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部逆向法人人格否认指的是债务人滥用股东权利和公司独立法人地位,故意将财产无偿转移给公司法人,或者姐妹公司之间利益输送,’以逃避债务侵害债权人权利时.可以否定公司法人独立人格.使公司在受让财产限度内对债权人承担债务的清偿责任。从我国理论发展币口司法实践的需要来看,《公司法》第二十条所确立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适用范围过窄,有必要引入逆向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与传统的人格否认制度统一为整体,以更好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刘娟  王婕 《商》2013,(21):232-232
“刺破公司面纱制度”起源于美国,这一制度在大陆法系被称之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我国《公司法》第20条和第64条分别是否认司法人人格原则在有限责任公司和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具体规定,但是随着新的问题的出现,股东利用公司来逃避债务时,单纯使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不够的,这就产生了逆向法人人格否定制度。  相似文献   

3.
一、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定义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是对实际上已经丧失独立人格的公司的一种揭示和确认。公司法人人格制度要求公司财产独立、责任独立、存续独立、诉讼主体资格独立、人事独立、业务独立,但部分股东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却以公司为工具,利用其优势地位,通过一些不正当行为使公司法人人格丧失独立性,使公司成为它的附庸,致使公司其他股东利益、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遭到损害。既然公司徒具形式,实际已经丧失人格独立性,法律就应否认它的独立人格,“揭开公司面纱”,使有责任的公司股东承担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公司法》对公司人格否认制度进行了全面透彻的分析。《公司法》第20条规定:公司股东应该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作为公司的股东,如果存在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逃避债务的情况,并因此损害了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应当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公司法人人格逆向否认制度最先是起源于美国的一项制度,随后便扩展到包括英国、德国和其他几个国家。本文主要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概念开始,全面分析公司法人人格逆向否认制度问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够给大家更多的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公司法》以立法的形式承认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对于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何适用该制度也给公司法理论及实践提出了新的课题,在一人公司领域更是如此。仅有一个股东组成的一人公司更易出现股东与公司财产混同及人格混同,法人人格否认于一人公司场合如何适用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正确适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应当理清其与公司法人人格独立之间的关系,应当对《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三款与第六十四条的正确适用做出恰当处理,并且最佳处理方式是针对一人公司的独特性对适用要件做出相应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6.
李莹  肖葵 《中国市场》2011,(48):171-172,175
法人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是构建现代公司的两大基石,两者紧密结合,极大地促进了公司制度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同时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容易被投机奸诈者滥用来规避法律,进而损害到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外国的立法或实践纷纷引入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对公司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加以修正和补充,以平衡公司与股东的权利和股东与债权人的风险。我国《公司法》对此也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7.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法人人格独立制度的有效补充,它适用于一切有限责任的公司形式。随着新公司法的颁布,一人公司在我国取得了合法地位,同时也为单一股东滥用一人公司的独立人格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有着更加急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颜才满 《商业研究》2006,2(3):8-9,12
我国的公司法人制度是以公司人格独立———股东有限责任为核心的,这一制度侧重于对股东权益的保护,难以有效规制滥用公司人格侵害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我国公司立法应采纳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尽快结束因有限责任被推向极端所造成的不正常状况,使那些滥用公司人格并借以规避债务的行为得到有效地遏制。  相似文献   

9.
王燕军 《中国市场》2008,(18):98-99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公司法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司债权人合法利益的保护有着其他制度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公司法》虽然已经有了相关的规定,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公司独立人格和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关系,然后着重探讨了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人格的特定情形和民事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最后对现行公司法相关规定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商》2015,(51)
2013年《公司法》对公司注册资本、股东出资进行了很大的修改,实现了由资本实缴制到资本认缴制的转变,同时法人人格否认作为保护债权人的制度也得到相应修定。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源自"刺破公司面纱"的理论,它是为防止公司法人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而在诉讼中对公司法人人格予以否认的制度。正所谓"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司法实践中举证责任是诉讼双方如何运用人格否认制度去解决现实纠纷的关键所在,其主要内容包括原则和例外、举证责任分配、证明标准等。法院法官在具体承办案件审理时应在坚持法人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的前提下,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为保障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整体权益而适时运用"刺破公司面纱"的相应规则。  相似文献   

11.
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产生与公司的发展密不可分,这种制度有利于减少风险、鼓励投资,但是股东有限责任极易造成股东滥用公司法律人格和对债权人利益的损害,因此各国都采取了法人人格否认理论来弥补这种漏洞。本文重在讨论二者的关系以及我国司法实践中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  相似文献   

12.
李灿超 《沿海经贸》2003,(12):64-65
公司的法人人格独立和有限责任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项伟大发明,被视为公司法中的"帝王原则".但是,它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公司问题",既为股东滥用公司的法律人格提供了机会,又成为股东规避侵权责任的工具,从而对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实现造成了威胁.基于保持公司有限责任与维护债权人利益两种价值观念的衡平,现代法上产生了特定情况下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下面,笔者就该制度及该制度在我国法上的适用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国新《公司法》第20条和第64条关于一人公司的法人人格否认规定,结合国外和地区的相关规定,分析认为上述条款太原则,欠缺可操作性,建议否认一人公司的法人人格,应主要考虑一人股东与公司的业务、财产、场所、会计记录等是否相互混同、一人股东是否利用公司存在诈欺或回避义务情形。而对于公司资本显著不足的情形,是属于一人股东出资不足,应承担补充出资的责任,而不是否认其法人人格。  相似文献   

14.
正独立法人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设立的,有独立的财产,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并以自己的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我国独立法人公司的特点在于:由出资人或股东以法律行为设立;以营利为目的;是法人企业;要依照公司法、税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开展日常的经营活动。独立法人公司在法律地位上、财务核算上以及税务征收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独立性。独立法人公司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也可以是股份有限公司。独立法人公司的税收筹划是指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  相似文献   

15.
任华杰 《消费导刊》2013,(6):182-182
《公司法》的制定颁布使得公司人格独立制度与股东有限责任原则得以确立,同时也构建了公司健康运营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基石,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用公司独立人格及股东有限责任而规避风险,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情况愈演愈烈。本文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探讨在司法实务中如何通过对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来制约公司人格混同的情形。  相似文献   

16.
独立法人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设立的,有独立的财产,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并以自己的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我国独立法人公司的特点在于:由出资人或股东以法律行为设立;以营利为目的;是法人企业;要依照公司法、税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开展日常的经营活动。独立法人公司在法律地位上、财务核算上以及税务征收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独立性。独立法人公司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也可以是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7.
一、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社会责任的界定 公司是由股东出资建立而成的,法律赋予公司独立的法人人格,所以股东一经出资便丧失了对出资财产的所有权,这部分出资成为了公司拥有独立财产权的资产,而股东因出资置换出相应的股权。但公司特别是股份公司的许多股东并不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所以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处于相分离的状态,在公司的经营者代理公司的所有者管理公司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对《公司法》第20条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法》第20条规定的内容是否认公司的独立人格,由股东直接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笔者认为该制度本身缺乏可操作性,从滥用行为的界定、承担责任的范围、举证责任的分担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公司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这是在成文法中最明确地规定公司法人格否认(揭开公司面纱)的立法例。”  相似文献   

20.
张新 《商场现代化》2007,(27):278-279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股东往往利用公司法人人格确定制度赋予公司的法律优势,滥用公司法人人格,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司债权人合法权益。为此,建立系统、明确、可操作的公司法人人格否定制度,能够有效地制止法人人格的滥用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