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取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强度作为政府环境治理的代理指标,利用2003—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垂直治理体制下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财政分权自身并不是导致中国环境治理投入不足的原因,适度的财政支出分权能够有效地促进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水平,财政收入分权和中央向下转移支付的对环境治理影响并不显著;在控制了财政分权和转移支付变量间的交互效应后发现,转移支付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但过度分权降低了转移支付效率,造成环境治理投入偏低。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3—2016年全国87个重点城市的数据,通过DEA-Tobit、面板门槛回归等方法,深入探究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赶超行为以及环境治理效率三者关系,结果显示: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影响不同:三、四线等经济欠发达城市群的地方政府赶超行为能够为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带来正向影响,但一线及新一线等经济发达城市群地方政府的赶超行为却不利于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效率的非线性影响主要分布于行政级别较低、经济发展落后区域。上述区域的财政分权只有达到或者超过门槛值时,地方政府赶超行为才会对环境治理效率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3—2016年全国87个重点城市的数据,通过DEA-Tobit、面板门槛回归等方法,深入探究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赶超行为以及环境治理效率三者关系,结果显示: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影响不同:三、四线等经济欠发达城市群的地方政府赶超行为能够为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带来正向影响,但一线及新一线等经济发达城市群地方政府的赶超行为却不利于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效率的非线性影响主要分布于行政级别较低、经济发展落后区域。上述区域的财政分权只有达到或者超过门槛值时,地方政府赶超行为才会对环境治理效率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文利用2007年—2015年28个省份动态面板数据和GMM估计法对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发现,首先,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同时受到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激励和服务性支出激励的影响,在生产性支出激励下,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在服务性支出激励下,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呈负相关;其次,整体上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呈现正相关关系,财政分权度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再次,东部、中部和西部在整体上财政分权都对环境污染有正向作用,但每个地区的大小不一样;最后,在服务性支出激励小于生产性支出的激励下,中央政府转移支付会强化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偏向行为,从而加剧环境污染。为此,论文提出,财政分权不必然会加剧环境污染,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应从对地方政府的激励约束入手,逐步提高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中环境因素所占比例,同时适度增加辖区居民对本地公共事务的参与度,进而增加地方政府服务性支出激励,改变其支出偏向行为和加速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治理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建立了财政分权与我国公共服务提供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我国30个省市义务教育的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与义务教育的提供效率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表明提高财政分权度总体上有利于提高我国义务教育的提供效率,但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另外,财政分权对我国公共义务教育产生了“性别效应”。我国在维持现有“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支出体制的基础上,应利用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开拓县级财政收入源泉、规范地方政府支出结构等措施来降低财政分权对部分省份义务教育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7年~2014年的地市级面板数据,研究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内在传导机制,结果发现“中国式分权”制度的激励扭曲和约束不足影响了地方政府行为,最终降低了环境质量,并且收入分权通过地区产业结构渠道比支出分权通过节能环保投入渠道所起的作用更大.此外,财政分权对不同外溢性环境污染的作用在不同城市间存在显著差异.应调整产业结构分布,注重第二产业的优化升级;完善环境税体系,建立节能环保专项基金;将环境指标纳入官员晋升激励机制,遏制地方政府间恶性税收竞争;合理制定地区污染差异化的环境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政府支出结构与财政分权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财政分权度每增加1个单位,生产性支出份额分别将增加0.099和0.137个单位。政府竞争与生产性支出份额的交互项符号为正,但不显著。(2)财政分权度每提高一个单位,消费性支出所占的份额会分别下降0.043和0.019个单位。财政分权与政府竞争没有通过交互效应影响消费性支出份额。(3)财政分权导致政府支出结构偏离合意水平。财政分权度每提高1个单位,政府支出结构多偏离0.155和0.204个单位。政府竞争和财政分权对政府支出结构偏离的边际效应大于0。  相似文献   

8.
经典的分权理论认为,中央向地方的财政分权能够激励地方政府提高质量,但上述理论命题在中国的情境下尚未得到系统的论证。以中国地级市数据为样本,采用条件均值和条件分位数回归估计了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显著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质量,且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质量的正向影响随着政府质量的提高而递增;财政分权所具有的政府质量提升效应,主要源自政府效率和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尚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财政分权促进了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9.
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应突出提质增效,优先保障民生改善和重点领域支出.医疗卫生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民生事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密切相关,"十四五"时期,预计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将进一步推进.为此,本文从改善地方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出发,依照《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国办发﹝2018﹞67号),基于细化支出责任和精准安排转移支付视角,理论上厘清财政分权、转移支付对地方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的作用机理,采用SE-SBM-DEA测度2007-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以公共卫生共同事权下的支出责任划分为依据,分别从全国和五档区域层面实证检验财政分权、转移支付对地方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既有分权体制下,事权与支出责任不匹配和转移支付不精准制约了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提升.将效率分解,发现财政分权对五档区域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负效应存在异质性.本文建议以修正体制安排为导向,厘清政府支出责任,实现转移支付与医疗保障对接,各有侧重地构建与五档区域相适配的财政分担机制,充分释放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的政府治理模式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财政分权体制下,不同的政绩考核方式会影响地方政府的努力方向,进而导致不同类型公共品的投入偏向.文章通过数理模型对此进行了推导,然后运用1995~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回归结果显示,在政治晋升激励下,财政分权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和环境质量.与此同时,民生权重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地方政府对以上公共品的投入水平与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县(市)级政府承担着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责任,省以下财政分权对地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有重要影响;而农村劳动力跨区域的选择性转移使得地方政府的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具有强烈的外部性。运用2007年—2013年河南省108个县(市)样本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控制了地区效应和时间效应的双向随机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地方财政分权、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对县(市)级政府农村基础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省以下财政分权显著减少了地方政府农村基础教育支出,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转出规模越大,县(市)级政府基础教育支出越低。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上的策略互动行为究竟是"逐顶竞争"还是"逐底竞争"?基于我国29个省(市)2002~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竞争对环境治理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1)地方政府竞争对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意味着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呈现出"逐底竞争"特点。(2)引入环境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交互项的研究表明,环境分权对地方政府竞争影响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意味着环境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逐底竞争"被弱化,"逐顶竞争"被加强。(3)考虑地方政府竞争和环境分权其他表征方法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论,表明环境分权改革是实现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对企业的污染行为惩罚不力,甚至出现的政企合谋情形,需要建立环境财政,完善财政分权,约束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国外的环境治理实践表明,构建有效的环境财政制度,合理划分政府间的环境支出责任,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是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我国对有关环境财政问题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对构建环境财政的有关理论问题需要深入探讨。文章围绕环境财政的实质,在分析构建环境财政的必要性、环境财政建构面临困境的基础上,探讨了构建环境财政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财政分权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强大的激励机制,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严重扭曲了地方政府的支出行为。追根溯源,财政体制和政治考核体制是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的根本原因,财政分权、政治晋升锦标赛下的财政竞争、财政体制改革、贪污腐败等都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因此,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既要从财政体制着手,也要从政治体制着手。  相似文献   

15.
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分权激励地方政府通过竞争加剧来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城乡收入差距的结构性问题.本文以2002年-2015年间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全国还是分地域,当期的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早期的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东部地区的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的交互作用表现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中西部地区作用正好相反.据此,本文提出了在制度层面进一步合理分权,在考核机制方面建立绿色GDP考核体系,在结构层面优化公共支出结构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财政分权体制的建立,促使我国地方政府利用财政手段展开竞争,而集权性政治体制又使地方政府竞争问题更加复杂。本文利用我国23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考察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行为的特性及激励机制。研究发现,隶属于同一省份的城市在支出规模、经济性支出、社会性支出和维持性支出上皆存在显著的互补性策略互动,而隶属于不同省份的城市在各项财政支出上的策略互动相对较弱。此外,省级政府在支出规模和经济性支出上对辖区内市级政府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在社会性支出项目上则未能起到强有力的带动作用。这一实证结果表明政绩考核及官员任免制度带来的政治激励在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形成机制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了地方政府财政行为选择模型,并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与地方非税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当政府间委托—代理关系不规范,激励机制不完善时,地方政府从事违约行为(囤积非税收入)的动机愈渐凸显;在控制变量(国企利润、财税改革)一定时,财政分权对地方非税收入规模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支出分权度相对收入分权度的作用更为突出。因此,在分权体制下,应规范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制;对各级政府事权进行必要调整;适度提高地方政府在国家税收分配体系中的比重;通过优化地方税收体系,更好地激励地方政府履行公共财政职能。  相似文献   

18.
基于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的中国式分权体制,建立一个中央与地方及地方政府间的博弈竞争模型,考察转型期我国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行为.结果表明:中央政府强调经济增长和地方政府重视财政激励,令地方政府过分偏向基础设施投入而忽视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在资本流动的情况下,禀赋条件好的地区其地方政府更“重基础设施、轻环境治理”,禀赋条件差的地区其地方政府反而会相对减少基础设施投入,而更重环境公共物品投入;地方政府间的环境公共物品提供存在策略性互补行为时,溢出效应的上升将使两个地方政府的环境公共物品供给增加,地方政府间的环境公共物品提供存在策略性替代行为时,溢出效应的上升将使两个地方政府间的环境公共物品供给出现“骑跷跷板”特征.  相似文献   

19.
财政分权和财政竞争理论在强调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效率优势时,较少考虑联邦体制与单一集权体制的制度差异,而且忽视了地方政府在提供教育等公共服务时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外溢.本文基于我国的政府结构背号,应用多任务代理框架来构建理论模型,并进行初步的经验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将系统地忽视产出不易测量的文教卫生等社会民生类公共服务的提供。在人口大规模迁移使得教育支出具有显著财政外溢情况下,地方政府会更进一步削减教育支出,并向居民转嫁。未来的政策调整方向是,淡化地方政府经济活动激励的同时,加大对社会民生类公共服务的激励强度,并增加对具有财政外溢项目的专项转移支付,使其经费负担主体逐步上移.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地方政府间财政分权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自清末参照西方模式启动财政分权改革以后,财政分权既涉及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权,也包含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权。随着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权改革的展开,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权思想也开始产生。清末、民国时期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权思想对于当今中国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分权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