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正>山区小池塘流水养殖草鱼技术,是一种利用山区自然水源使养殖池塘水体不断流动交换,从而使池塘水体始终保持较高的溶氧量,增加单位水体放养量,促进鱼类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2.
按照传统水产养殖规范标准,一般来说,将水库或者池塘等养殖水体中非人工放养的鱼类,称作野杂鱼类,如鳜鱼、鸟鳢、黄颡鱼、鲶鱼、翘嘴红鲌、等。不管是在大水面养殖或者是池塘养殖,野杂鱼类大都是被清除的对象,其根本原因是这些野杂鱼会吃掉人工放养的鱼类,自然会影响到养殖产量,  相似文献   

3.
我县地处闽西北山区,水源充沛,青饲料来源丰富,池塘主养草鱼已成为山区农民主要养殖模式之一,由于大部分池塘属于传统的常规养殖,放养密度稀,有的只放不养,故池塘单产和效益较低,因此,如何调整养殖产品结构,扩大名优品种放养量,提高鱼类质量和档次,提高单产和经济效益。从传统的粗养型,向精养型、集约化养殖发展,是解决山区池塘养鱼低产、低效的有效措施。为了改变过去的传统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池塘养殖过程中,随着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池塘放养的密度也不断加大,养殖鱼类的饵料不再是池塘生态系统内的天然植物和动物饵料,而是人工加工颗粒饵料,由于饲料投喂过程中饲料的有机质极易溶散以及大量残饵和鱼类粪便对池塘水质污染越来越严重,使池塘水体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5.
鳜鱼是一种以鱼虾类为食的肉食性优质鱼类,大面积精养需要大批量的饵料鱼配备,在我地精养这一点较难做到。经过多次的养殖探索,我地渔户采用生态养殖方式,使鳜鱼养殖逐步大面积发展。这种生态养殖的特点是:鱼种放养量不大,模拟自然生态环境,池塘水域中水草繁茂,野杂鱼丰富,水质  相似文献   

6.
<正>种青养鱼是指在养鱼水体及其周围种植各种水草、旱草,作为草食性鱼类的饵料,进行池塘养殖,达到减少饲料、肥料,节约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一种绿色生态养殖方式。种青养鱼具有三大优点:一是充分利用太阳能量、养鱼时间、鱼池空间和底泥肥力;二是提供了大量的青饲料和有机肥料,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池塘单位面积的产量,增加了养殖经济效益;三是改善了池塘养鱼环境,减少鱼病的发生。在种青期间,池底淤泥经过曝晒和冰冻,部分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受到抑制和杀灭。植物根系的生长也使池底淤泥充以  相似文献   

7.
<正> 家庭流水养鱼是属于池塘养鱼的技术范畴,它的特点是小坑塘,全流水,高密度,占地少、成本低、管理方便、鱼体生长快,单位面积产量高、收益大,是一种利用自然流水增加水中溶氧量,扩大放养量,增进鱼类生长速度的集约化强化养殖形式。因此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与效益,是农村家庭副业的一条门路。家庭养鱼依水体状态不同可以分为全流水、半流水和静水小池塘三种形式,以全流水养鱼产量最高,效益最佳,所以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一、网箱养鱼技术要点1、选择适宜的养殖水域,所选择的水域要满足所要养殖鱼类的生态和生长要求。2、按技术要求设计、制作和设置网箱。选择适宜的养殖鱼类,确定放养规格、放养时间、放养量及放养方式和方法。3、对所养殖的种类设计、生产或选购专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4、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如饲料的投喂、水质监测、病害防治、网箱设置的检查与维修等。二、网箱的设置要求1、设置地点: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水面开阔、保证水体交换量、水流速度在0.2m/秒之内。网箱水域要有一定深度,一般5m以上,箱底与水底至少相距1.5m以上。网箱要远…  相似文献   

9.
<正>团头鲂的成鱼养殖有两种方式,一是作为配养鱼混养在其它鱼类池塘中;二是作为主养鱼,适当搭养其它鱼类。第一种方式是一种传统方式,其特点是技术简便易行,但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10.
利用配合饲料,进行高投入高产出的鱼类精养,是目前池塘养鱼生产上普遍采用的一种养殖模式,在这种养殖方式中,饲料成本可占到养殖成本的60%以上。在当前池塘养殖效益低、增效难的状况下,如何降低饲料成本,已成为池塘养殖增加效益的关键。池塘养鱼饲料成本的高低是由饲料价格和饲  相似文献   

11.
<正>流水养鱼就是在不断地流动着的水体里进行鱼类的养殖。流水养鱼的特点是水体面积小、放养密度大、强度投饲和单位产量高,是一种高度集约化的养殖方式。一、水库坝外自流水养鱼的基本条件(一)地形条件:建池地点应选择引水方便,水量丰富,  相似文献   

12.
<正>高效养殖池塘冬季清淤,是渔业生产上首要的工作措施,它直接影响着养殖鱼类的成活率、生长速度、产量和效益的高低。一、池塘淤泥的危害1、池塘淤泥淤积使池塘深度变浅、存水量减少、鱼类生活水体缩小,载鱼量下降,直接影响养鱼产量。2、造成池塘水体严重缺氧浮头。由于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夏秋高温季节,有机  相似文献   

13.
提高养鱼池塘经济效益的九点优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良好的池塘条件和科学的养殖方式是获得养鱼高产的重要前提。为了提高池塘鱼产量和经济效益,给鱼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生长环境条件,必须对建设不合理的养鱼池塘进行改造,对不科学的养鱼方式等进行优化。具体措施为下:  相似文献   

14.
池塘养鱼四季施肥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池塘养殖生产过程中,对池水施肥可培养浮游生物,为养殖鱼类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对于培育鱼苗、鱼种以及鲢鱼、鳙鱼等肥水性鱼类的养成尤其重要。池塘施肥可促进鱼类生长,是提高鱼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由于池塘水体温度和光照等因素直接影响施肥效果,所以正确掌握季节  相似文献   

15.
沙县地处闽西北山区。水源充沛,青饲料来源丰富,池塘主养草鱼已成为当地淡水渔业主要养殖模式之一。全县现有池塘养鱼面积一万亩,池塘养鱼产量占渔业总产量的70%左右。由于大部分池塘属传统的常规养殖,放养密度稀,故单产和效益较低。2004年-2005年承担了县科技局下达的“山区池塘无公害主养草鱼高产技术”课题。主要采取草鱼注射冻干细胞弱毒疫苗和“三联”疫苗提高成话率;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扩大名优品种放养量,提高鱼类质量和档次;推广投喂全价颗粒饲料,从传统的粗养型,向精养型、集约化养殖发展;推广种植牧草,利用荒地、冬闲田、池埂种植黑麦草、象草、苏丹草等优质草喂鱼,补充淡季青饲料不足。  相似文献   

16.
山区有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的优势,大力推广池塘养殖鳜鱼,对优化山区养殖结构,增加优质鱼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均有重要意义。现将池塘养殖鳜鱼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池塘单养技术池塘单养是选择适宜的池塘专门放养鳜鱼,并配套一定比例的饵料鱼培育,按鳜鱼的生长要求投喂饵料鱼,  相似文献   

17.
<正> 以团头鲂为主养鱼类的放养类型,是近几年上海、无锡等发达养鱼地区创造的一种新型高产高效养殖模式。它具有能充分发挥水体生产潜力,饲料利用率高,养殖周期短,用种量少,鱼种增重倍数高和经济效益好等优点。从主养团头鲂的高效养殖实例分析中可以看出,其关键技术有以下几点:一是要有良好的养殖条件。作为主养团头鲂的鱼池,亩产在500公斤以上,除要有  相似文献   

18.
<正>在池塘养殖过程中鱼类缺氧与人为因素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现就与鱼类缺氧有关的几类养殖操作不当列述如下,以供参考与防范:一、鱼类放养不合理。1.放养比例不合理这种情况常造成池塘水质过肥、上中下不同水层鱼类过于集中,造成鱼类缺氧。合理的混养应  相似文献   

19.
<正> 抚松县地处吉林省东南边陲,长白山西北麓,松花江上游的高寒山区。高山寒冷气候给抚松县水产业的高产高效发展带来较严重的影响。为此,我们去年放养了经济价值高的工程鲫进行试验。使工程鲫的放养量占总放养量的80%,而另外的20%则放养被称作是“服务性鱼”的鱼类,如滤食性鱼类。它们的放养,有助于净化水质,且充分利用水体空间,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 可供我国养殖的鱼类有几十种之多。养何种鱼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必须因地制宜,科学决策。 一、根据池塘条件选择鱼的种类 1、池塘进排水系统完善,水源有保障,电、路畅通,如有资金可选择优质吃食鱼,辅以滤食性鱼类进行饵料半自给式类型养殖,投饲喂料,高投入高产出,如主养异育银鲫、彭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