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手机在给高职生的娱乐、生活、交往等方面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高职生手机依赖现象的凸显,对高职生的手机依赖进行有效干预已迫在眉睫。本文以筛选出的24名手机依赖高职生为研究对象,对实验组的12名被试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控制组的12名被试不做任何处理,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分别对两组被试进行手机依赖指数量表的施测,了解其手机依赖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实验组在干预后,在失控性、戒断性、低效性及手机依赖总均分显著低于干预前水平,说明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采用情景模拟法考察两种不同目标导向的消费者面对两种不同的信息框架时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发现:在调节匹配的情况下,消费者冲动性购买程度更高;时间框架存在干扰效果,在天时间框架情形下,无论被试是否存在匹配效应,都会有较高的冲动性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3.
论文基于SOR (刺激-机体-反应)模型,探讨了移动购物中在线评论对消费者冲动性购物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评论质量通过唤起情绪对冲动性移动购物意愿产生间接影响;评论数量通过愉悦情绪对冲动性移动购物意愿产生间接影响;冲动性购买特质对冲动性移动购物意愿产生直接影响,并通过唤起情绪对冲动性移动购物意愿产生间接影响;手机依赖分别通过愉悦情绪、唤起情绪对冲动性移动购物意愿产生间接影响;性别对在线评论数量与愉悦情绪、冲动性购买特质与唤起情绪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不但可以补充现有移动购物理论及消费者行为理论,也为移动环境下经营的企业提供了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4.
从众行为是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重要因素,本文将手机依赖的从众行为分为群体、个体、情境三个维度,以国内外学者对手机依赖和从众行为的研究为依据,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的从众行为评价体系,可作为进步一研究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新视角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2×2×2的实验设计分析框架效应和调节定向对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正面的属性框架和负面的目标框架下皆有助于提高冲动性购买的程度;调节定向会干扰框架效应对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效果;当消费者为促进定向时,正面属性框架下的冲动性购买程度更高;促进定向的消费者在正面目标框架下的冲动性购买行为明显增强,而防御定向的消费者在负面目标框架下的冲动性购买行为会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择食品类快消品——绝味,做为研究对象,研究何种促销方式与消费者冲动性购买间的联结较高,以及品牌形象对促销与冲动性购买间是否具有调节作用。作者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然后对收集来的数据在分析软件等工具下进行科学的分析,且根据研究目的采用叙述性统计分析、信效度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与层次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论得出:促销方式对冲动性购买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品牌形象对部分促销活动与冲动性购买间具有调节作用。服务性品牌形象对促销与冲动性购买间具有调节作用,价格性促销和物品性促销则对促销活动与冲动性购买间不具有调节作用。在绝味的销售过程中,消费者在促销活动的影响下,容易产生冲动性购买。品牌形象也在特定的促销活动中,对消费者产生的冲动性购买有正向影响。所以建议商家强化品牌形象,配合促销活动提高销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研究生诚信水平,我们使用了现场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被试参加面试的16名研究生实验结果:14名被试选择了失信行为.没有寄回应寄回的火车票.从中得到的主要结论有:诚信教育需要厘定诚信行为内涵,从而有效构建诚信的认知基石;诚信的功利性教育有待反省,强化诚信的人本主义教育迫在眉睫;诚信危机在研究生谋职行为中有所反应,诚信问题需要得到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8.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更新发展,青少年的手机依赖行为逐渐成为普遍现象,而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行为,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学习和社会交往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将青少年手机依赖现象与认知行为理论联系起来,在认知行为理论视角下,分析了青少年手机依赖行为产生的原因,归纳为青少年的错误认知、在错误认知下产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以及错误认知与不良行为的恶性循环,并基于此提出了摆脱手机依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参照群体对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Fisher&Rook(1995)的研究得知,在冲动性购买特质和冲动性购买行为之间,规范性评估起着中介的作用,作为重要的情境因素的参照群体对规范性评估和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研究结论验证了规范性评估的中介变量的作用,同时发现参照群体的人数和建议会透过规范性评估的中介作用对冲动性购买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已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的课堂秩序,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文章通过对大学生课堂手机依赖行为的调查,分析了手机依赖行为对大学生带来的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意识,以及学校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科学设置专业课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