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并提出主动防范化解风险、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等要求。然而,传统文献应用的低频金融数据存在一定的信息损失,利用低频数据刻画的风险传染关系,往往弱化了系统性风险的快速演变特征,可能导致风险溢出效应的低估。本文将日内高频金融数据应用于刻画中国金融风险溢出网络,利用前沿的网络合成技术,并结合上行风险和下行风险这一崭新的研究视角,深入考察各时期风险跨行业(机构)的传染路径与传染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上下行风险溢出关系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下行风险外溢为熊市期间金融风险传染的主要表现形式,而上行风险则对牛市期间的风险溢出关系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与此同时,金融风险传染关系还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研究还发现,第一组系统重要性银行在各时期内均属于稳定的风险净输出银行,能够对其他银行形成显著的风险冲击。本文认为,仅从传统下行风险的研究视角着手,可能导致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甄别出现偏差。本文为中国牢筑金融风险“防火墙”、完善新时期宏观审慎监管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杨道衡 《工程经济》2015,(10):110-114
大数据时代奔涌而来,随着时代的变迁,金融界开始出现了一种新兴的交易模式,也就是影子银行。然而随着影子银行的日益壮大发展,随之产生的一系列风险因素也逐渐开始暴漏显现。故而,本文特别针对大数据背景下的影子银行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了影子银行在运行发展中产生的风险问题,以及阐述了应对影子银行金融风险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冯珊珊 《工程经济》2015,(11):98-101
在经济新常态下上市银行进行金融风险评估十分重要,但是在金融风险评估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业界高度关注。本文在经济新常态下建立上市银行金融风险评估模型,以应对经济新常态下上市银行金融风险,并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改善金融风险评估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最后结论得出:建立金融风险评估模型能够在经济新常态下避免上市银行产生金融风险,有利于上市银行金融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4.
宋建宇 《中国石化》2013,(12):66-67
能源金融系统在资金、实物与信息的层面上形成了风险传染机制,随着能源市场与金融市场联系的加强,跨系统的风险传染变得频繁和现实,向金融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格局下的能源金融风险 按照风险产生的原因,能源金融风险分为环境风险、技术风险、行为风险和介入风险四方面。这些风险会通过能源与金融的关联机制,在资金、实物、信息等层面在两大系统之间形成风险传染。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济宁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济宁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收集近十年的相关数据实现了对济宁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综合评价,为济宁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决策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通过金融创新,能够提高建设银行的经营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有效地降低和控制金融风险,但由于金融制度、市场环境,组织体系,人才技术条件的限制,建设银行金融创新常常又使银行业面临新的风险。因此在进行金融创新时,必须清醒认识到金融风险的存在.重视金融风险的防范。金融创新要坚持循序渐进,以金融制度创新的先导.应加快建设银行内部改革.建立健全符合现代金融运营的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因其成本低、效率高、覆盖面广、发展快等优势适应了我国金融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得到了蓬勃发展。尽管如此,互联网金融还存在一定的风险与不足,为适应国家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方针政策,同时促进互联网金融为经济提供更方便的服务,有必要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对症下药,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促进金融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异质性企业从事影子银行活动的分析框架,以此为基础,利用2006—2020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风险承担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开展影子银行业务会显著提高其风险承担水平,这一结论在利用“资管新规”政策构建工具变量回归等一系列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相较于信用链条类影子银行,信用中介类影子银行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效应在非国有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更强。机制检验表明,信用中介类影子银行和信用链条类影子银行分别通过会计账户关联机制和金融风险传染机制影响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央银行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削弱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风险承担效应,且价格型货币政策更有利于缓解信用中介类影子银行的风险承担效应,数量型货币政策则有利于缓解信用链条类影子银行的风险承担效应。本文为中央银行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以应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带来的风险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票据尤其是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正日益成为市场营销活动中的重要结算方式之一。少数犯罪分子利用银行在汇票管理上的漏洞和一些单位不注重保守商业秘密的空隙,伪造、变造汇票,进行金融诈骗,使企业蒙受了巨大的财产损失。本文拟就票据风险的防范问题谈点浅见。 一、伪造汇票进行金融诈骗时有发生 伪造银行承兑汇票,进行金融诈骗,一  相似文献   

10.
金融衍生品的产生原意是要减少、规避和转移金融活动中的各种风险,但由于衍生品本身的杠杆作用和定价的困难,往往在实际操作中成为金融风险的来源。随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筹备工作的进展,中国金融衍生品已经呼之欲出。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既是一个增加投资品种的机会,同时也面临更多层次的风险,需要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金融垄断的困境以及民间借贷政策的宽松为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兴起提供了合适的“土壤”,作为有别于传统金融的新模式,其在中国的出现形成了一场新的棋局.在此新局中,互联网金融有不同于传统经济的风险类型--数据获取、技术缺陷、迷信速度、网络安全和权力异化,风险特征也异于传统金融--扩散快、主体脆弱、易交叉传染,而给“当局者速”带来了困惑,因此破解此迷局时,要结合其风险从交易技术、交易结构、权力契约三个层面理清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系,破解这一“迷局”促进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曾江洪 《董事会》2010,(8):30-30
与美国相比,目前我国金融产品过于单一,衍生品基本没有,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主要集中于银行业。作为金融创新的基石,资产证券化可以改变风险的生存状态。使风险由存量化变成流量化,降低信用风险在银行界的高度集中和减少社会流动性过多的问题,并且可以为银行发展中间业务、进行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产品。因此,我国还是应该加大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创新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金融创新的产生对宏观政策的制定、金融市场运行、商业银行透明度都有影响,金融创新能够管理和控制金融风险,也能加剧金融风险的扩大,对金融稳定性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的金融监管应建立健全银行、证券、保险监管机构间以及同宏观调控部门的协调机制,通过中国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国际性金融监管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准则的制定,借鉴国外金融监管经验.不断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农村民间金融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剖析其形成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防范和化解农村民间金融风险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赋能供应链金融创新是推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持续稳定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在全球金融风险急剧增加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与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相融合,成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授信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在对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指标进行特征选择的基础上,采用一种动态变异的粒子群算法(DPSO)和AdaBoost算法对SVM进行协同优化和集成,建立了Adaboost-DPSO-SVM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中,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相对其他评价模型具有更好的分类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6.
商业信用二次配置是企业充当信用中介,将银行信贷等资金通过商业信用的渠道为供应链的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这会导致资金供给链延长,加剧了供应链系统性风险,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在于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因此,其能否抑制商业信用二次配置,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和促进实体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商业信用二次配置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降低商业信用二次配置,有效减少了企业利用商业信用把长期借款资金进行二次配置的行为,而且该抑制作用对于外部融资能力较强的企业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减少上市公司超额银行信贷抑制商业信用二次配置。进一步分析显示,在外部市场竞争程度较低、内部风险较低、现金持有水平较高以及非高科技企业中,数字普惠金融对上市公司商业信用二次配置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而且,数字普惠金融在降低商业信用二次配置的同时,对于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增加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减少了资金供给的中间环节,进而抑制大型企业充当"影子银行"进行资金的二次配置。  相似文献   

17.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对于远期外汇交易、期权、掉期等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外资银行早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一旦允许外资银行开办远期结售汇之类的中间业务,必将很有竞争力。所以在中国金融界积极运作金融衍生工具之时,其风险研究非常必要。本文从金融衍生工具隐含的金融风险角度出发,深入探析了金融衍生工具对金融体系稳定性可能产生的威胁,以期对金融衍生工具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并为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党中央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国内经济"三期叠加"的严峻挑战,金融系统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切实加强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金融机构实力不断上升,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提高,多层次金融市场逐步健全,金融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金融体系防控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党的十九大要求,"深化金融  相似文献   

19.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11,(2):F0003-F0003
由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发起,大连理丁大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大连银行、中国交叉科学学会金融计量分析与计算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2011)金融风险与公司金融国际研讨会”将于2011年6月30日-7月1日,在大连理工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20.
网络传销作为一种非法互联网金融活动,引发了严重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本文利用手工整理的2009—2018年7334份传销刑事判决书,基于传销组织“金字塔”结构特点,以标准化后的被告人数衡量网络传销发案率,构建地级市层面网络传销发案率的面板数据,从投资者资产配置的角度研究地区金融可得性对网络传销参与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网络传销显著降低了当地社会的信任程度;金融可得性的提高能够有效抑制网络传销的发展,基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的分析仍然支持这一结果,这种抑制效果主要出现在东中部地区。在机制分析中,基于2015年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双重差分分析表明,金融可得性通过加剧市场竞争优化了投资收益,降低了投资者参与网络传销的可能性。本文表明,发展普惠金融,扩大金融市场开放,促进金融市场有序竞争,对于从源头上治理和打击网络传销等非法互联网金融活动、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