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进步,休闲文化作为信息社会的一个典型特征,已从社会、经济、理论、文化的研究中突显出来,具备了价值研究的要素和哲学思考的条件,是研究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向。休闲文化是以休闲经济为基础,定位于休闲时代,是现代知识经济发展的更高层次。所以研究休闲文化是对现代的再思考,对促进社会和谐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昊旻  南丽军 《经济师》2013,(12):27-30
文章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回顾了我党生态文明思想的萌芽、提出、发展到逐渐成熟的历程,通过梳理,证明了我党的生态文明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逐渐成熟发展起来的。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关于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在这个蓝图中,尤其是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被提出,它和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和社会文明处于一个平等的平面上,这是科学地设计了我国未来发展的生态化社会,反映了我党生态文明思想的成熟。  相似文献   

3.
梁添勇 《时代经贸》2013,(16):25-27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经营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它是利用农业资源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经营活动及农耕文化,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和体验农业文明的一种农业经营活动。休闲农业发展对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镇和美丽家园具有重要意义。闽西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是全国著名的客家祖地、侨区、革命老区、林区和旅游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特色明显,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具有良好条件。本文从闽西概况出发,分析了闽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特点、景区分布、主要类型和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了闽西休闲农业发展的七条对策。  相似文献   

4.
现代休闲文化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功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为文化产业构成的休闲文化应运而生,蓬勃兴起,进入寻常百姓生活,成为社区生活新潮式,雅致文明新亮点。休闲文化在社区的显露,为社区居民带来新的生活,这是社会经济发展使然,是社会向更和谐文明迈出的重要标志。探讨休闲文化形成发展的社会背景、特征和功能以及休闲文化建设问题,对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现代休闲文化形成发展的社会背景休闲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孕育于社会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生活,为社会之人所娱所乐。然而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休闲娱乐方式,有着不同方式的…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是一个亟需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生态县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标志,也是城市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简述福建省长汀县生态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长汀县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展望其良好的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6.
《经济》2008,(12)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念,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建设和谐城市,让人们有一个宜居的家园.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责任,推进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7.
休闲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是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休闲文化具有怡情养性、调适心灵的特点。西方人追求自由幸福的动态休闲价值观,而中国人追求内心宁静、天人合一的静态休闲价值观。中国休闲文化要积极吸取西方休闲文化的精华并与之实现很好的融合,这样,才能满足休闲时代人类多元的休闲需求,让人们在享受休闲中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与生态化的时代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文明既创造了人类文明历史,又形成了生态危机,人类社会的生态问题凸显。由此,人们开始理性对待生态问题,中国首先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从自然的、历史的、社会的、哲学的、经济的、法学的、道德的等基本问题入手,有效地遏制破坏生态所带来的社会严重现象,是当代社会的追求,以求真正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生态问题本质上是世界观问题。人类从环境、价值、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等多方面提出了生态化诉求,以求摆正主客体的关系,促进人类社会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韩国洁  白建英 《环境经济》2006,(12):F0003-F0003
地处陕南安康的平利县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迷人的自然风光。近年来,平利县委、县政府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和深厚的女娲文化底蕴,以“女娲故里,绿色平利,休闲家园”为主题,以“生态、女娲、茶”为主攻方向,把生态休闲旅游作为县域经济的朝阳产业加以培植。启动“百里生态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以生态文化为基础,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庐山—鄱阳湖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以景德镇为中心的陶瓷文化、以南昌为中心的赣文化、以九江为中心的庐山文化,这些文化具有开放性、多样性、生态性特征,而这些文化特性正是庐山—鄱阳湖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轰轰烈烈的城镇化进程中,绵延五千年之久的中国乡村文明,处在何去何从的历史十字路口。处在消亡中的中国乡村文明面临着文明、文化、经济、社会与环境等五个方面的危机。从中华民族历史视角看,当今中国乡村的危机,绝不是一个村庄能否存在的危机,其背后表现出的是民族自信不足和主体性迷失危机。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看,乡村是中国五千年文明之根、传承之载体,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自信之根、复兴之本。从生态文明的时代高度看,中国乡村文明的命运与生态文明紧密相连。中国乡村文明遇工业文明衰,逢生态文明兴,我们面临着生态文明建设再度从农村起航的历史选择。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中国的乡村文明,重新设计我们的未来。让乡村文明内生到中国特色文明模式中,成为中国城乡两元文明城镇化模式的一元而存在。我们呼吁社会各界拯救保护我们的乡村文明,共同建设我们的走向伟大复兴的家园。  相似文献   

12.
休闲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新农村建设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文化支撑、科技保障和环境依托。发展休闲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强大推动力之一,对新农村建设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北京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共同的空间二重性特征。结合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和空间结构,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经济快速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区域之间利益共享与损失补偿、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等多重矛盾,表现出环境管理、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的体制机制障碍。结合北京生态文明建设实际,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应加强经济体制创新,建立生态产业体系,加强环境管理体制创新,提高环保执法力度,加强社会体制创新,积极培育生态环保组织,加强文化体制创新,形成重视生态环保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4.
自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核心任务后,全省上下反响十分热烈。幸福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追求和感受,其内涵异常丰富,既涵盖物质生活,也涵盖社会、政治及文化生活。而休闲状况,就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维度。正如美国学者埃尔文·埃德曼(IrwinEdman)所说:“检验一个文明质量的最佳方式是检验它的休闲质量。”英国著名思想家罗素也曾说,能否聪明地用“闲”是对文明的最终考验。当代著名思想家于光远先生则认为:“‘闲’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15.
源于名山大川的中国风景名胜区,将自然和文化高度融合,不仅保存了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观,而且孕育了极为灿烂丰富的历史文化,体现了天人合一等高超的生态伦理和智慧,对民族的宇宙观、国家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产生重大影响,是中国历史上国家的象征、思想的载体、精神的家园、文明的诗史。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公园体制构建的时代背景下,风景名胜区应该作为和谐发展的典范、文明互鉴的使者、美丽中国的代表以及美好生活的家园,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保护地,作为保护地体系中的独特类型,承担更重要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民族边疆地区的发展要依靠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理念、态度及生存和发展方式。它是对应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并以其为基础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在新世纪自觉追求和正在建立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的文明形态。21世纪,是世界,也是中国由工业文明步入生态文明的新世纪。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国将在充分汲取和享受工业文明成果的同时,逐步走出传统工业化进程中造成的“非生态”困境,走出一条以生态化、信息化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我国幅员辽阔的民族边疆地区,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展地区,处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于生态文明的理解往往是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工业环境的矛盾关系,而对于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缺乏关注,即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关系。生态文明内涵中的自然维度(人与自然)的一些理念要过渡到人文维度(人、人、社会)之中,这对于北京城市精神的理解是一个重要补充。我们可从“公平-包容”、“协作-创新”这两个脉络论述生态文明的内涵与北京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喻靖文 《时代经贸》2011,(12):27-28
本文分析了“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伦理价值观、追求可持续的发展观、倡导人们选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消费观、选择转交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路径和举措、要求加强生态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具有的内在统一性;论述了生态文明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两型社会。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他们文化层次偏低。工业文明的发展,带给了他们甜头,而生态文明建设,则影响了他们饭碗的丰富性。有人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是否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失民心、违民意?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发展生态文明,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还必须进一步强化全民意识。目前,仍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全民晓之利害;养民生态意识,置民于自然之中;育民崇德守法推进生态文明。只有全民携起手来才能建造和谐、美丽的家园。  相似文献   

20.
海洋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强国战略下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践行,但目前我国学者对海洋生态文化产业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文章对海洋生态文化产业的概念、属性、内涵和特征进行界定与阐述,并分析我国海洋生态旅游业、海洋景观鉴赏业、海洋养生休闲业、海洋生态文化体验业、海洋艺术创意业和海洋节庆会展业六大海洋生态文化产业形态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海洋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应有策略,以期能够丰富海洋生态文化理论体系,为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