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DP增长率、就业状况、企业盈利率,是一般判断经济运行情况的三个主要指标。假如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到此稳住,那么就业的低谷还没有到来,估计下半年才会到来。  相似文献   

2.
田伟  何玲 《南方农村》2010,26(6):46-52
本文利用1997~2008年中国17个主要烤烟产区的投入与产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烤烟生产TFP增长率的波动与地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烤烟TFP增长率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动大致以2003年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烤烟TFP增长率及其构成因素变化比较平稳,波动幅度较小;第二阶段TFP增长率波动比较剧烈,规模效率与配置效率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2)从地区差异看,西南、东南和长江中游烟区的烤烟TFP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比较相似,而黄淮及北方烟区的烤烟TFP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危机恶化他国的就业形势,但其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农民技能较低且主要就业于非正规部门,其就业机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更为强烈。国际金融危机通过延缓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国际化等途径而给农民就业带来负面冲击。本文在总结亚洲金融危机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2007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对农民就业的非对称性影响。结果发现,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在总就业人口中,农民从业人员平均增长率为-0.06%,而同期城镇就业增长率为3.67%;具体就行业来说,建筑业、批发零售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农民就业机会受到的不利影响更大;危机对农民就业的影响存在2~3年的时滞效应。总体上,2007年夏季以来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民就业的非对称性效应,已经初步显现出来。在外向型、内需带动型和内陆省份等不同地区,这种非对称性效应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相似文献   

4.
依据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对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进行一对一匹配,找出两种就业类型工资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并对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进行均值分解,找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即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产生的差异是由歧视、劳动力市场分割等不可解释的部分导致的,还是由人力资本、个人禀赋等合理因素导致的。结果表明,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间存在显著的工资差异,且正规就业者的工资显著高于非正规就业者的工资,其中制度因素对两种就业类型人群的工资差异影响最大。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表明,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主要是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而产生的合理差异导致的。  相似文献   

5.
王旭 《中国渔业经济》2011,29(5):133-137
论文基于JamesCVanHome可持续增长模型,以2007~2009年我国渔业类上市公司样本,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均值显著性检验等方法对渔业类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可持续增长模型能够指导渔业类上市公司实现可持续增长。公司的实际增长率与其可持续增长率间存在显著差异,而资产周转速度慢、资本结构不合理是渔业类上市公司实际增长率脱离可持续增长率轨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何凡 《农村经济》2012,(8):35-38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农民收入增长越来越依赖农业以外就业空间的拓展,这意味着农民收入的增长越来越受到宏观经济成长和宏观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四川省2000~2008年的经济增长率、工业增长率与农民收入增长率为样本,就三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同时也发现,农民未能充分享受经济发展和快速工业化带来的好处,原因在于现行户籍制度造成的城市化滞后,并就此指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根本保障在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最近出版的《瞭望》发表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专家张立群的文章,认为1997年我国经济形势呈现10大特征:①经济增长速度继续降低。②投资增长率继续降低。③消费平稳增长。④出口保持较高增长,但增长率有不断降低的趋势。⑤最终需求增长率继续降低。③居民收入增长率明显降低。①就业形势比较严峻c②社会资金供大于求。②财政收入增长较快,财政任务也在加重。①物价指数继续降低。去年我国经济形势十大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对杭州市浙江籍农民工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农民工就业代际差异.首先分别对两代农民工的个体特征、社会经济特征、就业状况等进行对照描述性统计;其次采取独立样本假设F检验、T检验、区间检验等方法,验证两代农民工在工资及待遇、兼业性、未来就业预期等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并利用品质相关分析,验证年龄代的不同是否对农民工流动动机与目的、就业渠道、就业遇到的最主要困难等存在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两代农民工在务工月工资收入、兼业性、工作经验、流动动机与目的、就业渠道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意向选择问题研究是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该文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农村劳动力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其当前就业意向性选择为切入点,对影响农村劳动力当前就业意向的不同偏好因素进行分析,对其相关特征变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并采用多元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山区农村劳动力当前就业意向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农村劳动力素质总体上优于农村女性劳动力,两者平均年龄仍较高,男性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外出务工或经商就业,但总体收入仍不理想。务农就业意向的农村劳动力与务工、自主创业或经商就业意向的农村劳动力相比,在年龄、耕地、收入等变量方面存在显著劣势差异。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家庭禀赋和所在村劳动力人口数等变量对其不同的就业意向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和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C-D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为理论模型,运用E-views软件对消除价格指数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年末就业人员数进行分析,得到辽宁省C-D生产函数。再根据增长率测算出辽宁省科技进步贡献率平均水平约为50%,说明利用现代科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提出辽宁省在提高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2011年针对辽宁省沈阳市964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利用最优尺度分析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就业前接受培训情况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显著因素.同时,不同年龄、不同学历水平、不同技能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1978年至2008年宏观数据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分别从产出增长率、资本存量增长率、人力资本增长率三个冲击视角,对我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产业部门是就业的载体,产业结构变动必然反映在就业结构的变动之中。本文通过梳理1978年~2010年新疆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就业结构的变化过程,分析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的规模及其所占比重,得出结论:第一,新疆生产总值总体上保持较快增长势头;第二,总体上来说,就业人数的绝对值在增长,但是各次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水平,低于其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第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程度较大。这说明,新疆的经济增长、尤其是第二产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相对比较有限,政府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支持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由此促进自治区整体就业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在湖北省调查的4442个城乡女性劳动力样本,分析城市和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流动性的差异,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一步研究女性人力资本变量和家庭禀赋变量对她们是否外出、外出就业流动次数以及回流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禀赋和人力资本对于城乡女性就业流动性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家庭禀赋变量在农村女性劳动力是否外出就业的选择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人力资本对城市女性就业流动次数和回流选择的影响更为明显。总体来看,女性是否选择外出就业主要受家庭禀赋变量影响,而一旦女性选择外出就业后,人力资本变量将对其就业流动次数起主要作用。在当前城市劳动力市场中依然存有对女性劳动力的就业歧视,这种歧视削弱了女性的人力资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1997-2009年中国13个主要棉花产区的投入与产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棉花生产TFP增长率的波动与地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棉花TFP出现了一定的增长,这主要是规模效率、技术效率的改进和技术进步改进带来的,而配置效率则出现了下降;各个产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异明显,配置效率的变化是这种差异出现的主要...  相似文献   

16.
农村居民在非农工作岗位获得稳定的收入是有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福祉的关键所在。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的调查数据,运用扩展的Mincer收入决定方程,应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及分位数回归技术,实证研究了不同维度个体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非农收入的影响,并进行了地区及就业身份的差异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交往、信任、社会互惠、政治参与以及就业身份对农村居民非农收入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下,社会资本和就业身份对非农收入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在促进草原生态保护的同时,将逐步转变牧区牧业生产发展方式,由此将对牧区牧业生产效率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运用Malmquist指数与收敛模型,实证分析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区专业育肥和专业繁育肉牛养殖的全要素生产率及收敛性。结果显示,2009—2017年,专业育肥场户TFP增长率总体保持增长态势,TFP增长率年均水平为1. 8%,技术效率增长率为-0. 4%,技术进步增长率为2. 2%,技术进步是推动TFP增长的主要因素,5省区中肉牛专业育肥场户TFP平均为0. 991。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以来,专业育肥场户肉牛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明显。专业繁育场户TFP增长率总体呈波动态势,多数年份为负,TFP增长率年均水平为-5. 0%,技术效率增长率为-0. 1%,技术进步增长率为-4. 9%,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均是延缓TFP增长的主要因素,5省区中肉牛专业繁育场户TFP平均为0. 900。专业育肥场户肉牛养殖生产率不存在σ收敛,短期还会存在生产率地区差异,专业繁育场户肉牛养殖生产率存在σ收敛,生产率区域差异会逐步缩小。专业育肥场户肉牛养殖生产率、专业繁育场户肉牛养殖生产率均呈条件β收敛,各区域均在自身的稳态水平收敛。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代际差异的视角,运用模糊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研究了两代农民工在资本禀赋约束下的就业地点选择决策。通过对贵州省调研数据分析发现:不同的资本禀赋差异导致两代农民工就业地点选择呈现多样化,其中第一代农民工最佳就业地点为本地乡镇,新生代农民工则为县外省内;两代农民工就业地点决策行为均体现出有限理性特征,但新生代农民工较老一代农民工更具有决策理性。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结构变动与林业经济增长:贡献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中基于统计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与林业统计年鉴相关历史数据,计算得出了1997~2006年全国26个省、市、区历年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值(R)。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R值的省际差异与各年的离散程度;计算了10年间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率的平均贡献率(M),同样对M值也进行了相应的空间差异分析;得出了三个重要的结论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贡献及其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多部门经济模型中基于统计角度的GDP产业结构贡献度测算方法与林业统计年鉴相关历史数据,计算得出了1997—2006年间全国26个省、市、区历年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值(R)。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R值的省际差异与各年的离散程度;计算10年间产业结构变动对林业经济增长率的平均贡献率(M),同样对M值进行相应的空间差异分析。得出了三个重要的结论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