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10月以后,有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的论题充斥于学界和媒体,但其中有着太多的不清之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不是一个科学范畴,从各项文件的界定看,它在内容和范围上并不一致;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作用认识存在严重分歧;在全国各地方并不存在一家挂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机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种种依据并不可靠,其中,债务风险、对银行贷款风险的评估并不确实,对偿还贷款的估算缺乏财务常识,债务特性不清;“土地财政”是个错误用语,地方政府担保含义不清。要真正解决各地方政府拓展城镇化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需要从改革财政体制入手,处理好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分税制度改革以来,地方政府陷入了"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困境,为了有效的解决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各地方政府积极搭建地方性融资平台,举债运营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随之出现了平台企业自身系统性风险过大、负债率过高等问题。同时,地方财政"软约束"与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的强烈动机,助推了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的升级扩张。在国家监管趋紧的条件下,应采用有效风险防控系统、加强监管的规范化、促进区域范围的财政交流,以缓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压力,降低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着地方融资平台缺乏直接融资手段、运作信息透明度低、地方财政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举债主体混乱等问题。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建议是:完善分税制体制改革和完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法律体系;健全中央与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加快建立科学规范的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4.
《商》2015,(4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迅速发展满足了地方政府的资金需求。与此同时,平台的迅速扩张也带了金融风险、财政风险,加剧了国民经济结构矛盾。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融资与破产制度不完善,商业银行和融资平台的管理存在缺陷。要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进行防范,应当从完善财政制度和平台管理,加强平台监督,拓宽融资渠道入手。  相似文献   

5.
唐滔 《中国市场》2014,(7):39-47
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分权的分析框架下,指出我国的政府性债务总体风险可控,但债务率、偿债率指标表明地方债务风险较大。回顾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向市场化演进的历史,分析历次融资模式变化的进步与局限。着重分析地方融资平台"权、责、利"不对等导致的"预算软约束"问题,认为"缺约束、不规范、低效率"的融资模式无法适应新的宏观经济形势的需要,提出了未来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房地产市场风险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最重要风险之一,主要体现在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房地产开发贷款违约风险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违约风险上。从现阶段情况来看,住房抵押贷款风险较小,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可控,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相对不透明,不确定性较大。应从征收房产税、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提高银行风险评估和控制能力、完善期房预售制度、改革财政体系和地方政府融资制度等方面来防止房地产市场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不断增长,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放缓,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容忽视。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从债务规模、债务余额结构、债务资金来源、债务资金投向,以及债务期限分布等方面,系统阐述河南省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并以此分析河南省地方政府债务存在土地财政和融资平台以及债务的隐蔽性等问题,最后提出解决河南省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瞿嘉荟 《市场周刊》2020,(20):0130-0130
文章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并梳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现状及成因,可以看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形成是由财政体制因素、财政扩张的内在动因以及外部融资环境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其次,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财政兜底幻觉,更倾向于政府信用合作项目,于是市场风险和金融风险又进一步诱发了财政债务风险。通过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存在较大风险,进而阐述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对我国财政、金融和经济等方面可能造成的危害,对我国地方隐形债务风险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有效管控地方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对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但是在债务融资的过程中必须控制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我国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偿债使得土地财政的风险与地方债务的风险交织在一起,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的难度。本文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运行情况和地方政府依靠土地经营城市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发现以土地为杠杆借债融资的模式可能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暴露出显性风险,而在完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法律和监管机制的同时需要启动相应的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使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走上更加理性和规范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吴中君 《商》2013,(1):146-146,207
由于我国的预算法禁止地方政府举债,地方政府承受着事权与财权不匹配的压力和庞大的建设资金需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主要通过融资平台来筹集资金,但同时这也是地方债务的最大风险所在,直接威胁着地方政府财政的安全,影响着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来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有限制地赋予了省级地方政府自主发行债务的权力.但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中最大的一部分,绝大多数集中在县级平台,需要经过省级政府在有限额的范围内代为举借,并不能解决目前融资平台债务的宏观及微观风险.从宏观经济运行角度和微观风险管理角度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进行分析.建议在地方政府债券管理制度框架尚未建立之前,要解决好融资平台的债务存量问题,创新融资平台管理模式,防范债务风险,提升融资平台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杨林  侯欢 《财经论丛》2015,(5):24-31
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耦合关系为逻辑起点,展开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研究后发现:财权事权不对等格局下建设新型城镇化,催生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风险;以融资平台为建设新型城镇化的筹资渠道,突增地方政府债务的结构风险;偿债主体责任意识模糊引致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风险;以土地为杠杆的融资模式加剧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风险.在此基础上,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风险、结构风险、管理风险、偿债风险四个方面构建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我国30个省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测度,并针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演进态势,提出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依托政府性债务在新城镇化建设过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导致了地方政府性债务迅速增加。债务管理存在制度未全覆盖,债务增长快,监管难度大,融资平台管理不到位,债务负担大,偿债方式单一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投入、缺乏立法、干部考核机制存在缺陷,融资渠道狭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应加快实现法制化,干部考核问责机制化,规范融资行为,加快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与强化债务风险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4.
《商》2015,(42):196-197
政府债务很多源于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如果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得不到有效处理,就有可能引起金融风险与财政风险。本文从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风险管理概况、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面临问题、预防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风险策略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于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和融资平台信贷风险,本文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预测。从预算结果中可以看出: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还属于可控状态,债务规模还在地方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其融资风险涉及了宏观经济以及国家政策、地方财政、区域经济等几个方面。因此,要规范融资平台发展,就应当实现由城投公司向特定公司转变,政府信用转变为公司信用,隐性负债转变成显性负债,要有事前预警的意识,把传统的融资方式转变成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16.
财政投融资是当地经济建设的推动助力。 投融资公司作为地方政府的投资和融资平台,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一般而言,这些投资和融资公司顺利运作,债务风险也是可控的。 但是这些公司也有资金注入不足、债务比率高,融资担保资源不足、再融资困难,融资结构不够合理、间接融资占比大,法人治理机制不完整等问题。 因此,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地方政府财政投融资的标准化和健康发展,并防止地方政府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产生对我国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它能够促进我国地方经济的回暖和发展。但是,我们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现阶段随着地方融资平台数量的增多和负债的大幅膨胀,使得地方融资平台出现了操作不规范的现象,操作的不规范就会日益凸现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从而影响整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本文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存在的风险入手,提出了降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拉动地方经济增长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平台的迅速扩张,其潜在风险也在逐渐释放.分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主要融资来源、现状和债务风险,提出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明显扩大,整体信用风险逐渐增高,给宏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系统性风险。本文从如何看待地方债务风险着手,就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体制性因素进行分析,并从完善财政体制等四个方面就如何使地方政府谨慎举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地方融资平台面临以下问题:融资平台与地方财政关联度高,易引起地方财政风险;融资过度依赖银行贷款,易引发金融风险;地方融资平台运作不规范,缺乏内外约束,信息不透明。本文建议:对融资平台实施差异化管理,政府重点投向公益性项目;发行地方政府或市政债券;发展公用事业投资基金,构建多层次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渠道;完善地方政府外部约束与监督机制,提高财政信息透明度;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使得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相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