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门浩历史街区作为重庆主城区最后一个保存完好的历史街区,见证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被称为长江南岸老重庆的标本。面对不断加剧的发展压力,龙门浩历史街区如何发展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形态类型学从不同尺度层级对城市形态和建筑类型进行解读,有效揭示其内在特征以及历时演变过程,为城市历史景观保护实践的操作提供基础性依据和切入点。运用形态类型学理论,从城市脉络、城市空间形态演化历程、形态肌理和建筑类型等方面对龙门浩历史街区更新保护进行分析,探究形态类型学在城市历史景观保护和发展中的具体运用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温州城市形态构成要素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温州城市形态要素演化过程的分析,理清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历史脉络,从而对温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进行反思。得出结论,实现现代温州城市形态和谐、均衡的前提是城市形态各要素在传承历史文脉、尊重环境前提下的均衡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京杭运河沿线古镇的发展正面临文化同质化的困境,为了切合城镇整体发展脉络,以进行保护利用的实践,迫切需要理论依据。康泽恩城市形态理论能对此提供有力的借鉴。选择淮安河下古镇为研究对象,运用康泽恩城市形态分析方法探究其空间形态演变过程,总结其形态演变的影响因素。通过城镇形态演变透视城水关系,试图在城镇的历史形态分析与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间搭建桥梁。  相似文献   

4.
城市形态的特征始终与人的感知与反应密切相关,研究独特性城市意象的演变有助于从主客体交互的层面认识城市形态特征的生成过程与演变规律。以重庆为例,通过分析历史地图、文学作品,提取历史时期重庆城市意象的特征;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访谈获取当前城市意象特征;结合历史研究与形态分析,总结独特性城市意象的时空结构与演变规律;揭示城市形态的文化内涵以及影响意象感知的因素,探讨对地域特征传承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我国历史时期的城市形态类型丰富、特色鲜明,反映了地域自然环境与历史发展的差异,蕴含着人们适应地方条件的经验与智慧。以同属巴蜀亚区,但形态差异明显的成都、重庆为例,构建动态、层进的城市形态认识框架,结合卫星影像与历史地图数据,按照"收集—转译—识别—分析"的程序,研究城市形态特征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揭示形态特征的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及生成原则,为当前城市建设提供信息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刘生军  李莎莎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7):中插8-中插13
伴随着城市的精明增长与紧凑发展,城市空间呈现出垂直拓展、多中心协同以及超视域增长的复杂特征.同时,受传统城市空间认知手段的局限性,人们对城市形态的有效识别与量化变得愈加困难.为此,提出簇群形态和基质形态的概念,界定了形态疏密度的指标内涵,以识别现代城市疏密相间、立体增长的空间形态特征.文中借助ArcGIS软件,对研究区进行聚集度分析,实现空间疏密形态特征的可视化;并结合相关案例描述、呈现、解释城市空间特征,归纳总结城市形态类型的基本规律.研究发现,现代城市疏密形态呈现规模分级、结构分形和形态相似的基本特性,城市整体形态呈现多维表征模式.最后提出了关于现代城市形态管控的实施路径,以期指导未来城市形态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梦筱 《企业活力》2015,(2):144-149
城市形态和产业空间布局表现出明显的联动关系。城市形态研究视角从历史、市镇规划、功能结构向空间形态转换,城市形态具有多样化及层次性。产业布局理论经历了从区位论、市场论、产业聚集到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发展。产业布局模式经历了从均值、增长极、点轴、网络布局到梯度开发模式的演化。城市形态和产业空间布局互相促进优化发展。河南已形成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体系,城市形态主体区中原城市群产业成梯度分布,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取得成效;但是河南城市形态、城市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有待继续优化,城市发育不足,产业层次低,辐射带动功能有待提高。河南未来的城市形态和产业空间布局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构建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放射状、网络化城镇空间格局;强化城镇产业就业支撑,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通过产城融合促进河南城市和产业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中国城市形态研究忽视地块要素,导致形态要素整合度不够、尺度层级关联性不足的问题,建立了一个基于地块的形态—类型分析框架,并以南京城南历史城区为例,分析其1949年以来的形态演变过程。形态—类型框架包含尺度层级、形态—类型,以及时间演进三个分析维度,确定了地块、街区和城市三个空间层级,每个空间层级建立了相应的形态概念。其中重点分析地块层面类型单元和街区层面形态单元的演变。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作为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城市社会群体分化的空间表征,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而变化。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经历了传统社会、近代社会、计划经济时期和经济转型时期几个主要阶段,各个阶段城市社会空间的形成因素及结构特征有所不同。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具有自身的规律性,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是演变的宏观背景,城市社会结构的变迁构成演变的内在动因,居住空间分异格局的变化是演变的外在条件,渐进性和继承性是演变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0.
对城市形态及其动态规律进行定量分析是城市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城市内部形态展开研究,以怀化为案例,从功能用地的空间格局特征、空间集聚特征和异质性特征三个方面进行测度,以期丰富时城市形态研究.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宁波确立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长三角”物流中心城市,赋予了宁波在振兴物流产业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使命。浙江正在大力推进以港口和港口物流为重要内容的海洋经济战略,宁波全面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形势的发展对宁波打造物流中心城市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国内外一体化的港口现代物流业建设,对宁波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与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研究中城市空间演变的历史阶段划分依据和方法的问题,利用城市历史地图数字化后的资料平台,运用紧凑度指数、空间整合度指数和分形指数的相关原理,基于GIS、空间句法等相关技术,对城市建成区范围、路网结构、街区肌理等典型系统的空间演变过程进行定量化的数字模拟分析,探寻城市空间演变中不同系统的几何或数字逻辑关系与城市空间整体格局变化的关联,进而确定城市空间特色的自组织规律节点.并以天津中心城区为例,实证了相关方法在城市空间演变历史阶段划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运用城市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分析1840年以来近现代济南城市形态的演变,归纳得出"新城—协作"与"扩展—回波"两种城市形态发展模式,并对它们的内涵、区别、经济学分析等展开探讨。研究发现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规模门槛后,某种程度上,"新城—协作"的城市形态发展模式要比"扩展—回波"式更符合城市发展规律与实际需要。这为我国一些大城市调整"摊大饼"式的空间发展路径依赖,摆脱"单中心"蔓延发展导致诸多"城市病"的发展困境,实现城市形态优化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和演变机制,重点剖析了杭州天然廊道空间形态、街道空间形态和节点空间形态等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内部空间形态与杭州城市特色内涵之间的关系,对未来杭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作了前瞻性探讨,提出塑造特质城市空间形态是保持和发展城市特色内涵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港口的繁荣对城市发展和格局演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城市为港口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平台和依托。港城之间可以实现多层面不同范围的互动发展,从而影响整个城市的空间格局。通过系统梳理港口和城市的互动关系和作用机理,以北方典型的港口城市——天津为例,探讨从近代到新中国成立后城镇化不同阶段港城互动模式下,城市规划方案和空间布局的演变历程,梳理出天津"一城双港"、"一城一港"、"双城双港"的发展脉络。最后,总结出天津总体及分区城镇化格局演进路径,指出天津城镇化由点状带动到轴线扩展,由一城一港非对称式到双城双港对称式的格局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建设,并成为促进城市形态转变的重要因素。从综合的空间视角出发,以北京为研究案例,采取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交通—人口—经济"研究框架,揭示轨道交通带动下的城市形态演变规律。基于乡镇街道为基本空间单元的人口普查数据、经济单位普查数据和轨道交通网络数据分的析表明,随着2000年以后北京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完善,人口的空间分布同时出现了沿着城轨线路的郊区化分散、以及网络交叉节点上集中等两种不同的变化趋势;而就业的空间分布则向着可达性良好的节点集中。这形成了就业中心在城市中心区、居住中心在郊区的职住分离的城市形态。职住比极高或极低的地方,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压力也更大。旨在为塑造健康的城市空间形态,提升就业可达性,以及制定城市与交通协同发展的规划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城市形态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便是对城市空间拓展的分析,主要通过对城市外部形态的变化特征进行定量以及定性分析,从而揭示城市以及周围坏境在维度上的动态关系,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据。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中,空间拓展同样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其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方法是城市分型研究,该法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最初阶段主要是用于研究城市的结构以及形态,后来人们发现,对于城市空间拓展,这种研究手段同样具有一定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城市拓展从内已经细化到城市的一些建筑,从外拓展到了城市体系,城市分型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空间拓展定量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产业是影响城镇空间形态的重要因素。然而,在漫长的城镇演变过程中,产业究竟是如何影响空间形态的?无论是历史地理学,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都无法对此提供一个清晰的回答。以典型的江南工商业古镇——甪直为例,借助路径依赖理论的分析方法和框架来探讨产业和城镇空间形态的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二者的互动关系。该研究揭示了产业在每个阶段如何根据当时的背景以不同方式影响城镇空间形态;同时,城镇空间形态作为一种制约力量,影响着下一阶段的产业潜力和可能性。路径依赖的分析方法是对传统历史地理学方法的有价值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基于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成都空间发展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成都60年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进行了总结和评述,针对成都城市空间发展面临的问题,基于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和构建新型城乡形态的理念,结合成都统筹城乡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成都未来空间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本土化城市形态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中国城市正在表现为城市文化与城市文脉的断裂,城市记忆出现空白,城市形态从物理的、空间的、文化的、心理的层面出现断裂这些现象,全面反思了中国城市形态的各种主要问题,提出了城市形态本土化主张,强调了中国本土化城市形态的人与自然和谐为本的理念,并将之上升为一个民族经济与社会文化发展可持续力的构建和民族自信力的重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