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港口经济与临港区域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港口建设和港口经济发展,港口经济的发展会带动临港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临港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港口的发展。选取我国13个港口1990-2010年的全港货物吞吐量和其所在城市同期的GDP、就业人口、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等5项经济指标数据,利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分析了相关数据的平稳性和协整性,建立Panel Data模型分析了各城市区域经济指标与港口吞吐量的相互影响程度,最后根据模型结果提出了港口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港口与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港口经济作为环渤海城市与外界物资和信息交换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港口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促进了区域产业的升级,带动了腹地经济的发展。环渤海港口在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港口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又影响到港口、港口经济效应的提高。加强港口之间的合作、尤其是港口集群内部的合作,是防止港口过度竞争,实现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港口与腹地经济关系研究——以宁波港为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宁波港为例,首先选取宁波、杭州、温州3个腹地城市进行分析,以集装箱吞吐量和直接腹地综合工业总产值两个指标来研究港口与腹地经济的关系。综合工业总产值是由这3个城市的工业总产值的加权和计算而得,权重由相对引力模型确定。实证分析表明,港口与腹地经济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且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它们互为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分析表明,腹地经济的增长对港口的发展存在着不太明显的正向推动效应,而港口的发展则对腹地经济增长存在着很明显的正向拉动效应。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港口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港城互动理论的视角,文章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福建省三大港口与所在城市之间的互动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福建省三大港口与所在城市的港城互动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厦门港口子系统与城市子系统能够互相促进二者之间的发展,不过城市经济对港口发展的推动作用更显著些;福州港口子系统与城市子系统二者的相互推动作用不显著;泉州港城市经济对港口的发展有较明显的推动作用,而港口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6,(11)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繁荣发展,也使沿海地区的港口城市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出现了"港口经济"这一新兴经济模式。港口城市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和港口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地区经济的日益增长。东北地区港口经济发展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丹东港作为东北东部最便捷的出海口,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利用港口经济辐射城市经济发展,带动东北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对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州港经济发展及其与城市经济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以广州港为例,适当选取了一定的城市经济指标和港口经济指标,在系统分析广州港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借助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从广州港对广州城市经济的影响和广州城市经济对广州港发展的反馈两个方面,对广州港与广州城市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旨在为广州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马金凤 《当代经济》2011,(12):128-129
港口经济对其所在的城市、区域的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连云港港是我国沿海的主枢纽港之一,其港口经济的发展已成为连云港市,乃至苏北、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对连云港港口和苏北经济关系有效性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对2001—2010年连云港港口和苏北经济关系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9...  相似文献   

8.
唐山港城经济互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唐山市港口资源优势以及唐山市腹地经济发展基础,研究了唐山市港城经济互动发展的机遇和存在的困难,结合唐山市港口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实际,提出了港城经济互动发展的路径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低碳经济的视角,通过测算靠港船舶及集疏运车辆的废气排放,评价港口物流对宁波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借鉴国内外港口城市的经验,提出低碳经济背景下宁波港口转型升级,实现港口与城市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方式,受到密切关注。沿海欠发达地区面对经济高地的压力,要紧紧抓住其发展机遇,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赶超经济发达地区。本文在总结国内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沿海欠发达地区要建立多角度、多层次的经济联动开发模式。首先要实现城市联动,通过不断强化中心城市的集聚、扩散作用和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打造经济中心与腹地经济联动发展的沿海经济圈;其次要实现产业联动,通过传统特色产业与新兴高科技产业联动和陆地产业与海洋产业联动相结合,打造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联动发展的沿海经济带;还要实现"港口-城镇-产业"联动,通过港口与城镇联动和港口与产业联动,打造港口、产业和城镇三位一体的港口经济区。希望可以为沿海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洋山深水港与上海市城市互动关系研究 港口与城市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共生共长的互动关系。对于洋山深水港和上海市来说,就是洋山深水港对上海市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上海市对洋山深水港口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港口经济是莆田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港口经济是莆田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这一论点,从宏观经济的角度,阐释了港口经济的内涵、基本特征及其主要功能,并结合对莆田市的自然资源、环境、发展现状以及在海西21个城市中的区位比较等方面的系统分析,阐述了莆田加快发展港口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而提出具体运作的八个重点.  相似文献   

13.
郇恒飞  焦华富  汪志 《经济地理》2011,31(11):1828-1833
以连云港市为例,在对港口与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协调度、静态和动态协调发展度对其港口-城市的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连云港市港口与城市的发展水平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两者的发展趋势具有一致性;②连云港市港-城协调发展度先后经历了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基本协调三类,两者协调关系经历了港口滞后型与城市滞后型的交互波动期;③两者的协调关系越来越好,有向协调状态发展的趋势.研究认为港口规模扩大和功能的升级、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动、腹地经济水平和临近港口的竞争以及港-城的空间联系是影响港-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港口竞争国际航运中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港口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港口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与国外的港口竞争蔓延到了国内港口之间的竞争。要实现港口的和谐发展,必须建立港口协调的安全机制,组建战略联盟,设立专门机构来统一整合资源,建设航运服务平台,重视港口与城市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广东新会的港口物流和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以港口物流各项指标与当地经济(GDP)的灰色关联度为分析依据,结合实地考察,对新会利用港口—城市互动发展的机制,发展现代港口物流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上,使用相对集中指数(RCI)描述港口经济规模与城市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但将RCI的最优值定位为港口与城市两者维持相同幅度的增长,而与当前世界上诸多港口城市的现实发展状态相悖。文章改进了RCI,并应用改进后的RCI对我国典型港口城市在近十年的发展状态做了分析,发现这些城市呈现出较为一致的以港口经济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有可能加剧我国港口城市未来的竞争态势,因而建议港口城市规划者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港口和城市是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的。综观全球,世界经济的发达带多集中于沿江、沿海区域,世界繁华大都市的发展大都与水和港口有关。它们无不十分重视港口城市和港口的建设,如美国的五大湖工业区,欧洲的鹿特丹、马塞等港口,亚洲的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典型的港口经济模式。因此依托港口发展的城市更符合港口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东营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区,只有更好地体现物流各要素的积聚并进行最好的配置,才能辐射出其最大的服务作用。港口作为物流实施的基础性工程具有港口和城市的双重特殊性,因而具有城市发展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沧州市致力打造的亚欧大陆桥新通道桥头堡——黄骅综合大港正式通航了,黄骅港的开航成为沧州与港口腹地城市共谋合作发展的良好开端,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港口物流效率及其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谭  王利  王瑜 《经济地理》2012,32(9):108-113
以辽宁省为例,根据港口物流效率指标体系对2001—2009年辽宁省港口物流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港口物流效率较高。通过构建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指标体系,以2001年为基期计算2002—2009年辽宁省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协同度。分析表明:辽宁省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之间存在协同发展关系,并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加;辽宁省各地级市的均值协同度高于全省总体协同度;沿海地区均值协同度高于内陆地区。研究认为:港口物流效率的提高应该依靠技术进步作为支撑;港口物流与腹地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应考虑到地区间的差异,统筹兼顾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宏观归纳、总结分析与实地调查,论述了海陆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原则、理论基础。分析了宁波市海陆经济关系,对宁波市主要海洋产业(港口运输业、海洋渔业、临港工业、海洋旅游业)与陆域产业的关联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同时运用贡献率分析和拉动效应分析,计算出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以及海洋经济对陆域经济的产值拉动效应,得出海陆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尽可能地通过利用港口的发展来实现。依靠港口开发和港口经济发展,推进宁波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拓展和加强第三产业,逐步完善产业结构,保持海陆经济持续稳定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