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现代产业结构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我国的战略要求,而科技服务业是加快现代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其高级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服务业与现代产业联动发展是“软化经济”、产业融合趋势下的必然选择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通过深度挖掘当前我国科技服务业与现代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合当前发展态势,构建了科技服务业与现代产业联动发展的新模式,即以市场导向、双轮驱动、价值创造、动态柔性、二元创新、闭环循环为核心要素,促进两者关系重构、网络扩张和产业深度融合,最终推动科技服务业与现代产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科技服务业促进产业升级,是产业升级的新思路.本文基于广东的科技服务业发展与产业升级现状,从多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与产业升级提供政策支撑.  相似文献   

3.
首先,从产业协同演进和制度谐振的视角建立了科技服务业发展动因的一般理论:其它产业为科技服务业提供市场和中间产品,科技服务业为其它产业提供科技服务,良好的制度促成了企业家对科技服务业的投资,形成了产业发展的协同。其次,以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发展为例,分析了其发展历程和行业现状。北京市科技服务业通过服务贸易和高新技术产业获得市场,发展稳健,具有规模大、效率高的特点。北京市良好的制度环境和产业政策促进了科技服务业发展,形成了产业和制度的谐振。  相似文献   

4.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从产业生态理论视角,探讨科技服务业发展生态系统,阐述湖北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概况及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构建湖北省科技服务业政策支持体系框架,并提出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5.
就如何借世博会契机推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6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发挥其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优化上海市及周边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增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带动力和支撑力;广揽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所需人才,把上海建成全国人才资源高地;推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服务业的渗透与融合;以展示“中国研发”为目标,激发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各界的科技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6.
科技服务业是近年来的新兴产业,而产业升级无疑在当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革中成为一股风潮,但学界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没有比较权威和公认的结论。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厘清科技服务业的内涵,为研究产业升级与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同时,运用多种理论研究明确了产业升级和科技服务业之间的影响机制及内在联系。进而得出科技服务业促进产业升级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对中西部发展的激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低技能劳动力流向东部,延续了东部继续靠引进技术、从事附加值较低产业的生产方式。这种发展模式对服务业需求较低,进一步制约了城乡劳动力的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通过加大对中西部核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在低端产业对东部的竞争基础,促使东部通过技术开发向附加值更高产业转变。产业的发展带动服务业需求,长期将为中西部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科技服务业夯实了产业体系的创新动力.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北京为例,对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进行了实证分析.科技服务业促进创新创业生态完善,为产业培育创造了良好环境;以科技服务业组织为重要载体,夯实产业创新能力支撑.同时,科技服务业对...  相似文献   

9.
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分工条件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日趋紧密并互相促进。本文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内在机理,剖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从调整三次产业分类、强化市场竞争、培育需求市场、提升产业关联度、优化产业布局和加强区域协调等方面提出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推进区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而传统科技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科技服务业与实体经济产业集群发展要求。以科技服务业与实体经济产业互动融合为背景,基于知识生态学理论,解析区域综合科技服务生态系统概念模型、生态功能及内部互动关系,提出区域综合科技服务系统生态化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区域综合科技服务生态系统实质上是基于知识在各类主体间流动构建的一种非线性关系网络系统,并以知识流为纽带,形成知识生态系统,知识主体合理的知识生态位与相互间的协同互动能够促进科技服务业围绕实体经济产业,形成横向竞合、纵向耦合共生的生态化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
产业效率是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志。提升服务业产业效率,不仅关系服务业发展质量,也关系着现代城市的发展水平。与上海比较,本文分析了北京服务业产业效率的演变、服务业内部各行业产业效率的基本特征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北京服务业产业效率的空间分异,并提出了北京服务业产业效率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界定了健康产业的内涵,并从需求和科技的角度探讨了健康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的必然性。结合中国国情,讨论了中国发展健康产业的必要性和优势条件,提出中国应该把健康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并采取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推动健康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云计算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以呼和浩特为中心建设大型数据基地,加快发展新一代高端信息产业.结合《内蒙古自治区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发挥内蒙古资源优势和条件,以建设国家级大型数据中心为重点,加快发展云计算产业,协同带动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及高端制造业提升发展的实务性政策支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培养科技服务业人才的意义、方法,着重论述了发展和建设有产业特色的职业教育,可以使职教类院校发挥职业教育职能,为培养科技服务业一线人才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孔祥顺 《经济论坛》2009,(14):57-60
面对出口导向性的制造产业的普遍低迷,仅仅从供给和需求角度的考虑似乎是无解的。而随着制造业结构形式的不断变革,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已越来越多地融入制造业;制造业企业活动的外置又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进入了一个高度相关、双向互动的阶段。本文就是试图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视角来探求拉动制造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产业关联与产业互动角度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的互动机理模型。运用2003-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区位熵指标的测算拟合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集聚的相关程度,然后通过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二者的互动效应。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之间存在很强的协同关系和互动关系,应充分运用二者的互动机理确立产业结构的转型战略,重点培育产业集群发展,调整和优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促使我国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7.
吴利学  方萱 《技术经济》2022,41(12):91-98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对经济社会影响重大。分析数字经济产业的投入产出结构及其产业关联特征,对于发挥数字经济的带动和支撑能力、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2017年、2018年、2020年中国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数字经济的投入产出结构和产业关联进行刻画,结果表明,第一,数字产业是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重要中间投入和上游需求部门;第二,在产业静态关联方面,传统产业与数字产业的产业融合程度仍然较低,而数字产业对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生产过程中均具有重要影响;第三,在产业动态联系上,数字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各产业具有极强的需求拉动作用,但其他行业对数字产业的整体拉动作用较小。基于这些结论,我们为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科技与产业的转型及政策调整问题开展研究,有助于客观审视全国科技与产业发展状况、深入分析科技转型与产业转型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对于破解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的发展困局、完善国家科技与产业政策以及促进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界定概念内涵、厘清科技转型与产业转型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我国科技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阐释我国科技转型与产业转型的必要性,并探讨了战略转型的方向与路径以及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产业融合与产业集聚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新特征和趋势,是影响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变量,研究湖北省产业发展所处的融合、集聚状态及其对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对于制定适应产业发展要求,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有关政策,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价值。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湖北省先进制造业与电子信息业、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融合态势进行测算,采用区位熵对湖北省先进制造业等产业集聚状态进行测度,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产业融合、产业集聚对先进制造业竞争优势提升的贡献。结果表明,湖北省处于融合非集聚状态,产业融合对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产业集聚度低,不仅制约了湖北省产业竞争优势的提升,还挤出了产业融合的竞争优势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20.
高新技术产业与财税政策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财政收入、支出两方面分析了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实证分析了财政对科技投入的情况和税收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目前条件下财政支出的重点和进一步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就发挥财政投融资的作用提出了几点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