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审计不断发展,审计重要性逐步引起人们重视.重要水平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始终.从国内外审计重要性概念的演进可见,会计界对审计重要性的定义是一致的.重要性的判断标准适常从数量和性质两方面来考虑.CPA在审计实务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存在过渡依赖数据和公武及专业素质较低等问题,因而,在运用审计重要性时关注小金额错报的累计结果,轮换审计小组成员,并提高审计人员素质,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2.
胡志容  孙武 《时代经贸》2012,(16):234-235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包括48项审计准则的新审计准则体系。在新的审计准则之下,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必须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审计重要性,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应对审计风险,必须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因此,如何正确理解新准则下的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正确运用两者及其关系来指导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审计重要性概念是审计人员从会计理论中引入的,各国大都认为两者的内涵相同,对其所下的定义也大都沿用会计重要性的定义。然而审计与会计毕竟是两项不同性质的工作,运用重要性时肯定会有所区别,本文试图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审计重要性的运用对整个审计过程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影响,在确定审计程序和评价审计结果时,合理运用重要性水平,就能较好的控制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否则,将降低审计效率,增加审计风险.本文解释了审计重要性的定义及重要意义,从审计的计划、实施、报告三个阶段着手,对审计重要性在审计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敏 《时代经贸》2007,5(12X):161-162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和应用原则,在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本文从重要性概念在会计和审计中的定义、判断标准、运用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这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包括48项审计准则的新审计准则体系.在新的审计准则之下,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必须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审计重要性,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应对审计风险,必须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因此,如何正确理解新准则下的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正确运用两者及其关系来指导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试论会计和审计中的重要性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时代经贸》2007,5(12):161-162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和应用原则,在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本文从重要性概念在会计和审计中的定义、判断标准、运用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这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重要性是现代审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具有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特征,审计重要性定量方面的特征即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CPA)在编制审计计划以及评价审计结果时,应当考虑重要性水平.CPA能否恰当运用重要性水平,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相似文献   

9.
重要性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或决策的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它在会计和审计理论与实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重要性原则对会计信息披露和审计意见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现代经济活动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得会计必须运用合理的假设、判断和估计才能进行有效的核算。因此,现代会计报表不可能是绝对真实,而只能是公允反映。重要性原则就是会计师确定的一个会计报表中会计报表使用人对会计信息错报或漏报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是通过审计人员确定和运用重要性标准来实现的。鉴于我国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尚不深入,相关准则规定不具体、不便于实务操作的实际,重视和加强对重要性原则的应用研究及相关准则的制订、完善工作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刘佳 《时代经贸》2014,(2):138-138,140
审计谈判是审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已经成为国内外审计理论和实务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以2009和2010两年发生审计师变更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从审计谈判的角度出发,检验客户重要性对于审计师选择使用回避策略产生的影响,并考察不同地区的审计关系下这一影响因素的差异程度。研究发现审计师在采用回避策略时会考虑客户重要性的影响,且这一影响因各地的市场化进程而异。  相似文献   

11.
加强审计风险管理是审计界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重要性原则在审过程计中的应用正是衡量和控制审计风险的有力工具。本文对重要性水平在财务审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重要性水平在审计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审计结果时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武建君 《时代经贸》2013,(16):191-191
本文从实务出发,从重要性水平的定义出发,在对概念进行理解的基础上,从总体重要性水平开始,到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确定,把实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解决的办法,以期在审计工作中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李风平 《时代经贸》2007,5(7Z):54-55
审计重要性作为一种审计风险的判断标准,贯穿于风险导向审计的整个工作过程。在不同的审计阶段,存在着不同的重要性水平和相应的审计风险。而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审计质量、审计成本和审计效率的关键,把握这种关系对于审计理论和实务都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4.
李风平 《时代经贸》2007,5(7):54-55
审计重要性作为一种审计风险的判断标准,贯穿于风险导向审计的整个工作过程.在不同的审计阶段,存在着不同的重要性水平和相应的审计风险.而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审计质量、审计成本和审计效率的关键,把握这种关系对于审计理论和实务都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一、重要性 审计人员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考虑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和性质,也就是说,应当综合数量和性质因素考虑重要性。数量特征指错报或漏报的金额,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质量特征指错报或漏报的金额的性质,有些错报或漏报的金额不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审计重要性概念及重要性在审计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理解与阐述,并对应用现状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解决措施,最后应用到案例中,进行了案例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在重要性应用中应全面理解重要性,注重运用职业判断.  相似文献   

17.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对审计实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如何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却是见仁见智。本文在分别论述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分析结果在审计实务中的指导意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重要性原则的意义和内容由于现代经济活动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得会计必须运用合理的假设、判断和估计才能进行有效的核算。因此,现代会计报表不可能是绝对真实,而只能是公允反映。重要性原则就是会计师确定的一个会计报表中会计报表使用人对会计信息错报或漏报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是通过审计人员确定和运用重要性标准来实现的。鉴于我国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尚不深入。相关准则规定不具体、不便于实务操作的实际,重视和加强对重要性原则的应用研究及相关准则的制订、完善工作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审计工作是我国经济监督活动的一种,其具有独立性,而经济效益审计顾名思义即是经济效益实施的审计,其由审计机构来实施的,对被审单位有关经济效益方面的情况所实施的一种审计。其是我国审计种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相对于其他审计工作,我国的所开展的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在整体审计工作中所占比重较小,远远低于其他各国的水平。本文从经济效益审计概述入手,分析了我国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对我国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赵晔 《时代经贸》2008,6(10):150-151
注册会计师审计在近代以来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发展,审计工作作为专业性极强的技术性工作,在实务操作具有自己的特征。审计的重要性体现在其本质特征上,即作为社会公众的委托人;而审计工作的独特性质又决定了审计风险的存在,为应对审计风险,可从制度和资格上完善,谨慎选择被审计单位,及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