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发行债券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文章以2016—2021年我国企业发行的所有债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债券交叉违约制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债券交叉违约制度促进了企业创新;且交叉违约制度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委托代理问题影响企业创新;在短期偿债能力低、没有设置“事前”类限制条款、所处行业有违约情况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的发债企业中,交叉违约制度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经济后果检验表明,债券交叉违约制度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认为应加大对债券投资者的保护力度,推动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规避定单农业违约行为的期权和期货套期保值策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订单农业违约行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期权理论,让农民付一定的保险金购买看跌期权,增加农民违约成本,规避农民违约行为,并利用套期保值转移企业价格风险.减少其由于价格的不利因素而导致违约行为的发生,减少企业主观违约动机.  相似文献   

3.
<正>面对区域内大宗商品贸易骗贷、民营担保圈集体违约、中小企业主跑路失联等问题的暴露,青岛农商银行自有一套风险识别、预警和处置的秘诀今年以来,青岛区域内的大宗商品贸易骗贷、民营担保圈集体违约、中小企业主跑路失联、房地产企业违约等问题逐渐显现。在外部形势整体困难的情况下,青岛农商银行在风险管理流程中加强"四个结合",不良占比逆势下降,资产质量持续改善,成为青岛金融同业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相似文献   

4.
违约风险是当前我国订单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订单+期货"模式作为违约风险管理的探索在理论与实践中受到重视.本文建立引入期货交易前后的市场均衡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及数值分析,考察"订单+期货"模式管理违约风险的条件.研究表明,期货市场的引入能够直接转移收购企业的订单价格风险,提高其履约能力;同时,在具有需求价格弹性较低...  相似文献   

5.
债券市场作为企业直接融资的平台,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债券市场运行过程中必然伴生企业违约风险。本案例通过对AAA级校办国企方正集团债务违约的过程进行梳理,并对其债务违约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债务违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工作通讯》2014,(4):26-26
<正>近段时间,广东再现"人感染禽流感事件",广东省上千万养禽从业人员与广东民众人心惶惶。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2013年上半年全国养禽业因人感染禽流感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00亿元。虽然人感染禽流感风波令养禽企业损失惨重,但这些企业勇担社会责任,对农民合作养殖的鸡按照契约照价回收,保障了农户的利益,维护了社会的安定。现在"人感染禽流感"又来了,家禽又卖不掉了,大部分囤积在农民家里,养禽农民家家心里发慌,养禽企业的压力已经到了崩溃的边沿。全国家禽养殖业及相关产业的年产值超过1万亿元。广东是家禽养殖和消费大省,大部分都是实行的"公司+农户"模式,带动了上  相似文献   

7.
"土地入股"是一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其具体做法是: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人股企业,并获得企业股权,成为企业股东,部分农民受雇成为企业员工.  相似文献   

8.
期权理论对订单农业的指导与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订单农业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稳定与提高了农民收入。但是 ,发展订单农业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突出地表现为违约行为。违约行为表面上是农民与企业的短期行为 ,而内在的根源则是利益风险机制不健全。只有建立合乎经济原理 ,农民与企业真正“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风险机制 ,才能确保订单农业的健康发展。期权是为解决农产品市场风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金融期权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使其成为 2 0世纪经济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其原理、方法和结论广泛应用于对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管理问题的分析与决策。运用期权理论中的卖权机制来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订单粮食发展停步,企业农民面临"两难"河南省新乡市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是享誉全国的优质小麦种植基地。2001年,以"公司+协会+农户"的订单粮食模式在这里悄然兴起,为企业和农民搭起了市场经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订单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契约意识淡薄。应该说,订单农业可以将千家万户的农业小生产与外部大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产销有机结合。但是,由于不少企业与农户契约、法律意识淡薄,违约、毁约现象时有发生,在不少农村地区,订单农业并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没有订单不敢干,有了订单也不安 ",是许多农民与企业心理的真实写照。大致来讲,农业合同被单方面毁约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以市场价格发生变化、资金不足等为理由,拖延、甚至拒绝收购农产品,或者在质量标准、等级等方面,提出合同中…  相似文献   

11.
高晟  张小有 《山西农经》2020,(1):154-155
随着债券市场的迅猛发展与日益成熟,债券发行数量与交易总额都达到了历史新高,债券融资已经成为企业融资的一种常规手段。论述了债券违约的主要动因和防范债券违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订单农业被普遍认为是促进农业生产、流通、销售的一条有效途径,该措施不仅使农民在销售环节有了保障,而且使农业加工企业可获得稳定的原材料。但由于市场体系还不完善,法律机制还不健全,农民组织化程度还较低等综合因素的制约,订单农业在实施过程存在大量的违约问题,这些问题给订单农业的推广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使这些问题能够很好地解决,本文通过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当前订单农业为什么容易违约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订单农业中的履约对策,从而促进订单农业进入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加快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江苏省建湖县大力整合优势要素,按照"五个一"创建要求,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向产前科技研发、产中规模经营、产后加工流通等全产业链条延伸,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发展与农民致富双赢。  相似文献   

14.
谢靓 《山西农经》2014,(1):113-113
<正>"土地流转出去后,比自己种赚钱多。"这是河南省一位农民刘军对全国政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重点提案督办调研组说的心里话。5月5日至11日,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干以胜带领调研组赴安徽、河南,走进田间地头,与种粮大户、农民、农村合作社代表、企业负责人及基层干部交流,并听取当地政府的情况汇报,看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  相似文献   

15.
眼下,在农村,干部说得最多的,就是要求农民"调整结构";而农民最头疼的是如何"调整结构"。调整结构的目的是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这本是好事,农民为什么会头痛呢?因为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他们对究竟应该种什么、养什么,心中无数。地方政府若任农民盲目的"赶行情"、"跟大户",结果是"种啥啥多,养啥啥赔,越调越亏";如果地方政府对市场也很生疏又代替农民拿主意,"让你调你就调",往往造成"增产不增收",或新的"产品卖难"。这两种结局都会让农民提起"调整结构"就心有余悸。因此,在中国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面临两个矛盾:一是市场主体与政府的矛盾;二是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所谓市场主体与政府的矛盾,就是农民、农业产业化企业与政府决策如何相互调适的问题;所谓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则是生产者、加工企业、销售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这两个矛盾分别对政府提出两个问题:一、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政府应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二、在为农民和企业提供服务上,政府应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借助微观调查数据,探究了四川省仁寿县水利新村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发现:该模式的创新之处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以政府、市场(企业)和农民三方为主体,正确处理这三方的职能定位与角色关系。服务型政府以土地集中管理利用为基础,带动农民转型与企业发展;企业依托政策优势入驻园区、带动经济发展与农民转型;农民积极参与,共享建设成果,努力实现自我转型,最终形成了一种以"政府牵头搭台,市场(企业)领衔,农户积极参与,实现三方共赢"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镇江万山红遍农业园是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组建的农业科技型企业。近年来,万山红遍农业园始终秉承"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园区建设  相似文献   

18.
《江苏农村经济》1999,(8):24-24
目前,我省国有农业企业发展面临一些困难:一是管理体制不顺,产权单一,运行机制不活;二是负担过重;三是经济效益不佳,发展后劲不足;四是不少企业处境艰难,职工生活困难。深化改革已成当务之急。企业总体改革取向应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理顺隶属关系,剥离社会职能,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内部管理,实现"场圃农村化、职工农民化",促进国有农业企业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农民出身,跑业务、办企业,他曾经闯荡市场,获利颇丰,却在旁人都嫌种地挣不着大钱时回乡包地,重新开始了种地生涯。他创办了河北省首家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在2015年11月初揭晓的第二届"全国十佳农民"评选中,他名列其中,成为河北省首位获此殊荣的农民。他,就是河北省赵县南柏舍镇徐家寨村村民李素敏。  相似文献   

20.
农业合作组织是面向农民开展的一项以存储、加工和销售特色农产品为主要经营业务,服务于农民的新型组织形式.在进行上述业务过程中农民合作组织必然耍与外部企业发生关系.本文主要探讨外部企业组织与农民合作组织的对等关系,及推动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积极作用与部分可能会发生的消极影响,并探讨了目前合作组织在特色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实施农产品可追溯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