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道德去向冯晓峰情欲与理性是人性的两个不同方面。“泛道德论”的传统情结不能转出现代意义的法律精神。情欲也就是人们的“物欲”。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有焉”朴素地说明情欲作为人性的一个方面是一个决定论的事实。当代精神分析学家罗洛·梅(...  相似文献   

2.
人的生活离不开审美与道德,审美满足人的情感,展现人的生命活力,道德为人类社会建构秩序;在审美中人可以展现自由的生命,而道德可以使人更加理性的生活,从而实现人的生命价值。审美与道德关系问题是自古希腊就有的问题,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美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从对他的研究看,从审美与道德的内在冲突性与和谐性的人们最终找到一条通往幸福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在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离不开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恩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在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据社会主义社会道德建设的基本实际,坚持了共产党代表的先进性道德要求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性道德要求相结合的方针,有力地推动了新时期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的道德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刻的道德意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道德目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道德呈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道德终极目标。科学发展观深刻的道德意蕴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规律,是提升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人的自由是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去实现自由意志。只有对自由的本质、目的、作用、原则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形成正确的自由观,才能有效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要形成正确的自由观,并使人的自由意志良好实现,需要合理处理自由的二重要素,即正确看待“寻求适合自己的事物”、正确看待“满足并拓展欲望”。  相似文献   

6.
安乐死涉及哲学、社会伦理、道德、法理等多个领域,其本质是为提高人的死亡质量,而不是决定人的生死.安乐死的合法化是复杂且慎重的事情,本文欲寻找安乐死的理论基础,探讨实施安乐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自由问题的研究是人类永恒的话题。19世纪初,傅立叶最先提出的“和谐制度”从情欲引力着手,赋予了个人自由的社会主义内涵。之后,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个人自由思想进行完善,揭示了个人自由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尺度和最终目标。傅立叶的个人自由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洛克坚信教育的力量,重视人的道德养成。他认为,道德是一门可以演绎、建构的推理系统;德行的内容并非与生俱来的;人只有一种趋乐而非趋善的倾向;德行养成的深层原因在于意志与自由关系。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肯定个人主体具有三个方面的价值:其一,承认个体追求自身利益以及获得这一利益的合理性;其二,承认个体有独立的人格,即对个体权利的确认和尊重;其三,承认个体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探讨个体的道德价值,对于增强个体的道德自律,使个体沿着健康轨道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认为,个人主体道德价值具有自律性、创造性、超越性、选择性等特点,进而提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主体道德价值的前提是自主性和主动性。合力原则是个人主体道德价值的基本原则,个人主体道德价值的最终目标是自由个性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稳定性问题是罗尔斯正义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其旨在证明公平的正义论不仅可欲,而且可行。在《正义论》中,罗尔斯从人的道德心理基础、道德价值论的基本概念、人性基础等三个方面对正义论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有力论证。文章将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人性与道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从人性出发,尊重受教育者的兴趣、需要、自由和创造,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使道德教育能够在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充分释放人的个性,满足道德主体的内在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这几年的讨论,就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首先,人的发展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指导,以国际视野和胸怀吸收人类的先进文化和思想;其次,人的发展经济学是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有别于经济学的其他分支,如政治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等,否则,就没有建设的必要;再次,在经济学帝国中,最能体现人的发展经济学特征的是“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因此,其研究对象和边界就应该界定于此.凡是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关的问题都应该纳入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制度保障和人文道德环境等.  相似文献   

13.
道德人格是人的道德责任意识、道德目标意识和道德行为之总称。企业员工高尚的道德人格不仅是企业文化的价值追求,也是企业文化真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保证。培育和塑造企业员工的道德人格,既要努力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道德情感,强化员工的道德责任;又要通过制度创新,维护和最大限度地实现员工的意志自由。  相似文献   

14.
李岩  刘昕  张澍 《理论观察》2010,(2):157-158
道德与法律是什么关系,应是明确的。但目前确有少数人对此认识并不十分清楚。为此笔者就此作以简单的探讨。在两千五百年前.老子认为“有道”之人就是独立、自主、自由的。有“道德”的人是忘我者抑或忘人者,总是绝对不害己、不害人的,是自律者、负责者,是真正的强力者,自我支持者,自我完成者。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哲学的角度分析社会分工的伦理价值,并探讨了社会分工在人的个性张扬与自由、道德的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微言精粹     
《老区建设》2012,(17):62-62
勿为古人之奴隶也、勿为世俗之奴隶也、勿为境遇之奴隶也、勿为情欲之奴隶也。 ——梁启超《论自由》 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下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步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择的终点。 ——米兰·昆德拉  相似文献   

17.
证券流转税的国际比较汪丽华证券流转税是对证券流通交易行为本身及与流通交易有关的文书或凭证课征的税种。各国因理论依据及国情不同,其证券流转税制也各具特色.本文欲对各不同国家的证券流转税制作一分析比较。一、不同国家证券流转税的比较证券流转税的产生和发展经...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法的本质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法哲学中的法以自由意志为出发点,法是自由意志自我认识、自我规定的运动过程。自由意志的发展在各种“法”的形式即抽象法、道德、伦理中的表现是一个“辩证法”的过程。法是自由意志的定在,它遵循着主观与客观、合理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曾伟 《改革与战略》2012,28(3):26-28
文章对亚当·斯密在《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两部著作中的提出的"经济人"和"道德人",从人是两者的统一体这一思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经济人"中"利己"的人性假设包含着"道德人"的"利他"成分;而"道德人"中的"利他"却又常常意蕴着某种"利己"。并认为以亚当.斯密《国富论》为发端的西方经济学实际上存在两个假设前提:一是由"经济人"假设引致出的"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二是由"道德人"假设引致出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信用机制——它保证了市场自由交易能够长期实施。此外,文章从我国社会贫富分化的现实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完善的新阶段,应改变"以经济为中心"观念,从"走向致富之路"向"走向道德之路"转变。  相似文献   

20.
彭辰雨 《魅力中国》2014,(23):22-22
在远古时代,由于基本的社会形态还未形成,因此那时的人们可谓是非常的自由,无拘无束,不用受道德法律的束缚。正如那句诗所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在后世,这样的时代也一直为人所称颂,成为隐士们的桃花源,文学家们的乌托邦。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无此美好的时代,天生万物皆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