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文章从游客体验角度出发,以网络游记为研究文本,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 6软件对收集的文本进行内容分析,从旅游景观体验、旅游环境体验、旅游设施与服务体验、旅游目的地综合形象体验4个方面,深入分析游客对苏州运河景区的体验与印象,最后为提升游客的苏州运河旅游体验及苏州运河旅游品牌建设提出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游客对山西壶口瀑布旅游形象的感知。研究发现:山西壶口瀑布旅游形象可以总结为依托景区环境、景区配套设施、游客构成、游客感知、游客行为活动;游客多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为主,消极情感占比较低,游客总体满意度较高。最后,从实施合理的价格策略、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深挖文化内涵、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方面提出提升山西壶口瀑布旅游形象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晓琪 《科技和产业》2021,21(6):299-304
旅游景区关注度是景区旅游影响力的反映.以台儿庄古城为研究对象,基于百度指数和运用Python爬取的携程游记文本数据,采用内容分析法及选取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指标测度景区网络关注的时间、内容及空间特征.结果发现:景区关注度"前兆效应"特征不明显但季节性特征显著,夏季是景区旅游旺季;游客对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旅游吸引物印象最深,门票以及配套设施也是游客的兴趣点;网络关注度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态势,存在省际区域差异和空间聚集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等研究手段探寻城市旅游景区的形象感知,发挥城市旅游景区满足人们日常出行需求的功能,以青秀山风景区为例,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构建出青秀山风景区形象感知要素体系,运用IPA分析法分析游客感知要素结构以及体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景区的主要感知是围绕知名度和区位,游客对景区的整体情感趋于积极正面态度;IPA(重要性及其表现性分析法)分析结果表明,游客感知要素大部分表现性较好,也存在少部分表现性低于平均水平,整体感知要素重要性差异较大,游客对景区的关注较为综合全面。针对评价结果从丰富消费产品供给、挖掘特色优势资源、加强景区管理服务方面进行改进提升,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游玩环境,提升景区的游客感知质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现场调研和文献分析,发现武陵山片区旅游存在旅游资源开发同质化现象严重、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和旅游资源开发不均衡、旅游设施建设落后、旅游设施空间分布不均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景区(点)之间的交通连接性差、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较薄弱等问题.提出这些问题旨在为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瑾  王婷 《科技和产业》2020,20(8):83-86
以江西省万安田北农民画村为调查目的地,从融合机制、融合路径、融合绩效三个方面对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田北农民画村的文化创意旅游在村民增收、村落环境改善等方面已有初步效应,但仍然存在融合层次粗浅与融合产品单一、村民自主行为与景区规划相矛盾、复合型文化创意旅游人才匮乏、融资难度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云台山景区生态旅游扶贫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河南省云台山景区为例,通过案例分析研究生态旅游扶贫效应的实践状况。研究发现,云台山景区存在的问题包括:外来品牌与当地旅游发展模式竞争、劳动力饱和、旅游产品竞争力下降以及景区和居民的利益分配矛盾。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景区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和扶贫绩效,提出开发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产业开发模式,培养旅游扶贫人才,精准设计旅游收益回馈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三亚西岛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实地考察法,搜集西岛相关评价,归纳总结高频词汇,针对西岛旅游资源开发、配套设施建设、管理与服务现状等方面开展深入分析,探索西岛游客体验现状。经研究发现西岛目前存在地方文化深度体验不足、配套建设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针对现存问题,本文提出深化游客体验基本对策,以促进西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旅游景区整体生态景观的形象经济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尺度的旅游景区开发规划一直是以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设施、旅游通道布局、客源市场和投资效益等为主要内容。随着旅游客源市场的不断成熟,旅游需求层次越来越高,以旅游景区的整体生态视觉形象作为重要建设内容以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已成为旅游开发者们的重要选择,融入了形象经济的潮流中。其范围从旅游点扩展到旅游景区整体,内容也从旅游项目特色延伸到生态景观、旅游设施、建筑之间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本文对旅游景区形象中整体生态景观所起的作用及其引起的形象经济效应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林轶  曹清芳 《科技和产业》2023,23(22):93-98
以中国电影主题公园为例,收集多个旅游网站游客评论数据,采用LDA主题模型方法、共现网络分析方法及情感分析方法对游客评论文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电影主题公园游客评论可以分为旅游服务主题、旅游景观主题、整体感知主题以及活动体验主题4个主题。结合共现网络分析及情感分析结果识别当前景区现状及痛点,为文旅企业经营者提供较为准确的游客偏好信息,也为企业后续管理及决策提供相关理论及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针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形势,提出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从旅游资源、旅游服务、旅游设施、旅游交通、旅游购物品等方面分析低碳旅游产品开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产品,安徽省红色旅游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文章在对安徽红色旅游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发展红色旅游存在的环境问题,并从政府政策和景区经营管理两个层面提出了对策性建议.结合安徽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从旧址、陵园纪念馆和遗迹三个方面提出生态培育方案.  相似文献   

13.
刘红芳 《特区经济》2013,(2):106-108
许昌市是一个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八柏冢景区像一块幽静的处女地镶嵌在许昌市区城北,整个景区既有幽静的环境、庄严的寺庙、雄伟的冢墓,又有优美的传说和葱郁、古老、奇特的树木,是精华荟萃的休闲胜地。对八柏冢景区的旅游资源优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体验旅游的大趋势和八柏冢景区的实际特点,提出了八柏冢景区旅游发展定位及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4.
旅游者低碳意识的培育对低碳旅游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景区低碳教育系统作为培育旅游者低碳意识的主体是构建低碳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目前旅游者的低碳意识出发,综合考虑景区低碳教育系统构建的影响因素,从景区的低碳提示系统、低碳解说系统、低碳产品设计等几个方面构建景区的低碳教育系统,从而为低碳景区的创建提供支撑,也为提高旅游者的低碳意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小区域景区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较为薄弱的状况,文章选取浙江安吉黄浦江源头景区作为案例,基于SWOT模型探讨小区域景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在对黄浦江源头景区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区域景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四种战略选择,以期为小区域景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焕新 《科技和产业》2020,20(9):161-165
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对公园待开发景区(萨依恒布拉克景区、卡拉先格尔景区)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推动公园五大景区均衡发展;加强公园数字化建设,提升公园市场竞争力;加快现代化博物馆建设,凸显地学科普价值;加强旅游特色产品研发,提高现有旅游产品档次,以实现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邓祖涛 《特区经济》2007,(3):210-211
艾河景区是天台山风景区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增长点。本文针对景区内生态环境、区位因素以及境内资源现状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确立了艾河景区的形象定位和功能定位,并提出景区开发与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大理某景区飞拉达项目的安全性,在景区现场勘察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对飞拉达项目设施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公用工程、配套设施和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安全评价.通过对飞拉达项目研究分析,建立包括设备、人员、管理和环境4个因素的子系统及16个下属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专家打分法对指标的等级进行模糊评价,计算隶属度,确定风险等级.结果表明,景区飞拉达项目风险评价值F=59.4,安全等级为一般,偏向较安全,需对飞拉达项目进行改进,加强管理.研究结果可为景区飞拉达项目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滨海旅游地是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类型之一,文章选择产业发展与旅游业较为突出的浙江滨海带,探讨产业带发展背景下旅游发展模式,总结出旅游主导功能的旅游景区型、旅游辅助功能的旅游产业融合型、旅游互动功能的旅游—产业园区互动型三种模式,为我国深入实施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中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文章提出,浙江沿海产业带应该坚持园区经济与旅游经济互动原则、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和海陆联动原则,构建旅游空间新格局,加快旅游产业融合,突出旅游功能区协调,维护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从而能促进多种模式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