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1990~2014年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数据,利用面板数据的负二项回归模型对国外对中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经济、制度和策略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实证研究,同时纳入中国外资政策和贸易政策因素的影响,讨论中国在政策协调方面的作用和应对途径。研究结论表明,当中国的产品对国外市场形成较高的进口渗透时,会明显招致该国更多的反倾销调查;当中国成为国外依赖的重要出口市场时,则会导致该国显著降低对华实施的反倾销调查数量;相比其他国家,美国、印度、欧盟、巴西等国会让中国遭受更多的反倾销调查;当中国对外实施反倾销调查作为贸易政策无法有效遏制国外对华反倾销时,通过调整外资政策,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可以显著抑制国外对华实施反倾销调查。  相似文献   

2.
反倾销会促使受影响企业增加对反倾销发起国的非倾销产品的出口(贸易偏转效应),导致非倾销产品在反倾销发起国市场的竞争加剧(竞争促进效应),进而倒逼企业提高非倾销出口产品的质量(出口产品质量溢出效应)。采用2000—2013年企业—产品层面的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美国对华反倾销对中国受影响企业非倾销产品出口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美国对华反倾销显著提高了中国受影响企业非倾销出口产品的质量,具有明显的出口产品质量溢出效应;贸易偏转效应引致竞争促进效应是该质量溢出效应的重要作用机制,因而,对于美国对中国进口依赖度较高、出口目的地较多、企业内等级较高以及国有企业的非倾销产品,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较小;此外,美国对华反倾销在促使受影响的中国企业提高非倾销出口产品质量的同时(产品内效应),也会促使低质量的产品退出出口市场(退出效应),进而提升出口产品的总体质量。中国应采取更加中性的对外贸易政策,实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充分利用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倒逼效应促进出口企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成为全球首要的反倾销目标国家,中国制定实施反倾销法具有遏制国外对华滥用反倾销措施的动机。文章利用负二项模型和泊松模型对1995—2008年20个国家(地区)对华反倾销调查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中国对进口产品实施反倾销以及主动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挑战他国对华反倾销行为并未对国外对华反倾销产生明显的遏制作用。要改变中国在全球反倾销博弈中的不利处境,一要积极推动WTO反倾销制度改革,防止进口国滥用反倾销措施;二要增强对外反倾销的针对性;三要提升主动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处理反倾销争议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构建主要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与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之间的定量关系,来研究反倾销对中国向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对华实施反倾销的最终措施,会使我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在短期和长期都产生显著的冲击效应。  相似文献   

5.
以2002~2011年12个国家或地区对中国产品反倾销措施的实施情况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东道国开放度、源自于中国的进口、以及东道国贸易环境等因素对反倾销裁定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道国开放程度及发展水平越高,对华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可能相对越低;中国出口到东道国的产品数额越大,越容易引发反倾销措施;中国与亚洲周边国家签订的区域贸易协定在总体上减小了反倾销措施的发生概率;但亚洲新兴经济体则表现出明显的实施反倾销的倾向,并与欧盟等国家或地区成为对华反倾销措施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理论和经验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是规避反倾销的一个有效途径。目前印度作为对华提出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其涉案产品较多、涉案金额较大、影响范围广泛。以印度为例,对我国遭受国外反倾销调查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国外对华反倾销形势严峻,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潜力巨大。利用对外直接投资以有效规避国外对华反倾销,应在权衡各方面因素后选择合适的投资区位和投资方式,政府应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予以正确的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7.
反倾销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贸易政策工具.中国是世界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而美国是对华反倾销的重要国家.美国反倾销会计备受国际社会的重视,其对华反倾销做法往往被他国模仿.研究中国近年来应诉反倾销调查失败和成功案例,积极预防和有效抗辩来自美国的反倾销起诉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遭遇反倾销形势严峻,严重影响中国的出口贸易。应用引入执行率、反倾销对称率及反倾销强度指数三个指标,从中国遭受反倾销及应对反击的总体特征、产品结构及其国别结构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国际金融危机下国外对华实行有针对性集中贸易反倾销攻击,借以转嫁国内经济危机,相对而言,中国没有充分对等地运用反倾销贸易保护手段。同时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减少反倾销措施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1995~2007年外国对华反倾销案件为样本,就反倾销对中国出口行业的损害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实证分析。统计发现受国外反倾销影响的出口行业主要有贱金属及其制品、塑料橡胶、杂项制品、化学工业、机电设备和纺织品等。实证分析表明化学工业、纺织品、贱金属及其制品、机电设备行业存在贸易破坏效应,对华实施反倾销措施后,在化学工业、塑料橡胶、纺织品、贱金属及其制品和未分类产品中存在正向的贸易转移效应,杂项制品中存在逆向的贸易转移效应;而否定结案中,杂项制品中存在正向贸易转移效应,塑料橡胶、纺织品中存在逆向的贸易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10.
通过WTO1995-2012年间世界反倾销案件的统计数据,选取对华提起反倾销居前的11个国家(或地区),运用TCD指数和ADI指数对11国(或地区)提起反倾销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密切程度和对华反倾销强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以散点图分布形式将2001至2011年11国(或地区)的TCD和ADI排名情况进行了揭示.研究发现,墨西哥、土耳其、阿根廷、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与中国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和对华反倾销强度有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趋势;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强度高于中国的出口绩效,反倾销报复性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2000-2009年欧盟对华反倾销中的35起案例6位数税则号的涉案产品数据,考察了反倾销措施引起的中国对欧盟出口的贸易模式的变化,检验结果表明,欧盟对华反倾销措施对我国的对欧盟出口存在贸易抑制效应.欧盟对华反倾销不仅使我国对欧盟出口产品的价格会上升,而且对我国的出口产品的价值总额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出口贸易的三元边际框架,运用1995-2012年中国对美出口贸易及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Poisson回归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2年间,中国对美出口贸易的出口数量增长最为迅速,出口广度增长较为缓慢,出口价格增长几乎为零,表明中国对美出口贸易增长是一种以数量扩张、低价竞争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出口广度、出口数量的增长会促进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数量的增加,而出口价格的增长会抑制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的数量,不合理的出口贸易结构是美国频繁对华反倾销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13.
倾销现象可以上溯到亚当·斯密所处的重商主义时代.此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倾销和反倾销的矛盾也日益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一个"纽结",以至到了今天,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的国际贸易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影响、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原因并对出口企业应对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印度反倾销申诉样本构成、金额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被诉中国、中国台湾和欧盟的影响较大。实证分析发现印度反倾销申诉对被诉方出口贸易的影响不尽相同。但征收关税和实施反倾销措施都会导致被诉方涉案产品出口贸易额的减少,即均存在贸易破坏效应,比较关税与反倾销措施的影响,发现反倾销措施对印度进口贸易的限制作用均远大于关税,表明反倾销措施已经成为印度替代传统关税控制进口的贸易政策。同时,印度反倾销措施还对被诉方出口具有贸易转移效应,使被诉方出口市场丧失。  相似文献   

15.
结合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证分析了外资股东参股对国有企业研发投入水平的影响及央地产业政策协同对两者相关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外资股东参股可以显著提升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尤其是当外资来源地相对发达、外资股东以战略合作为主要入股动机时,其参股后提高国有企业研发投入水平的效果更为显著.而央地产业政策协同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外资参股股东对国有企业研发投入水平的正向作用.第二,机制分析表明,央地产业政策协同可通过提高引资企业创新意愿、增加引资企业创新资源的内在渠道,有效提升引资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第三,进一步地,从地区环境出发,当地区对中央的财政依赖度越高、地方重要官员无中央任职经历时,央地产业政策协同的正向调节效果会越显著;从国有企业自身特点出发,当企业层级越低时,央地产业政策协同的正向调节效果越显著.实证分析结论丰富了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并为政府充分发挥央地产业政策协同的积极效应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美国是对我国提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美国对外反倾销的理由,是这些国家的这些商品的销售价格低于正常价值,对美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了损害或损害威胁。但是通过对1980年以来美国对国外进行反倾销调查的数据的分析,我们却发现美国的对外反倾销与其贸易逆差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相关分析表明,美国与某国的贸易逆差越大,对该国提起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就越多。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要使美国减少对中国的反倾销,关键不是争取美国给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待遇,而是缩小美中之间的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印度对华反倾销的特点分析,以2004—2012年间印度对华立案且已作出裁定的反倾销案例为研究样本,分别采用统计分析与实证分析对印度对华反倾销的贸易效应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印度对华反倾销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偏移效应并不明显,并就此结论分别从政府、行业协会及企业角度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趋势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贸易保护机制已不再适应 时代的要求。随着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各国都拿起反倾销武器,对付那些不正当的国际贸易竞 争。入世后的中国应该加强倾销与反倾销的研究,充分利用WTO规则解决国外对华反倾销中不 公正待遇,依法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19.
采用1992-2012年20年完整的指标数据,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我国遭遇反倾销调查和中外遭受反倾销调查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外贸不对称度不是引起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原因,对我国来说对外发起反倾销数也不是招致国外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原因;经济增长率是影响反倾销调查的关键因素,但对我国的影响与其他国家不同,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呈负向关系,而相似经济体遭受反倾销调查与经济增长率呈正相关性,说明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受到了来自他国的不公平和歧视性待遇;外贸依存度和失业率对影响中国和其他国家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影响效应相同.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美出口的持续增长,中国成为遭受美国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反倾销已成为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一大实质性障碍。美国对华反倾销存在着一定的贸易转移效应,尤其体现在遭受反倾销诉讼最多的钢铁产业及其他各产业的涉案产品上,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害。中国一方面要维系良好的中美贸易伙伴关系,另一方面要规避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主动寻找出口市场,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同时充分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对美直接投资跨越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