要素的组织结构和权利安排方式,它最终决定企业所有权即剩余索取权的分享状态,会计契约则决定企业剩余的计量方式。企业内部要素使用权交易契约和会计契约的耦合与互动构成企业契约的签订与履行过程。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合约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首先对人力资本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合约模式进行全面回顾和演绎分析,然后深入研究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所有权合约安排的实现形式,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来解读人力资本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合约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