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理解财政,需要转换思维.表面看,财政行为是利益的分配和转移,而从实质看,财政行为是风险的分配和转移.财政通过分配和平衡风险,避免风险在某处聚集并在风险链上放大,避免了危机的产生,这实质是化解公共风险,所以财政的本质功能是通过平衡风险化解公共风险,以维护社会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财政的基础性作用在于,只有财政有这种平衡风险的内在功能.与社会共同体面临的公共风险治理要求相匹配,是现代财政的判断标准.如果财政能够很好地平衡风险、化解公共风险,那就是现代财政;通过改革与公共风险治理要求相匹配,就是现代财政改革.新时代的现代财政改革,要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大国财政体系,应对面临的全球风险挑战;织密预算的制度笼子,完善权力的财政治理体系;建立公平与效率融合的财政制度;为形成经济双循环格局"架桥铺路".  相似文献   

2.
陈龙 《财政研究》2020,(11):21-32
财政能力是国家能力的基础和核心。从财政汲取能力和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研究财政能力,并以财政收入的量和财政支出的效率作为衡量标准,不能充分揭示财政能力的内在特质,并限制了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财政能力的基本问题,并提出"需要"的满足过程亦即风险的形成过程,"三种需要"的矛盾运动是公共风险产生的根源,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是财政能力的逻辑起点和最终体现。从公共风险视角,基于国家治理的"3+1"架构,提出了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财政能力集,以及财政在伦理道德中的规范和引导能力,并提出风险分配的公平与正义是财政的基本伦理。本文还提出这些财政能力并非平行的,而是具有层次性。财政能力的延展,呈现出不均衡向均衡动态发展、协调性日趋增强等趋势。  相似文献   

3.
程瑜 《财政研究》2020,(11):12-20
本文试图从行为主义的视角来研究财政基础理论。行为主义视角下,财政的逻辑起点是基于集体行为的逻辑。财政的本质是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的集体行为规则。国家治理的基本内核是追求集体行为确定性的公共风险治理,财政作为减少不确定性、防范化解公共风险的防御机制,与国家治理的基本内核高度一致。走向基于行为主义的财政治理之道,需要建立新的思维方式,从确定性思维转向不确定性思维;基于不确定性思维引导行为预期;建立不同财政行为主体之间责任分担和风险分散机制;遵循风险理性原则进行财政行为治理,以实现公共风险最小化。  相似文献   

4.
陈龙 《财政研究》2021,(2):20-28
财政是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的基本机制,在公共经济资源汲取和使用中涉及诸多利益的分配和调节,须以国家权力为支撑,天然带有“政治”特质.基于财政政治属性的研究,逐渐产生了“财政政治学”.本文梳理了财政政治学产生和发展的简要脉络,提出支配财政资源的权力是国家权力的核心,财政政治学以财政权力和利益分配作为研究主线.本文分析了财政的政治道德基础、财权的性质、财权的规范与制约等财政政治学的基本问题,并提出需要从公共风险视角,重新思考财政政治学的基本范畴、研究方法和基本问题,构建适合风险社会需要、符合我国制度特点的财政政治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传统财政经济学发展至今已经几百年了,细究每个时期每个学派的理论观点,几乎都是围绕政府与市场关系打转转.透过表面的观点,传统财政经济学隐含着诸多不确定性元素和公共风险理念,如传统财政经济学讨论的政府与市场实质都是化解公共风险的手段,传统财政经济学中的财富分配的背后实际是风险分配,传统财政经济学关注的制度实质上是防范化解公共风险的产物,甚至其中的行为经济学和现代货币理论等已经触摸到公共风险理论的边缘.然而,在传统的财政经济学当中,确定性思维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虽然这些学说中隐含了大量的不确定性元素,但因其本身存在重大的理论与逻辑缺陷,对公共风险认知也非常局限,最终都陷入理论与现实脱节的僵局.构建现代财政经济学,要以风险社会为背景,以公共风险作为逻辑起点,转向和坚持“以人为本”,基于行为主义构建公共风险的治理机制,这样才能构筑起不倒的新财政经济学大厦.  相似文献   

6.
武靖州 《财政研究》2021,(2):29-35,77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论断的提出,意味着传统财政学的基本逻辑发生了变化,构筑在其上的财政法学逻辑亦需调整.从公共风险的视角审视,财政法定主义、财政民主主义、财政健全主义、财政公平主义与财政效率主义作为现代财政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面临着诸多挑战.财政法学体系构建应融入公共风险逻辑,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原则,满足新时代国家治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标本兼治化解地方财政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是国家根据实现其职能的需要.以国家为主体,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分配和再分配活动。财政的基本职能是优化资源配置、公平收入分配和稳定社会经济。财政在经济领域中的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财政风险不仅包括财政自身所产生的内部风险。而且还包括  相似文献   

8.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强大的财政支持,但目前地方各级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战略任务。 对财政风险的认识 所谓财政风险是指财政不能提供足够的财力致使国家机器(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遭受严重损害的可能性。财政风险越大,说明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公共风险越多,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遭受严重损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财政风险并不是财政部门的风险,而是国家的风险,政府的风险。 财政风险的特征,最为突出的就是隐蔽性很强。这是因为:一方面。财政风险是社会公共风险的集中表  相似文献   

9.
从资源配置的系统结构认识财政,财政是政府以公共权力进行的资源配置,是连接政治、经济、社会三个领域配置资源的媒介,关注的是“联系”,资源的“来龙去脉”。国家治理是政治治理、经济治理、社会治理的有机体,财政治理是协调处理政治、经济、社会三个治理系统之间的秩序,强调的是“界限”,治理规则的确定性,关键是财政自身的治理,即预算机制和预算能力。现代财政就是公共财政,预算规制秩序之中运行的财政,财政现代化就是财政公共化。中国式财政现代化的制度基础是“公共权力+财产权利”即“双元结构财政”,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经济领域主要是市场效率问题,关键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关系;社会领域主要是社会保障的公平和劳动力再生产的负担分配;政治领域关键是制约支配资源配置的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10.
李锦标  叶虹 《新金融》2005,(11):28-3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财政仍然以货币价值作为分配手段,风险就不可能完全避免。如果不加以防范与规避就有可能导致财政危机的发生,所以分析研究财政风险,探求规避财政风险的办法,使我国财政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从银行风险向财政风险转移等方面入手分析财政风险的原因,探索财政风险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对我国城市安全风险管理关键问题的分析,基于公共治理理论、系统化思维、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究城市安全风险公共治理新模式的建构。提出构建城市安全风险公共治理的多元化体制和市场化机制框架思路,与建立灾害损失补偿多元机制的具体路径;提出以建立健全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城市安全风险治理的科技支撑等手段,强化城市公共安全风险管控能力;以增强社会公众安全风险主体责任意识、健全完善城市安全管理和保险法制建设、将风险评估与保险结合等措施,增强城市安全风险治理的效率。对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现代城市安全风险公共治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财政范围有两层含义:即财政管理范围和分配范围,而后者又包括直接分配和间接分配两个方面,在国家产生后,无论是财政管理范围还是分配范围,都随着国家各项活动和社会再生产的运动而不断发展变化。探讨新形势下财政分配范围的变化,首先必须弄清楚:财政集中资金数量上的增减与财政分配的深度和广度的变化;无偿分配与有偿财政分配的变化;财政直接分配与间接分配的  相似文献   

13.
2020年10月至11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围绕"地方财政经济运行"展开专题调研.调研发现,疫情下的公共风险分布以及地方对冲风险政策具有空间差异性,各地复苏进度不一.数字经济发达以及制造业基础雄厚的地方对冲风险能力较强,区域分化在疫情冲击下有扩大趋势,财政体制不完善会诱发地方治理失灵风险.基于分析,分别给出了短期与中长期政策建议.短期政策侧重于政策的延续性和政策结构优化;中长期要以公共风险为导向加快构建现代财税体制,主要包括:一是要适度加强中央、省级事权及支出责任,降低地方政府治理失灵的风险;二是以风险理念为基本原则,转变预算模式,提高预算效率;三是进一步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切实发挥税收的风险调节功能;四是完善债务治理机制来有效控制债务风险的不断积累.  相似文献   

14.
财政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分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福凯 《财政监督》2002,(4):24-25,21
一、关于财政管理分工任何制度,归根到底是一个利益或权利的分配问题,财政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财政制度或国家政策,财政行为主要是一种社会公共产品的分配行为。国家财政的收支过程就是国家对社会公共产品的分配过程。财政对公共产品的分配实际是国家参与经济组织和个人收入过程的分配,即参与社会经济的分配过程。社会再生产中的分配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分配只能以生产或消费为依据,究竟以何者为依据,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正如恩格斯所说,"分配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数量,而这个数量当然随着生产和社会组织的进步而改变,从而分配方式也应当改变",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生产远没有达到财富极大丰富的水平,分配都面临着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即产品供给的有限性与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为了正确解决这个矛盾,在决定产  相似文献   

15.
自金融危机之后,PPP模式在全球范围内遭到了广泛的质疑,曾经被视为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手段的PPP模式沦为各国地方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为此,我们通过分析经济下行情境下PPP模式在欧盟国家的风险来源,研究了中国现行PPP模式机制设计中的风险识别与分配机制.结果 显示,现阶段物有所值定性评价、地方财政压力测算与风险分配框架受到地方政府强大内生性需求的影响,在经济下行情境中一部分潜在的风险就很容易被忽视:(1)物有所值定性评价结果高度一致,政府官员背景评审专家影响了最终评价结果;(2)地方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测算以经济繁荣时期的财政增长率为基准,低估了经济下行情境中PPP项目财政支出对于财政预算的压力;(3)风险分配框架不合理,倾向于由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承担,将前期风险识别与谈判成本转嫁到了后期再协商阶段.上述发现有助于揭示我国PPP模式推广过程中的机制缺陷,为提高PPP项目抵御未来不确定性的能力,进一步规范中国PPP模式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指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态和发展目标的变化,财政政策体系目标和运行逻辑也需要超越建立在确定性思维基础上的凯恩斯主义分析框架,财政政策供给要根据风险权衡原理,视公共风险的结构和强度进行相机调整.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下,财政须充分发挥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的作用,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作为财政政策体系运行的目标,与金融环境协调配合,在保证财政自身风险可控前提下,通过灵活多样的政策工具为经济社会注入确定性,降低风险、引导预期,使经济社会系统整体的公共风险最小化.  相似文献   

17.
财政专项资金是国家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财政公共体制的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规模越来越大,但目前专项资金的分配、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绩效审计工作,敦促有关单位切实用好财政专项资金,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基于此,本文就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进行了重点研究,并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以期能促进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乡镇财政是财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财政体系中的基石,其健康稳定运行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政权运转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乡镇财政是整个财政体系中相对薄弱、短板的环节,面临的困难和风险激增.发生财政风险,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将严重扰乱政治和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和政府职能发挥.因此,防...  相似文献   

19.
财政精神要反映财政的本质,体现社会的进步,成为财政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理念和道德操守。提炼财政精神就应该探寻财政最核心的价值观念,核心的财政精神应该是基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财政自身的特质而提出的。在我看来,时代最迫切需要的财政精神应该是"法治、民主、公共、效益"四精神。在核心的财政精神基础上,可以发散出公开、公平、正义、服务、廉洁、奉献等具体精神。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政府角色的定位与财政职能的演进,和我国从"自产国家"向"税收国家"过渡,对国家治理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意味着需要重新构建国家与社会关系。同时,国家审计与国家财政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国家财政的转型必然要求和带动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转变。国家治理是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来实现的,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收的目的是为了换取满足其需要的公共产品,可见,公共产品在构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为了实现公共产品高效、公平地满足纳税人的需要,作为国家治理系统中发挥监控作用的国家审计必须相应地变革。因此,本文提出将国家审计的客体定位于公共产品,以保障国家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履行其公共受托社会责任、有效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