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陆正华  李瑞娜 《技术经济》2012,31(6):1-8,65
基于中间-最终产出效率的视角,运用随机前沿分析和β收敛性检验,利用2002—2010年广东省的统计数据研究了广东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结果表明:广东省三大区域(珠三角地区、粤东粤西两翼地区和粤北山区)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中间产出效率的差异不明显,研发最终产出效率存在显著差异,该差异主要是由环境因素造成;三大区域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中间产出效率不存在绝对收敛,而研发最终产出效率存在明显的"俱乐部收敛",并分化出珠三角地区和粤东粤西两翼地区-粤北山区两大俱乐部。  相似文献   

2.
笔者以2006年~2010年中国31个省域的数据为基础,进而用SE-DEA模型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进行测度,然后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企业研发投入、企业规模、产权结构、企业绩效和外商直接投资对研发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研发效率有效的省份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发展不够均衡;研发效率的提高逐渐依赖于研发资本投入;企业规模、外商直接投资与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企业所有权结构与研发效率逐渐呈现负相关的趋势,即非国有企业更有助于研发效率的提高;企业绩效与研发效率呈现负相关趋势;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的差距逐渐增大,研发溢出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2007年中国30个省市区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运用DEA方法对省际研发效率的横向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一定程度上,研发技术效率、研发纯技术效率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而研发规模效率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的实际情况,借助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研究了技术贸易和FDI两种主要的技术引进方式的直接效应。通过对1998—2003年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一个随机样本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检验和分析,得到几点主要结论:第一,三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比内资企业高,造成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是随FDI转移的无形技术和其较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但是三资企业内部转移的有形技术对其技术水平的提高没有显著的贡献。第二,国有企业的有形技术购买对其劳动生产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都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且促进作用强烈依赖于企业的科技人力资源。第三,我们没有发现其他内资企业引进的技术对其生产效率的提高发挥出显著作用。本文从实证研究的结果判断,近六年来上海市三资企业的技术先进性不明显,R&D投入强度不足,各种所有制类型的企业普遍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企业的科技活动机制上的缺陷,都对技术转移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1999~2007年中国各省市区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运用计量方法对资本深化、异质性科技投入与劳动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发现:资本深化解释了35%~43%的劳动生产率增长;自主研发不仅直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还通过与资本深化水平的良性互动显著地促进了劳动生产率增长;购买引进国内外技术对劳动生产率则有着不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金融许可证信息进行匹配,运用多元回归计量模型实证检验银行业竞争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方向与强度,并探讨银行业竞争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银行业竞争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发现,银行业竞争对国有企业、大企业、老企业以及高融资依赖型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尤为显著.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外资银行进驻会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企业规模、经营时间、管理费用和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存在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制定缓解企业研发融资约束、激发市场创新活力的金融政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应用随机前沿分析法测算1995—2008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并考察市场结构、企业规模、产业利润对研发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995—2008年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各行业研发效率差异性比较明显,其值偏低,但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且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企业经济绩效过程中,存在很多无效率因素;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对研发产出的作用比较明显,尤其是R&D人员;市场竞争性和企业规模对研发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利润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提升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2005-2007年全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考察了研发投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与没有研发投入的企业相比,有研发投入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要高出16.5%左右,显著低于66.0%的OLS估计结果;在增加了更多的匹配变量之后,分年份、分行业、分所有制、分地区的检验结果也都表明研发投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文章进一步运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方法(GPS)分析了研发投入强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发现只有适度的研发投入强度(处于1%-7%之间)才能对企业TFP产生最大的促进作用,投入强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弱化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金融功能视角在对区域金融产业集聚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1998 ~2008年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总体及分组数据实证检验了区域金融产业集聚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区域金融产业集聚显著地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增长;高研发强度企业在进行研发投入时比低研发强度企业更易受到区域金融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区域金融产业集聚对低资助强度企业研发投入影响的作用比高资助强度企业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运用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数据,对政府补贴缓解研发融资约束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研发融资约束现象,且表现出显著的研发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特征;政府补贴缓解研发融资的直接效应显著,间接效应不显著;我国资本市场债务融资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研发投资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而权益融资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研发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区工业知识生产效率测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运用1996-2003年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以新产品开发项目数衡量创新产出,以研发资本存量和研发人员表示创新投入,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我国地区工业的知识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用随机前沿法测算的知识生产效率较大而且较为稳定;各地区工业的知识生产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具有明显的不均衡发展特征;总体而言,我国地区工业的知识生产效率偏低,存在较大的改进潜力。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以2003年~2008年中国工业37个细分行业大中型企业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随机前沿模型,以工业新产品产值为创新产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和研发资本存量为投入,对影响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发现了影响创新效率的4个因素:市场化率,工程师占科技人员的比重,政府资金的比例和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研究表明:各分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有明显的差别,制造业创新效率最高,采掘业其次,最后是水电气业。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3—2016年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从微观层面系统分析了研发创新和非研发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和处于不同成长周期阶段的企业在该影响上的差异。结果显示:研发创新和非研发创新均对整个高新技术企业的经济创新绩效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内部研发创新的影响最大;非研发创新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于来自不同行业、处于不同成长周期阶段的企业而言,研发创新和非研发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甚至同一创新路径对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处于不同成长周期阶段的企业的创新绩效可能产生完全相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知识资本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知识资本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运用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和1997—2010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对不同区域知识资本的创新效应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中型工业企业知识资本投入结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投入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国内外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减弱。结果还发现:东中西三大区域工业企业知识资本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技术水平的企业知识资本的创新产出效应也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建议应根据区域和企业技术水平差异,实施差别化的创新驱动战略和政策,以更好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5.
以2006-2008年的5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DEA-Tobit模型,分别检验了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R&D经费投入对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研发人员投入对技术效率的当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均为正相关,但只在累积效应模型中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发明专利对样本企业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并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实用新型专利对样本企业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同时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外观设计专利对样本企业的技术效率具有负效应,但不显著。结果启示,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研发战略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这是企业提高技术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运用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数据,对政府补贴缓解研发融资约束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研发融资约束现象,且表现出显著的研发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特征;政府补贴缓解研发融资的直接效应显著,间接效应不显著;我国资本市场债务融资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研发投资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而权益融资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研发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企业研发能够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是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动力。基于2010—2017年中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检验资本错配和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资本错配对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抑制效应;融资约束不仅对企业研发具有直接负向影响,还会强化资本错配对研发投入的抑制效应,但上述融资约束的影响仅在非国有企业中存在,对国有企业没有显著影响。因此,针对不同所有制企业提供多渠道融资体系,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推动企业创新和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18.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省际数据,运用DEA模型,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发现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选取多个指标,运用Tobit回归方法,综合分析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政府资金支持、新产品开发经费、科技服务和区域因素对科技成果转化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取决于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研发决策影响。利用2010—2019年中国工业面板数据,估计数据要素与研发决策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据要素赋能资本、劳动要素后的要素深度融合,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与劳动密集型工业相比,数据要素对资本密集型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作用更加显著。将研发决策纳入后发现,探索型研发决策对资本密集型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囿于高风险的利用型研发决策则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作用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探索型研发决策能够促进数据要素赋能传统要素,二者有效融合能够显著提高工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20.
按照OECD的标准,将我国28个制造业划分为高技术、中高技术、中低技术和低技术制造业四类。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系统比较了四类制造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四类制造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人均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对其创新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相关系数随着制造业技术含量的提升而增大;人均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和人均固定资产对低技术制造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