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家对国企利润分配将做6点调整(1)内资企业所得税率统一为33%,取消对“国营”大中型企业征收调节税。(2)取消税前偿还贷款规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借款本金一律用企业留用资金归还,不再从税前扣除。(3)逐步建立“国营”资产收益按股分红,按资分利或税后利...  相似文献   

2.
朱雪华 《董事会》2011,(9):25-25
近20年来,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过,大量国有企业依托资本市场转化为公众公司。据统计,中央企业目前已有B0%的资产集中在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分红主要是通过年度利润分派的形式进行的,国有股权也会按照相应的持股比例取得分红,也就是说,真正“属于全民的那部分股份”是获得分红了的。就此而言,大众对国企一毛不拔的印象还是有失偏颇的。当然,国有大股东获得了分红,如何处理这些分红,倒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内资企业所得税率统一为33%,取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征收调节税,取消税前偿还贷款规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借款本金一律用企业留用金归还不再从税前扣除,逐步建立国有资产收益按股分红,按资分利或税后利润上缴的税后利润分配制度,取消对国有企业征收能源或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企业相  相似文献   

4.
王志钢 《董事会》2011,(8):91-92
历史上,国企上市往往是“靓女先嫁”模式,国企将最优秀的业务上市,上市公司的发展与未上市留下的存续企业,始终在磕磕碰碰中前行,这种状况必然造成大股东占用、关联交易、长期不分红或低分红等不健康行为。作为国企也无奈,靓女先嫁弄得存续企业支离破碎,经营能力严重不足,河北的宝硕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为了破解这种局面,国务院国资委提出整体上市的改革理念。  相似文献   

5.
话题背景:财政部7月18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74191.6亿元,同比增长24.2%,同期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1256.8亿元,同比增长22.3%。国企的利润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已经不是新话题,不仅明显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更远远领先于同期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速。超常规增速的取得,既有包括割让分红在内的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也有国民紧衣缩食提供超廉价资金的支持。某种程度上说,国企改革的进展是以牺牲国民福利为代价的。做大蛋糕当然就要适时切分蛋糕。尽管2007年以来,国有企业将其经营利润按照5%-10%的比例上缴国家财政,称之为"国企红利",但其中绝大部分被低效率地投入到"取之国企、用之国企"的怪循环中。眼下,步入转型期的中国不得不在公平分配上做大文章,然而高速增长的财政收入面对庞大的预算开支已经显得捉襟见肘,出路似唯有国企红利。作为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者,国企红利究竟如何分配使用才能施惠于民,使全民真正享受到国家经济发展成果,而不让其成为贬值的控制权,沦为既得利益集团的口中餐?改革不容延宕,答案亟须明确。  相似文献   

6.
杨志勇 《董事会》2011,(9):22-23
话题背景:财政部7月18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74191.6亿元,同比增长24.2%,同期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1256.8亿元,同比增长22.3%。国企的利润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已经不是新话题,不仅明显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更远远领先于同期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速。超常规增速的取得,既有包括割让分红在内的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也有国民紧衣缩食提供超廉价资金的支持。某种程度上说,国企改革的进展是以牺牲国民福利为代价的。做大蛋糕当然就要适时切分蛋糕。尽管2007年以来,国有企业将其经营利润按照5%-10%的比例上缴国家财政,称之为"国企红利",但其中绝大部分被低效率地投入到"取之国企、用之国企"的怪循环中。眼下,步入转型期的中国不得不在公平分配上做大文章,然而高速增长的财政收入面对庞大的预算开支已经显得捉襟见肘,出路似唯有国企红利。作为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者,国企红利究竟如何分配使用才能施惠于民,使全民真正享受到国家经济发展成果,而不让其成为贬值的控制权,沦为既得利益集团的口中餐?改革不容延宕,答案亟须明确。  相似文献   

7.
利税分流     
利税分流是国家按照不同的依据对国有企业的利润分别征收所得税和部分税后利润的一种分配形式。这是国有企业采取承包经营以后,国家对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新构想和新实践。基本内容是:一方面,国家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代表,它以财产所有者的身份对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承包经营者(或租赁经营者)收取一定数额的上交利润;另一方面,国家以  相似文献   

8.
李怀忠 《冶金财会》2012,(11):15-16
<正>近段时间,国家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和厦门、深圳10个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2013年继续扩大试点地区,并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试点。"营改增"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纳税人面临的最重大的税制改革,纳税人需要仔细测算税改对税负的影响、对税后利润的影响,并根据税后利润的变化适当调  相似文献   

9.
王克忠在《论社会主义消费基金的宏观调节》一文中(载《学术月刊》1985年第12期),提出了加强企业内部对消费基金的自我调节的观点。他认为,消费基金的自发膨胀往往来自于税后利润的分配。一般说,企业内部对税后利润的处置存在两种相反的动机:一方面是代表当前利益的消费动机;另一方面是代表长远利益的积累动机。两者彼此制约,互相抗衡,其强度的均衡决定企业行为的均衡,即决定企业税后利润在消费和积累、短期消费  相似文献   

10.
公益金及其会计核算浅谈何民庆,马国强一、公益金的性质公益金是企业按规定从所得税后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的职工公共利益资金,用于企业职工集体福利支出。从理论上讲,企业税后净利润即是所有者权益,应由所有者安排使用。但为了保证企业职工的集体福利资金来源,国家...  相似文献   

11.
资讯     
《化工管理》2007,(10):2-2
<正>国务院决定收取国企分红国务院最近中国政府网上发布于9月8日签发的《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这表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将正式开始试行,从2008年起,长达十余年的央企不向政府分红历史宣告结束。《意见》指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杨力 《董事会》2012,(3):46-46
很难想象国资委会把手里中石化、中石油这些企业的普通股转成优先股,而没有决策权。同时,我国大型上市国企很多,把国有股转成优先股,取得了优先于其他股东分红的权力,中小股东也未必乐意  相似文献   

13.
张焱 《冶金财会》2000,(2):46-47
<正> 在企业财务会计对外提供的大量信息中,税前会计利润与税后利润是两个重要的指标。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非常简单,税后利润等于税前利润扣减所得税,即净利润。那么所得税从利润表净利润前扣除,其性质属于费用呢还是利润分配?所得税金额应该如何确定?从财务会计所有者权益的角度来说,所得税是企业的一项费用,它和工资费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会计环境下,税后利润额通常被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的基本指标。现行的会计制度将利润作为收入与成本的差额,而损益表的费用支出项目并未考虑股权资本的成本,其隐含的意思是使用股权资本是免费的。因此.用会计报表中的税后利润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的指标.将造成对企业绩效状况的扭曲。事实上,只有股权资本的成本像所有其它成本一样被扣除后,剩下的才是真正的利润。  相似文献   

15.
何为EVA EVA,即经济增加值,又称经济利润、经济附加值,是指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与该企业加权平均的资本成本间的差额,是为出资人创造的"真正的利润".  相似文献   

16.
动向     
国务院决定试点向国企提取分红,国务院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非正常停运脱硫设施将扣减脱硫电价,国资委公布《中央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税收优惠政策将出台。  相似文献   

17.
李女士,41岁.在一家国企任部门主管.健康状况良好.年税后收入5万元。其夫42岁.在同企业工作.身体健康,年税后收入3.6万元,其女15岁,读初中二年级。家庭其它年收入1.4万元.现有一套100平米的住房。李女士父母无需接济.但其公婆每月需资助400元左右的生活费。李女士夫妇的收入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8.
实行吨煤工资包干,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与职工的奖金挂钩,而且与基本工资挂钩,这样比企业实行利润包干或税后利润有更大的刺激作用。实行吨煤工资包干的关键之一是吨煤工资含量指标的确定,吨煤工资含量体现着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吨煤工资含量过高,将会导致工资成本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决定从1984年10月1日起开始实行利改税第二步改革,从利税并存逐步过渡到完全以税代利。这是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步骤,也是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经济关系的最好形式。利改税,简单地说就是企业把以利润的形式上交给国家的钱,改为按税种、税率以说金的形式上交给国家。国家制定税法,应纳税的单位都要按税法纳税,税后剩下的利润完全归企业支配,把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通过税收的形式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务院22日表示,国企上缴的利润今年将开始提高,逐步让国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专家认为,这只是二轮国企改革的第一步,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要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