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我国对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的新课程改革对整个教育体系的调整和优化显得至关重要,进一步凸显素质教育中语文学科的基础性问题,工具性和语言性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工具性通常指语文作为交际工具,是人们思想感情交流、表达、传递的载体,是学习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人文性指语文学科的内在价值,它强调人的自身完善与追求,包含人的尊严、个性、品德、情操等方面。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矛盾的情况,究竟是偏重语文的工具性还是人文性,在笔者看来,中学教师应努力做到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正确认识、理解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走出语文教学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引起了许多有志于语文教研的仁人志士的关注,他们对于如何解决现行语文教学中的存在的的低效率,低品位的问题,各抒己见,各种教学模式、教学主张、教学流派比比皆是,这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语文教学的蓬勃发展。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中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点看法。语文教学与其它基础课程不同,它具有非常明显的独特性,它既具有突出的思想教育的性质,又具有典型的审美情操的培养功能;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的教学内容和方…  相似文献   

3.
王怡 《魅力中国》2009,(36):112-11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个性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之一,也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可见,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提高在语文教学中已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了,也是语文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任艳利 《魅力中国》2013,(11):259-259
就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忽视以至放弃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的现象笔者谈些感想,认为审美教育对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审美情感至关重要。井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具体做法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5.
唐晴 《黑河学刊》2011,(4):142-143
农村中学语文审美教育、教学,受社会环境影响和教师"违背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本质、忽视学生理性审美感悟和认知,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熏陶"等不恰当的做法,出现了许多误区,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6.
陈国宾 《西部大开发》2011,(2):143-143,161
人文性对于语文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只有认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才能转变观念,教学才能重视人文性,挖掘教材人文性价值.注重课堂人文性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素养,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也是完善语文学科教学方向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文性",强调语文教学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学科性质定位的一大飞跃,它将极大地改变语文教学的方向,转变语文教学者的思想观念,促进语文教学在新世纪的改革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韩林孝 《发展》2008,(5):92-93
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语文研究专题,独立地开展探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下的学生是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智能结构,在实践过程中丰富感受、体验。笔者多年从事中学语文的教学和研究,在此对中学语文探究性学习作些理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张凤芹 《黑河学刊》2010,(8):114-114
中学语文教学目的包括德育教育,语文教学具有思想教育性、综合性等特点,这些决定了中学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中的优势。中学语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爱国、爱民族的思想感情,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0.
李楠 《魅力中国》2011,(15):311-311
本文从审美教育的作用和方法两方面入手,探讨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最大限度展示出语文教学的美育性。语文美育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表现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情感美和语言美。  相似文献   

11.
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小兰 《老区建设》2009,(10):63-64
小学语文是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尤为必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具有层次性、审美性、共鸣性、渗透性等特点。依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语文课外活动、课外阅读、教师影响等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与人文精神并重的目的,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2.
朱晓烽 《魅力中国》2009,(7):158-158
语文教学语言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语文课堂教学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而所谓语文教学语言,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尹克敏 《发展》2008,(4):106-106
“双写双诵”即写字、写作文、朗诵、背诵,是中学生语文基础,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多种形式,采取丰富有效的教学方式,夯实语文学习基础,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和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孙柏玲 《魅力中国》2010,(30):118-118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之一。采用何种洲练方式能更好地促进写作教学是摆在中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初一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而与此紧密相关联的日记教学往往得不到重视。日记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我们进行作文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5.
沈春林 《魅力中国》2014,(23):180-180
在全国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和问题研究也渐趋升温。但是《大学语文》这一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包容性等特点并没有很好地在高校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为此,笔者认为有以下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常娥 《魅力中国》2010,(36):81-81
语文教学就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因此语文课堂就应渗透学生的生活,强化学生在活动和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7.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  相似文献   

18.
林君蓉 《魅力中国》2013,(10):249-249
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是其审美修养的重要体现,与语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关系十分密切。从审美的角度看,语文教学主要包括:审美惑知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教师必须按美的规律,搞好创造性的教学设计,突出教学的高激励功能、高效的美育功能。具备了以上的能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起到心灵的沟通。  相似文献   

19.
彭正春 《魅力中国》2009,(29):24-25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明显地感到: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的相对落后成了制约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瓶颈。因此要实现中学语文教学及其改革的突围,就必须呼唤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的新境界。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和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的现状,本文从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文化知识和较高的语文能力素养、很强的教学能力、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个中学语文教师也只有具备这样的综合素质,才能教好语文,教活语文,教出语文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20.
靳天武 《发展》2012,(2):119-119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怀色彩。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