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一直有个观点,中国应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中国的实力将始终处在二流或者三流的水准上。因为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依赖于标准,有句人们很熟悉的话:“一流的企业制定标准,二流、三流的企业制作技术生产设备。”我认为.商业要有利益诉求这是必然的.因为有股东、员工要负责.但是,有些事情是长期的,有些则是短期的,企业可以多做一些比较长期的事情,比如知识产权的授权。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不规范的市场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房地产职业经理人必然会有些坎坷和曲折。真正能对开发企业因时、因势盘活资金和项目,起到“智囊”作用的职业经理少之又少.他们像房地产企业的“操盘手”.照顾着每一个项目的市场运作;同时.在实际的项目操作过程中,他们注定是要精准把握企业的制胜之道.在品质追求的过程中精耕细作,控制好每一个质量环节,播种、灌溉、施肥、锄草,孜孜不倦直至秋季的收获,然后又进入下一轮的耕作。  相似文献   

3.
《差距》——多么具有冲击力的书名!确实,中国一流企业离世界一流企业有多远?差距究竟有多大?如何才能打造出世界一流的中国企业?这是许多企业界人士共同关心和思考的问题。正因为如此.见到姜汝祥博士的新《差距——中国一流企业离世界一流企业有多远?》(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3月版).自然就迫不及待地仔细阅读起来。  相似文献   

4.
现在.不少单位遭遇着人力资源瓶颈的尴尬,有些是留不住人,有些是有了人才而闲置不用或不知道怎么用.有些是用非所长,凡此种种,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与企业实施“十一五”规划格格不入。笔者认为.走好留人、用人、打造人才优势这三部曲是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对于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车玉荣 《活力》2010,(8):47-47
竞争是无情的,它的确会使人有“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感觉。国外五百强大企业的名次年年都发生变化.有些企业从中消失了,又有一些企业挤了进来。企业家也是这样。有些企业家沉下去了.又有些企业家浮了上来。如何使企业家不在竞争中成为失败者,努力打造和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合理地运用竞争战略,方是克敌制胜之法宝。  相似文献   

6.
问诊保健品     
《巴蜀质量跟踪》2002,(21):28-30
本刊本次对中国保健品进行了一次深入仔细的调查.但我们在调查、采访时发现原来这比以往任何一次采访要难。有些企业害怕开口.有些企业抱怨政府政策.有些企业海阔天空……但为了让我们值得尊敬的读者尽量全面了解中国保健品现状.我们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原则。采访中发现中国保健品行业确实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应该向“所有者”分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关于企业的分红问题。民营企业分红现在已经是很自然的事了.但是对于国有工业企业.国家是不是要分红,这个问题最近大家还在讨论。我想先分析一下这个问题提出的背景。背景之一.我们看到很多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现在的利润多了起来。比如说由于能源价格.特别是石油价格高企.有些企业的利润显得特别突出。背景之二.国家在推进改革的时候.确实需要大量资金。  相似文献   

8.
有些企业在出生的那一天,它的基因上就有毛病.它是天生残疾。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天生残疾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时代》2006,(5):124-127
秀一般的人生 潘石屹是谁?《中国新时代》2000年3月号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对于不熟悉他的人,解释起来的确有些费劲,而且随着时尚的变迁.这个原本是房地产开发商的男人的身份.会显得愈加迷离。  相似文献   

10.
于放 《企业研究》2008,(6):22-23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品牌已经成为顾客购买决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为此,企业不惜重金,构建与推广品牌,以获得在消费者心目中独特的位置。然而,在品牌建设过程中,有些企业惨淡经营,有些企业则青春永驻。那么,是什么原因能够使企业的品牌获得成功呢?其中关键的是企业在进行品牌建设中要打造出一个价值唯一.诉求准确.个性鲜明.传播畅通的品牌,即需要准确识别品牌的核心价值,而星巴克在这一点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最近,有许多国内顶尖大学的培训机构和我联系,希望交流一下面向中国企业的培训除了组织课程还能做些什么,特别是如何将接受培训的企业家和企业经理们组织起来。大家的想法各不相同.但做法上大致有这么几种.同学会、商会、公司、联谊会和俱乐部等等。依我看,叫什么名字不是最重要的,有时先起好了名字反而会束缚我们的想像力和行动力.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企业制度源于西方。而现代西方的文化体系很大一部分源于基督教,于是就产生了这样一个现象,现代西方从基督教内在的文化理念到外化企业制度的形成是一条线。而中国企业目前所接受的“现代企业制度”来源于西方。但中国文化的源头却与基督教大相径庭。几千年下来.中国人的价值观越来越分散,很难统一在一起。这就给中国企业的文化建设带来了相当的困难,也容易进入误区。从2001年开始,中国重新掀起一股企业文化热.大凡有些实力的企业都提出要搞企业文化建设。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些情形.  相似文献   

13.
制度比“神”更重要 海尔的张瑞敏曾说.中国没有经历过像泰勒科学管理那样一个阶段,基础管理太差。在这种情况下成长起来的企业,缺乏科学管理的传统,所以极有必要补上规范的基础管理这一课。况且。中国缺乏一流企业是由于缺乏优秀制度的结果。企业从员工到干部,特别需要的就是对制度的敬畏。  相似文献   

14.
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是否已经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如果有.他是谁?他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怎样成长起来的?在企业管理出版社新书《不对称竞争》一书中.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本书的主旨是研究一个日益重要的和紧迫的问题:即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开放的背景下.以及众多行业市场走向自然寡头垄断的大趋势下,尚处于弱小的和劣势的本土企业要不要成长起来?怎样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5.
《东方企业家》2005,(1):129-132
从战略层面看中国企业这20多年的成.长,在业绩上令人欣慰,但在“道理”上并不乐观。我们需要榜样,因为我们需要进取!为什么有的企业昙花一现,为什么有些企业长盛不衰?企业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一点:不死才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16.
从企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出现垄断是竞争的产物。起初是由于某个新的领域出现了新的市场机会,有些企业捕捉到了这个机会,开始发展,后续的企业也发现了这个机会,于是跟进.企业发展通常是这样的规律.慢慢形成了自由竞争,竞争变得激烈甚至走向无序。几个回合以后.有的企业壮大起来.有的企业退出市场.有的企业被兼并.这就出现了寡头垄断。  相似文献   

17.
论点缉要     
我国私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企业规模普通狭小,发展迟缓,目前尚未走出原始积累阶段。2.产业层次低。大部分工业企业科技含量低,属于高科技企业的就更是廖若晨星了。3.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小。有些省(区)的地市私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工商税金所占比例很低。造成私营经济发展困难的主要因素。1.政策环境相对还不够宽松。相关配套政策还不到位,还不能与集体企业一视同仁。2.融资困难。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信贷体系和信贷机构还没有建立起来,企业自身的信用等级比较低。3.理念趋于保守。一些部门对私营经济还心存疑虑,…  相似文献   

18.
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潘凤湖一、通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是部分发达国家企业提高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成功经验纵观国际上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有些国家主要是依靠自主开发成长起来的,如美国;同时也有通过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的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有些信息化程度很高.有些则刚刚处于起步状态,有些甚至仍然沿用完全手工操作记录的方式。但几乎每家企业都希望通过建立条码系统来帮助企业管理提升到一定的水平.使其整个物流环节的效率能够提高.差错率能够降低。  相似文献   

20.
很多企业希望学习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管理方法.但是将企业竞争力的经济学思想运用于企业管理,还需要有一个由经济理论向管理应用与操作的转化过程.即研究企业竞争力的管理问题。企业竞争力是否需要管理?是否能够被管理?答案是肯定的。企业竞争力研究的核心是企业持久生存和长期竞争的问题。在较长时间内企业竞争力各类因素都存在变化的可能。对企业而言.有些因素不是单个企业的力量可以左右的,如法律、基础设施、政策等;但有些因素是企业可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