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源陶士贵郭磊 《亚太经济》2015,(收录汇总):32-42
21世纪以来,金融制裁的使用日趋频繁和成熟,已成为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常态化工具。通过梳理2014—2022年美国对俄罗斯实施的各项金融制裁,基于政策量化思想和指数衰减函数构建了金融制裁效力指数,从政策目标、作用对象和参与主体总结其趋势特征,归纳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俄罗斯金融制裁的新突破。为展现金融效力指数的应用,使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验证美国金融制裁对俄罗斯卢布汇率、物价水平及出口商品的冲击。其启示是:中国应高度重视美西方对外经济金融制裁带来的严重冲击和影响;深入研究金融制裁的逻辑和规律;借鉴俄罗斯反制裁的创新方式,健全对外制裁和反制裁体系;通过国际组织建立国际经济金融制裁的约束机制;进一步优化中国经济金融对外开放政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梳理欧美对俄金融制裁措施构建金融制裁强度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俄罗斯金融稳定指数。考虑到石油价格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纳入石油价格作为控制因素。最后,通过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变量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结果显示: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能够对石油价格产生短期的正向冲击,且金融制裁降低了俄罗斯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性。此外,金融制裁对俄罗斯经济的平稳性造成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金融制裁降低了产出增长率并增加了产出波动。  相似文献   

3.
姚大庆 《世界经济研究》2023,(7):107-117+136
文章从各类制裁措施对美元国际地位及国际货币职能的依赖性角度分析了美国常用的8种对外金融制裁措施。在假设的场景下对比了中国实施类似金融制裁的可行性及原因,进而分析美国金融制裁对美元国际地位之反作用的影响因素,并对21世纪以来美国三次主要的金融制裁与美元地位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最后提出中国应对美国金融制裁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21世纪,金融和科技成为全球竞争的关键领域,金融霸权成为全球霸权的基础和主要表现形式。文章梳理了金融霸权的本质内涵、构成基础与实现途径、霸权演变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战略阻断的内涵、特征及金融战略阻断的逻辑演绎,认为金融战略阻断是金融霸权的重要遏制方式,而金融制裁是金融战略阻断的技术实现路径,后者较前者具有更高的战略意义与全局性影响。霸权国以其金融霸权对目标国具有战略点性质的国际金融中心发起金融制裁,根本性地打击叠加其上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经济发展关键基础,并通过阻断传导效应作用于目标国,从战略层面影响其发展节奏、预期、关键抓手等。中美博弈大背景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可能成为美国对中国实施金融战略阻断的潜在对象。基于香港的战略点地位和功能,预判美国对香港可能实施金融战略阻断的战略意图,及具体的潜在阻断目标、时机与路径选择,提出香港反金融战略阻断的策略与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红岩 《科学决策》2007,(11):41-42
对外经济政策是一国对外贸易、金融、投资、能源、经济援助与制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和行动的总和。它既是一国国内经济政策的延伸。也是外交政策的经济部分。涉及到一国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两个最重要的优先目标。美国对外经济政策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对国际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影响也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6.
王晶 《欧亚经济》2023,(4):53-75
2022年欧美以乌克兰危机升级为由对俄发起九轮制裁,而其中针对俄金融领域的限制性措施对俄宏观经济稳定与发展影响最为深远。欧美对俄金融制裁主要通过限制俄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与融资能力、冻结俄政府海外资产与融资渠道、对俄重点创汇行业施加贸易与投资禁令、打击俄金融基础设施等四大途径展开。全球经济复苏疲软拖累大宗商品需求、欧美央行货币政策大幅紧缩、欧盟对俄制裁态度转变等因素叠加放大了对俄金融制裁效果。制裁除引发俄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外,还加速推动人民币成为俄参与国际经贸合作和主权财富基金资产配置的重要替代币种。提升人民币资产份额、扩展人民币应用场景,既是俄强化与全球市场联系、避免被隔绝在全球贸易与金融体系之外的无奈之举,更是俄借助中国人民币国际化机遇,加速与中国金融资源对接,利用中国资本实现其经济复苏和经济转型目标的主动出击。未来中俄金融合作可围绕提升大宗商品本币化结算水平、加速双方跨境支付体系对接、在俄增设离岸人民币生息渠道、强化中俄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在多边框架内构建以人民币为核心的区域货币体系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周刊》2005,(29):12-12
美国众议院近日否决了一项试图将美国现行的反补贴法适用范围扩大到中国的议案。“反补贴”和“反倾销”、“保障措施”被并称为“两反一保”,是WTO规则下的三大贸易救济措施,WTO成员也通常采取此三种形式进行贸易制裁。在2004年以前,反倾销措施一直是外国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的最主要形式,反补贴措施则从未使用过。据介绍,中国一些行业或多或少对政府有所依赖,因此一旦对中国实行反补贴,其杀伤力远大于反倾销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系统性风险冲击来源的角度拓展并构建了包含关键性风险因素的FCI,并以FCI作为同步指标构建了金融景气指标体系,包括金融一致指数、金融先行指数以及金融滞后指数,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状况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关键性风险因素中,房价波动风险与银行业不良贷款风险惯性特征明显,但也受其他因素的冲击影响,需对其进行风险监控,去产能风险则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显著,需辅以经济政策与调控措施来保证产能过剩行业的稳定;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尽管中国金融状况长期向好的趋势性特征没有改变,但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均以较高的转移概率处于风险积聚区制,且存在着影响中国金融状况稳定的其他因素,应更多关注系统性风险的防控。  相似文献   

9.
一、1999年的经济环境我国是一个有着广阔国内市场的人口大国,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但国内需求依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尤其是1999年,在国际经济走势低迷的情况下,启动内需仍然是坚定不移的政策选择。从国际看,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目前巴西的金融动荡给拉美国家以及世界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恐慌心理;欧元出台后,要有一段时间的调整和适应,欧洲经济会带有某种程度的不稳定性;亚洲金融危机余波犹存,受冲击国家的经济恢复比较缓慢;作为亚洲经济大国的日本,调整不力,不一定能走出衰退;美国经济目前的…  相似文献   

10.
成思危 《中国经贸》2012,(21):56-57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美国金融与经济,也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中国相对其他国家来说受到的冲击比较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金融体系非常完善,而恰恰暴露出我国金融体系中存在着投资银行少、金融衍生品少、效率低下、不够先进和发达等一系列问题,其改革迫在眉睫。目前,我国金融改革应朝着国际化、市场化、系统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俄罗斯持续威胁乌克兰,西方国家陷入了一场对于可能发生的制裁顺序、实质和影响的极具历史意义的讨论之中,以期改变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利益权衡。过去制裁的历史为决策者制定接下来的规划提供了一些参考。回顾制裁迄今为止,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比较微弱。美国和欧盟都曾对前乌克兰政府  相似文献   

12.
2014年世界经济有两大耀眼议题:一是美国退出了实行多年的量化宽松政策并开始考虑升息,由此引发了美元汇率的普遍且大幅度升值、资本异动和资产重新估值;二是大宗商品尤其是石油价格暴跌,油气出口国与进口国之间发生财富转移,数额高达2万亿美元,并增加了一些国家出现通货紧缩的风险。2014年国际政治的突出特点是大国博弈激烈程度提高:乌克兰危机引发了美欧对俄罗斯逐步加码的制裁,从限制俄罗斯高官入境到冻结公民资产,再到切割俄罗斯部分重要银行和能源企业与西方的业务联系。  相似文献   

13.
李斌 《新财经》2014,(5):18-23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国和国际经济形势出现了一系列非常引人注目的变化,从国际上讲,美国第一季度出现了出乎意料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欧洲通货紧缩压力突然加大,政策方面正在调整;乌克兰局势风起云涌,引发了一系列国际经济金融的动荡。  相似文献   

14.
谢静 《改革与开放》2012,(20):115-116
美国对缅甸长达20多年的经济制裁使得缅甸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然而,美国的制裁却并没有达到其预期的效果。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以后调整对缅战略,采取接触和制裁相结合的新策略,这一方面是对缅甸民主化进程中取得的成果的积极回应以推动民主化的深入发展,另一方面也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一部分。本文通过美国对缅甸制裁历史的简要叙述,对缅甸民主化进程中美国制裁的作用及其挑战进行分析,并探析缅甸在美国对缅战略调整中的政策转变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包含房地产市场金融冲击的NK-DSGE模型,考察了我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效果。通过比较不同政策机制下金融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可以发现,宏观审慎政策的引入缓和了金融冲击的效应,并且可以同时实现稳定物价和稳定金融系统的目的。社会福利分析的结果表明:(1)金融冲击下,仅对产出缺口和通胀做出反应的政策具有最低的社会福利水平;(2)如果货币政策考虑信贷市场,并同时使用反周期性宏观审慎政策,那么社会福利将得到明显的提高。这意味着金融冲击下,政府应该积极行使对信贷市场做出反应的货币政策以及反周期性宏观审慎政策相结合的政策机制。当前,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不景气的背景下,我国政府积极利用金融冲击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因此,采用对信贷市场做出反应的货币政策以及反周期性宏观审慎政策将具有相对较好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货币博弈的强与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本位下,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有助于一国积累黄金储备,维持本币与黄金挂钩及其国际影响力。但在信用货币本位和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综合国力尤其是金融实力显得更为重要。美国凭借强大的金融实力,在国际分工和货币博弈中占尽优势。许多发展中国家为防范资本流动冲击,被迫积累贸易顺差,将大量外汇储备投向美国,维护美元的地位。金融危机后,金融全球化步伐放慢,但很难逆转。美国经济金融调整较快,虽然美元面临贬值压力,但其地位不会受到很大冲击。中国实力相对上升,但仍是美元区的一部分;国际收支顺差仍很大,中国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依赖,可能超过美国对中国资金的需求,这将削弱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博弈中的地位。人民币要真正走向国际化,需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为此,必须加快建设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完善货币调控和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17.
自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又连续发生巴西俄罗斯金融危机和美国金融风波,针对这一日趋严重的局势,有入预言,全球性金融大危机不可避免。目前探讨这一趋势的成因及制止其恶化,已成为国内国际理论界的热点。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国际投机资本过于猖獗,应予以法律制裁;...  相似文献   

18.
经济方略是运用经济领域的政策工具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技巧,也是国家货币实力向国际货币权力转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但经济方略在国际货币权力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有待深入探究。经济方略由操作方式和政策工具两个维度构成,操作方式可区分为放任(无为而治)、激励(以利相诱)、协商(共商共谋)、保护(以邻为壑)、胁迫(以害相逼)和制裁(经济武器),政策工具涉及金融、贸易、能源、发展等领域的多种经济政策手段,包括贷款、援助、贸易优惠或壁垒、技术支持或限制、汇率政策等。货币实力、权力意愿、对外货币政策目标以及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方略是国际货币权力生成机制的四大构成要素,其中,实力、意愿和政策目标冲突性三个因素共同决定了国家对经济方略的选择。通过对美元霸权的演进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实力固然是美元霸权形成的基础要素,但美国政府灵活运用一种或多种经济方略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人民币国际货币权力形成的过程中,中国既要注重自身经济方略的选择,也要关注美国如何运用经济方略压制人民币国际货币权力上升。  相似文献   

19.
各国金融状况相关性和联动性的逐步增强导致全球金融周期现象的出现,“三元悖论”和“二元悖论”相互取代对政策选择提出诸多挑战。危机期间美国货币政策紧缩、风险因素上行对资产价格、信贷增长、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作用明显增强,仅靠浮动汇率制度已无法隔绝外部冲击,需要利用资本流动管理降低金融连接强度,“二元悖论”成立;非危机期间金融市场波动性下降,浮动汇率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作用明显提升,“三元悖论”成立。为防范外部冲击、提升本国货币政策独立性,需有效运用宏观审慎政策和杠杆率限制降低金融市场的顺周期性,危机期间使用资本管制政策限制资本流动,通过建立风险水平的监测体系,选择适宜的时间窗口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实现汇率的自由浮动。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人民币结算伊朗对华石油出口,是人民币成为国际大宗商品结算货币的开始。一场针对伊朗的"经济战争"已然爆发。这场"战争"主要发生在涉及广泛的金融领域,意在斩断伊朗经济的"血管"。去年11月以来,美国和欧盟对伊朗的制裁措施一步步收紧。今年1月,美欧更是将伊朗的商业银行置于制裁之列,迫使伊朗石油公司转向外国商业银行进行石油贸易的结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