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国家煤炭"去产能"和运输结构调整等政策的影响下,铁路煤炭运输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在阐述铁路煤炭运输基本格局及需求分布特点的基础上,从煤炭生产消费趋势、煤炭生产消费格局变化、煤炭运输价格竞争、运输结构调整政策等方面,探讨铁路煤炭运输需求的驱动因素,分析铁路煤炭运输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我国煤炭运输铁水联运、西煤东运的格局基本不会改变,铁路煤炭运输需求呈现短期内大幅增长、长期逐年下降趋势,铁路煤炭运输多元化竞争格局将进一步显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煤炭运输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煤炭运输的空间格局发生着明显变化。铁路运输和“铁路—水运”联运是我国煤炭省际运输的基本方式。煤炭的“铁路—海运”联运体系表现为三大煤炭输出地(山西、内蒙古、陕西)的煤炭运往环渤海地区的四大北方港口(天津港、秦皇岛港、黄骅港、京唐港)下水,通过海运运往五个沿海省市(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煤炭的需求总量仍将继续增长,沿海地区的电煤消费将是消费增量的主体。运输瓶颈仍将存在,但在“十一五”规划期将逐渐缓解。实施加强铁路和水路的运输能力、布局北煤南运的煤炭中转储备基地、建立综合运输体系、提高用户淡季煤炭库存、推动煤电企业一体化、鼓励利用进口煤炭等措施将有利于缓解并最终解决煤炭的运输瓶颈。  相似文献   

3.
铁路省际煤炭调运的格局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煤炭运输在煤炭运输中占主导地位,影响着煤炭的供需平衡。在对我国铁路省际煤炭调运格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铁路省际煤炭调运的优化模型,并进行优化分析。研究表明:2001—2010年我国铁路煤炭运输量增长率低于煤炭生产增长率,铁路运输在各省煤炭调运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优化后的铁路省际煤炭调运成本比优化前节约了82.2亿元,平均运输距离缩短了98.3 km,各供给地和需求地的铁路煤炭流向和流量进行了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4.
陕西电煤运输市场分析及发展战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西省主要火电厂煤需要量及不同运输方式优劣比较分析,提出了铁路,公路合理分工,扬长避短,共图发展的战略设想。就铁路如何进一步适应市场,优质服务,搞好陕西煤炭,特别是电煤运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沿海煤炭运输在我国煤炭运输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降低煤炭运输成本和满足煤炭外贸出口的需要,逐渐形成了“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调”的煤炭运输格局。在这种格局中,海运以其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红进塔东铁路专用线主要承担鄂尔多斯准格尔旗中南部川羊地区远兴、宏景塔煤矿至秦皇岛及以远地区的煤炭运输,专用线的建设有利于增加红进塔地区煤炭运输的灵活性。根据红进塔既有站现状、货物运输通道及方向,结合运量预测分析,对接轨方案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并推荐采用区间新建红进塔东站接轨方案。1.引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红进塔地区内已建成通车的铁路只有朔准铁路,红进塔车站为该线终点站。根据规划,本站向南衔接准神铁路(后红进塔—神木),向北衔接红暖铁路(红进塔—暖水),是太原局、西安局、包神铁路公司的局界站。  相似文献   

7.
大秦铁路是一条铁路物流大通道.是我国为大量煤炭运输所修建的第一条现代化的电气化专用重载铁路。  相似文献   

8.
刘传启 《中国储运》2023,(5):110-111
<正>前言铁路是我国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煤炭是一种重要能源,是很多领域得以顺利运转的基础,本文以煤矿铁路运输效率的提升措施研究为选题,在介绍我国铁路煤炭运输发展现状的同时,对煤矿铁路运输的影响因素开展分析,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一些建议,在丰富理论研究内容的同时,为煤矿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1.我国铁路煤炭运输发展现状分析1.1煤炭产量情况。煤炭在能源结构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持续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图1的信息显示,2015年至2018年,我国煤炭产量有所降低,从39.7亿吨减少至34.1亿吨,究其原因与国家所颁布的能源管理要求有着较大联系。  相似文献   

9.
煤炭是我国储量最多、产量最大的可利用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而煤炭消费又大多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华东、华南地区,煤炭资源分布和煤炭消费地区错位的地理布局,造成了我国北煤南运的特殊运输格局.港口是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目前北煤南运下水港主要由秦皇岛、唐山、黄骅、天津、日照、青岛、连云港和锦州等8个港口构成.  相似文献   

10.
秦皇岛煤港是我国最大的煤炭输出港,担负着东南沿海七省一市的生产、生活用供应以及出口煤炭的运输工作,2005的该港完成煤炭吞吐量1.448亿吨,占北方港口煤炭下水问题的42.3%。  相似文献   

11.
陕北铁路既处于煤炭资源的富集区,也位于蒙煤南运、疆煤东运的必经之路,区域煤炭运输需求持续旺盛。在阐述区域及周边煤炭产量、外运量、就地转化量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区域及周边路网现状及主要通道能力利用情况,针对区域路网存在外运能力不足、通道互联互通不畅、微循环运转不良等问题和短板,以满足区域煤炭外运和就地转化运输需求以及为周边运输提供通道为目标,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提出提升既有通道能力、加强通道互联互通、畅通区域微循环等具体建议,优化区域路网结构,打造通道、外运、微循环三位一体的现代化路网体系,推动区域铁路高质量发展,助力能源经济转型升级,进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2.
我国蒙东地区煤炭外运通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东地区煤炭储量丰富,为了开辟新的铁路通道,组成铁海联运的煤炭运输径路,在分析锦州港的功能定位及煤炭运量增长情况的基础上,论述锦州港后方巴新线—锦阜高铁路、赤大白—锦赤铁路2条铁路通道的建设规划及运输潜力,并从政策、径路比选、区位优势与战略位置等方面对蒙东地区煤炭经铁路通道在锦州港下水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最终形成"一港两线"的蒙东地区煤炭外运通道。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铁路煤炭运销企业发展现状,结合煤炭供应链的特点提出铁路煤炭运销企业的发展措施,以扩大企业的服务规模、提升企业的服务能力。通过3个阶段来实现铁路煤炭运销企业的发展:建设大型装车点、抑尘站;建设配煤基地;加强企业管理与整合。对铁路煤炭运销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铁路货物运输产品的供给数量与质量通常由运输市场需求决定,研究运输市场需求特征可以为进一步优化运输组织提供支撑。在分析煤炭、钢铁等大宗货物运输现状的基础上,从宏观经济调整、国家相关政策、货源行业发展趋势、货运市场竞争力、运输产品适应性、运力资源配置匹配度等方面,分析铁路大宗货物运输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我国铁路大宗货物在时效性、经济性、服务内容等方面的需求特征,提出加强市场监测、优化货运产品、创新运输组织、完善配套设施、强化信息服务等提高铁路大宗货物运输市场份额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之前,秦皇岛港内外煤运输曾长期占据全国港口煤炭运输的50%,而现在内贸煤市场份额已降为40%,下降幅度之大,令人深思。因此.在南方煤炭需求持续旺盛的情况下,秦皇岛港要扭转内贸煤市场份额下滑局面,必须进一步提高煤炭运量,扩大煤运市场占有份额,以巩固北煤南运主枢纽港地位。  相似文献   

16.
北煤南运的大型运输单位——秦皇岛港七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努力方向,以客户满意为目标,依靠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管理为客户提供煤炭单堆单放、除杂、配煤、场地租赁等服务,吸引了矿、路、电等各方客户,煤运市场份额不断扩大,2007年完成煤炭吞吐量6059万吨,成为了我国从事煤炭输出港务公司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7.
延榆(延安—榆林)高速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包海(包头—海口)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延榆高速铁路在榆林地区的线路走向、站位方案不仅直接影响榆林地区的交通和经济发展,而且还影响着高速铁路通道的远期建设。根据榆林地区地形地貌、城市及铁路现状、城市总体规划及交通规划,结合地区客运量及客流特点,分析影响榆林地区方案的因素,提出延榆高速铁路东、中、西3个引入方案,经引入榆林地区走向方案比选,推荐采用中通道引入方案;经中线引入方案站位进行综合比选,推荐采用新建榆林南高速铁路站位方案。  相似文献   

18.
铁路重载运输是铁路货运发展的方向,国外铁路重载运输经验可供我国铁路货运发展借鉴.介绍美国、澳大利亚等铁路重载运输国家铁路货运的现状和主要技术特点,结合国外铁路重载运输发展经验,对我国铁路货运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一、运输结构现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运输已形成一定的体系,运输结构在各个时期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运输结构是指运输部门内部与外部相互联系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比例和构成。目前,我国拥有全球第三大铁路网及最大规模高速铁路网。1978年全国铁路通车里程为4.86万公里,到2012年铁路营业里程已达9.8万公  相似文献   

20.
大准铁路是西煤东运的重要运输通道之一,随着大准线点—九段增二线改建工程的投用和准池铁路的接入,大准铁路煤炭运量逐年递增,运量市场发生变化。通过阐述大准铁路运输能力现状,在分析大准铁路煤炭运量的基础上,对大准铁路九苏木—天成段、天成—丹洲营段、丹洲营—十九沟段、十九沟—燕庄段的区段能力进行测算,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