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武雪璞 《企业导报》2012,(8):110-111
21世纪初,安然、世通事件的爆发引起了对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激烈讨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开始是规则导向,后转向原则导向。安然事件后,美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由规则导向向原则导向转变,但我们并未对我们的及早"转变"而高兴。看似合理的目标导向并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规则导向依旧是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李芳 《电子财会》2004,(8):41-43
美国会计准则曾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体和详细的会计准则,一直是世界多数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方向的参照物,但安然、施乐等公司的“交易设计”和“组织创新”等手段轻易地逃避了准则的约束而达到粉饰会计报告的目的,这使得美国以具体会计规则为导向的准则制定基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会计系统是资本市场活力的源泉。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依赖于诚信,而这种诚信建立在准确、及时反映经济现实的会计信息基础之上。安然事件暴发后,社会各界一片震惊,并迅速对此作出反应,可见会计系统的重要性。受此影响,全世界掀起了对准则制定导向的热烈讨论。文章比较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并分析投资者、企业管理层和监管者三方的博弈分析、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的效用函数,指出规则导向转向原则导向不可一蹴而就,最后提出以有建设意义的原则为基础,同时保持适当数量的规则,是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基础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安然事件爆发后,世通、在线时代华纳等恶性财务欺诈案件接踵而至.一向以详尽、复杂而著称的美国会计准则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指责.安然事件一爆发,安然公司的审计师安达信就发表声明,指责现有会计准则过于偏重技术,导致形式重于实质,需要重新反思.当时的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也联合发表声明,认为需要改进会计准则的制定导向.于是展开了一场以原则导向还是以规则导向制定会计准则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美国爆出安然等一系列重大财务丑闻后,整个会计界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规则导向会计准则成为众矢之的,美国舆论又开始回归原则导向会计准则.然而纯粹的原则导向会计准则并不能满足现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于是美国社会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展开了讨论,提出了目标导向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导向的巨大转变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一、对两种会计准则导向的评析 安然等一系列会计丑闻发生后,美国社会各界对会计准则的规则基础模式提出了广泛的批评,认为这是美国会计准则不能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美国<萨宾纳斯-奥克斯莱法案>要求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采用原则基础模式进行可行性研究,作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也于2002年10月21日颁布了一个征求意见稿<关于美国会计准则采纳原则基础模式的建议>.在美国国会、SEC、FASB和财务会计咨询委员会(FASAC)的组织和倡导下,社会各界对规则基础模式和原则基础模式发表了众多评论.  相似文献   

7.
王跃堂  涂建明 《财会通讯》2006,(6):F0002-F0002
安然等财务丑闻披露后,世界各国包括美国在内都在反思美国的会计准则,一个重要的观点是,美国应放弃规则导向转为原则导向。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受到来自美国证监会的压力,而证监会受到来自国会的压力,于是这一问题的研究得以深究下去。美国证监会的研究报告《对美国财务报告体系采用原则导向的会计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会计准则制定模式选择,一直是世界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面临的核心问题。在美国,其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选择的是以详细规则为基础(DetailedRulesBasis)的准则制定模式,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则选择的是以基本原则为基础(BasicPrinciplesBasis)的准则制定模式。在安然事件之前,美国一直以为其模式下所制定出的会计准则是世界上最详细合理与完美无缺的准则。然而,安然事件所暴露的问题之一是,尽管FASB在20世纪90年代不遗余力地制定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针对不同的衍生金融工具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规则,并提供了详细的操作…  相似文献   

9.
审计准则既是审计理论要素也是审计职业规范。审计准则导向对审计职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系审计目的是否能否实现。传统意义上审计准则的导向有原则(规则)导向、风险导向和目的导向等。本文认为,传统审计准则制定导向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没有恰当地反映审计本质,而应当以产权保护作为审计准则制定导向。  相似文献   

10.
陆勇 《财会通讯》2009,(7):80-82
审计准则既是审计理论要素也是审计职业规范。审计准则导向对审计职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系审计目的是否能否实现。传统意义上审计准则的导向有原则(规则)导向、风险导向和目的导向等。本文认为,传统审计准则制定导向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没有恰当地反映审计本质,而应当以产权保护作为审计准则制定导向。  相似文献   

11.
张琼 《价值工程》2010,29(10):34-36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被认为是我国会计史上的里程碑,如何使广大会计执业者全面理解新准则的内涵以实现对新规范的严格遵循和精准应用是新准则成功实施的必备条件。本文认为,如何理解"国际趋同"和"中国特色"是把握关键新准则精髓的关键,而理解这两者的关键又必须从准则产生的源头--制定会计准则时所采用的目标导向开展理论上的阐述,才能正本清源,因此,本文采用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的视角,通过分析对比两种导向模式的优劣,得出了在现阶段,我国必须实施坚持以原则导向为主,辅之于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混合制定模式,同时,时刻关注实施新准则约束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两者的结构,并努力改善相关约束条件的制约,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才能发挥应有的功用和效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会计准则可分为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和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两种。文章比较这两种导向,分析美国会计准则导向。提出我国适宜采用的导向:基于我国当前国情,宜主要采用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2001年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破产案能源巨子安然公司(Enron)破产事件的爆发充分暴露了规则基础准则的致命缺陷。此后,美国开始重新审视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从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25日所通过的《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相似文献   

14.
论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计准则制定导向问题是一个令人难以抉择的问题。本文在对现有几种会计准则制定导向观的分析中获得准则制定导向选择的恰当观点。笔者认为,具体的会计环境是准则制定导向选择的约束条件。随着约束条件的变化,准则制定导向的偏重点必然需要一定幅度的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应该仍然以原则为指导,以规则为基础,从而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质量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2006年出台的新会计准则出发,再次对会计准则的制定导向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对三大导向各自的特征逐一进行阐述之后,分析了新准则的制定中原则导向的体现,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坚持以原则为准则制定的基础,规则处于原则的次级地位这一基本原则来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2萨班斯-奥克斯法案》旨在对会计行业进行一定的限制和约束,并要求美国财务报告采用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制度,SEC对此研究后于2003年7月提出了以目标为导向准则的研究报告。笔者对其解读和分析后认为,GAAP从委托代理合约到会计准则制定一直采用以规则为导向,由于规则性条款本身的漏洞和局限,致使其制定的准则越来越复杂化和例外增多。尽管以目标为导向准则的会计制度是对以规则为导向的改进,但仍存在不足,本文从反映经济实质等方面给予了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注册会计师审计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当前审计质量不高的现状决定了审计质量监管的重要性.审计质量监管模式决定监管效果,规则导向的监管模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摈弃规则导向而实行原则导向的监管模式有利于引导注册会计师认真遵守审计准则、提高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18.
风险导向审计自上世纪80年代初问世以来,在其后20多年的时间里备受推崇。然而,随着世界范围内重大管理欺诈及审计失败案例的频繁发生,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不足也逐渐显露出来。安然事件后,国内外会计职业界和专家学者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2003年10月,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下属的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发布了三个新的国际审计风险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在2006年2月发布了修订后的审计执业准则,  相似文献   

19.
关于风险导向审计演进与应用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以来,国外出现了安然、世通等一系列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事件,致使许多专家学者将审计的失败和无效归罪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认为正是这一技术方法的复杂性增加了审计风险.本文介绍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产生的背景、特点及适用条件,分析国内推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障碍及运用风险战略系统审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美国会计准则以规则为导向,中国会计准则以原则为导向,中美会计准则导向的差异造成两国对会计人才需求的显著不同。因此,需要重新思考中国会计高等教育的定位:何种形式的国际化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合中国制度背景的会计人才?在剖析原则导向和规则导向内涵差异的基础上,从中美两国的历史角度深入分析了两种准则导向产生的根源,探讨了会计准则导向的差异对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会计高等教育内涵的影响。分析认为,由于中美会计准则导向的不同,中美两国会计高等教育的定位也应不同,美国更侧重培养严格遵循规则的会计执行人才,而中国则需要既能完善会计原则背后规则的研究型会计人才又具有较强职业判断能力、能较好执行原则导向会计准则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中国的会计高等教育不应盲目模仿美国,会计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应考虑中国会计准则本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