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认为,衡量改革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发展生产力,而非生产关系;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和坚持生产力标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生产力标准,才能正确理解和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才能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2.
民营科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地位衡量民营科技企业生存发展的地位应有一定的标准。传统的标准是国有私有,这是因为受传统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在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再这样看问题就会脱离实际,甚至出现偏差,社会上对民营科技企业的认识不一致,这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个人认为,生存发展的地位的认识应从两方面去衡量。一是小平同志说的第一生产力,其次就是“三个有利于”,而民营科技企业他的很大的发展点是科技,是生产力,他的社会行为和经济行为总体上是达到了“三个有利于”,所以说它完全有资格适应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3.
一、生产力标准的理论含义 十三大报告第二部分提出的“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为我们确立了一个判别是非的科学标准。说得通俗一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在“南巡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时,还更加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一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提出了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工作,包括一切理论、政策、措施等的根本标准,无疑是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并引起了理论界的热烈讨论。然而,在理论上,人们对生产力标准的含义理解并不一致。目前大致有这样几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是认为,生产力标准是唯一标准、根本标准。第二种观点认为,生产力标准是综合标准:因为对判断历史来说,不能以生产力作为历史标准;对社会  相似文献   

6.
对新时期乡镇企业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绪民 《乡镇经济》2006,(3):38-40,61
对于乡镇企业,如果以发展的观点认识它,以生产力标准衡量它,置于国际国内大环境中分析它,可以发现:新时期的乡镇企业已有新的内涵和外延,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是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方针的重要栽体。其发展具有宽松的政策环境、理想的市场环境和广阔的产业调整空间。发展乡镇企业的信念不能动摇。  相似文献   

7.
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实际来看,发展生产力和重视民生问题的改善,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因此,检验和衡量一切社会问题和社会事务,在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前提下,还应坚持“实践-生产-民生”的综合标准。  相似文献   

8.
一、从理论上来看——生产力标准以及“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践标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特定历史领域的具体化。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这既是一项历史任务,又是一种现实...  相似文献   

9.
一、可持续发展是唯一合理和可行的选择“发展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最深刻揭示,也是衡量各项事业和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发展”,既包含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全面发展,也是指健康、稳定和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发展是硬道理”本身就意味着“...  相似文献   

10.
王丰华 《魅力中国》2011,(7):141-141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既然社会的发展有先进与落后之分,那么文化也必然如此。一般说来,既然文化的本质是人的行为模式、生活“模式”本身,那么衡量文化之合理性、先进性的标准,就应该是以文化主体的生存发展为根据,看它对主体的意义。具体说来,我们判断一种文化是否先进或落后的标准,应主要看它是否能够反映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相似文献   

11.
关于生产力标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力标准”是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概念。这个新概念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重大成果,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了加深对生产力标准的理解,开展讨论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我谈一点自己的学习体会,有不对之处希望得到指正。一、生产力标准的确切含义及其提出的理论根据什么是生产力标准?简单地说,就是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当作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在理解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作为检验标准的,不是一般的生产力,而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三人说”的对话形式,从“生产力标准”对“实践标准”的超越、“生产力标准”的结构等方面,论述了“三个代表”的提出,是成熟执政党的理论飞跃。  相似文献   

13.
<正>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全国各地谋划2024年乃至未来发展的关键热词。主动谋划,向“新”发展。从全国各地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新春第一会”等所释放的政策信号来看,各地都在依托自身禀赋优势,纷纷加紧绘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计划书”和圈出“关键点”,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布局新赛道,培育新动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在部署今年工作时,纷纷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周永康提出:“要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一、邓小平把生产力标准推进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高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水平。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最终根源,生产力也是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列宁曾明确指出了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列宁全集》第13卷223页)。毛泽东在建国前也说过:“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1028页)但是,生产力标准是否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6.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从根本上说,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劳动者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一、唯物史观基石的新解说生产力概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全部历史的基础”;列宁进一步指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毛泽东早在1945年就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在发展生产力中的首要作用。但是,科学技术成果只有渗透到生产力诸因素中去,转化为新材料、新工艺、新商品等,才能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是体现“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战略方针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而且又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和效益高等优点。但是,科技成果推广工作也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  相似文献   

19.
展望新世纪,只有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环境保护工作的伟大纲领,时时、事事、处处用“三个代表”规范我们的工作,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一、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经济与环境双赢,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目标和有效途径环境保护和社会生产力是密切相联的。人类发展史各  相似文献   

20.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企业所有问题的关键。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把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支柱作用,是认真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根本体现和根本任务。为此,国有企业必须在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