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经济合作的基础和前景熊大宽一、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经济合作的基础与动力中国西南五省区,总面积25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亿。东南亚各国总面积45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5亿,是个很有潜力的世界市场。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优势,与东南亚的经...  相似文献   

2.
环北部湾海域深水条件好,港口资源丰富,聚集了越南的海防港,广西的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广东的湛江港、海安港及海南的海口港、洋浦港和八所港,是名副其实的“港口富集区”。该区域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区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李康 《广西经济》2003,(12):14-15
广西的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广西是中国惟一与东南亚既有陆地相接,又有海洋相连的省区,同时它又是中国大部分省区对接东盟最便捷的通道。沿海、沿江、沿边并处于中国与东盟结合点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广西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物流集中交汇的最理想区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广西以“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来进行总体规划和建设。先后投入巨资建设沿海三大港口、西南出海大通道以及多条高速或高等级公路,使交通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特别是以广西首府南宁为中心,交通呈放射状四通八达。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信息》2011,(9):F0003-F0003
昆明市是云南省省会,作为云南省唯一的特大城市和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中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也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东、南欧、非洲的前沿和门户,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是正在建设中的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  相似文献   

5.
谷新辉 《广西经济》2005,(12):22-23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催生广西大物流 广西东邻粤港澳,南对东南亚,紧靠大西南,北接中部省区,连接着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带,是东南沿海地区与西南地区的交汇地带,是华南通向西南的枢纽,也是中国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东盟和东盟国家进入中国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广西具有沿海、沿边、沿江的“三沿”区位优势,拥有陆地边境线1020公里,  相似文献   

6.
位处西南边陲的昆明,具有“边疆的内地,内地的边疆”的区位特点,是辐射全省、连接全国、通向东南亚的前沿中心城市。近年来昆明市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做好面向东南亚、发展外向型经济这篇大文章,取得了全面突破。  相似文献   

7.
韦正业 《广西经济》2011,(10):48-49
地处右江河畔、临近南宁市,被誉为“南国铝都”、百色市东大门的平果县,全县辖8镇4乡,总面积2485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50万人,是大西南出海通道交通咽喉和桂西重要的商贸物资集散地,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广西     
基本区情 广西,简称桂,位于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西南端,南濒北部湾,东邻广东、海南和港澳,西靠云南、贵州,北接湖南,西南与越南交界,处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中国大西南地区的交会地带,具有沿海开放优势、沿江开放优势、沿边开放优势等。是整个西南地区惟一的沿海省份,也是中国与东南亚经济联系的枢纽地域。全区人口4700多万,是我国壮族的主要聚居地。有壮、汉、瑶、苗、侗、  相似文献   

9.
黄榜荣 《广西经济》2004,(12):32-32
龙州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左江上游,西面和北面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184公里,境内设有国家一级口岸1个(水口),二级口岸1个(科甲),边民互市点3个(那花、布局、水口)。全县辖5镇8乡,行政区域面积2317.8平方公里,总人口26.98万人。改革开放以来,龙州县充分利用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与越南毗邻的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10.
杨凯 《产权导刊》2015,(10):67-70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入,昆明泛亚联合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交易所”)在26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持续发展和进步,在产权转让与国企改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交易所地处中国西南边陲,面对东南亚。除了为区域和地区产权交易服务外,还具有为东南亚服务的区位优势。当前,产权交易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深入人心,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全面推进,为产权交易融入到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中,创造了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位于广西西南端的凭祥市是广西乃至整个西南地区走向东南亚的重要陆路通道之一,是正在构建的“南宁一谅山一河内一海防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国际边缘县域经济的区位特征和优势。自1992年成为沿边开放城市以来,凭祥市在边境贸易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国民经济水平有了较快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江州区地处广西西南部,居左江中游,总面积2951平方公里,总人口34万人。江州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江州区是崇左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位于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处在中国通往东南亚国家最便捷陆路通道上。境内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可通边通海连接东盟各国,距首府南宁110公里,  相似文献   

13.
广西是我国惟一的沿海、沿边、沿江的少数民族省区,是中尉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和通过东南亚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外向型经济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防城港是广西走向东盟最便捷的通道,它还是广西乃至中国西部的重要港口,以它为对象来研究广西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财税思路,无疑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钦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就与东南亚国家有着紧密的贸易往来,并处在西南中南地区与东南亚往来的节点和前沿,集地缘区位、港口、平台等多重优势于一身,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行先试"参与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根据国家、自治区的战略部署,依托平台、区位、港口等优势,钦州市积极推进一批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战略项目,在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方  相似文献   

15.
南宁市是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交汇城市,是沿海与腹地的经济区域结合部,是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城市,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等,南宁市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南宁市要利用现有产业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城市竞争力,并从产业布局、项目支持和中心城市基础建设等方面,积极扶持城市产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其作为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内涵 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包括中国(广东西部、海南西部、广西南部)、越南,以及相邻北部湾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等七个国家。从地理位置来看,北部湾处于东北亚和东南亚的结合部,是沟通两者的桥梁背靠中国大陆,面向东南亚,位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交汇处,具有成为中国-东南亚乃至整个东亚海陆空交通枢纽的潜力,是中国南向发展的前沿;也是中国西南地区乃至西部的出海口。  相似文献   

17.
李明 《广西经济》2005,(10):32-33
河池市地处桂两北,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要塞,210国道、323国道、黔桂铁路纵横全境。河池市是一座年轻的城市,现辖九县一区一市,其特点可以归纳为“四区五乡”。  相似文献   

18.
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海南和广东西部的湛江、茂名和肇庆市。国土面积14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5%;人口2.4亿。占全国的20%左右。该经济区域地处祖国西南,南濒北部湾和南中国海,北踞长江上游,西南毗邻印支三国,紧邻经济富有活力的东南亚各国,处于亚太经济圈的中间地带。经济区位,既跨沿海,又踞长江上游,还处于沿边地区,是我国唯一的沿海、沿江、沿边"三沿"兼备的经济区域,地缘位置重要,区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张鸿乐 《广西经济》2001,(C00):14-14
鹿寨,这颗镶嵌在桂中腹地的璀灿明珠,它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地处西南与华南的结合部。全县总面积3347平方公里,辖5镇7乡,总人口46.5万人。鹿寨自然环境优越,地处亚热带与温带的过渡带,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得于各种作物生长。资源丰富,以矿产、水力、林果、旅游等优势资源为主,极具开发价值。湘桂铁路、桂海高速公路贯南北,鹿寨至平乐二级公路横贯东西,322、323国道贯穿腹地,南有白莲机场,北有两江机场,水路沿洛清江下柳江可达梧州、广州、香港,交通较为发达。周边既可接受柳州、桂林等城市的经济辐,射,又可接受粤港澳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区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元月,辖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产业区9.8平方公里,行使市一级管理权限。高新区位于珠海西区金海岸,是广东省90年代三大重点开发地域之一。这里距南方大港珠海港12公里,距现代化大型航空港珠海机场6公里,距广珠澳准高速铁路8公里,距澳门11海里,距香港45海里,正处在华南、大西南和珠江三角洲联接港澳、东南亚的立体交通枢纽位置,既有毗邻港澳地处“一国两制”最前沿的地缘优势,又有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为依托,更有国家对经济特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双重政策倾斜,其巨大综合优势得天独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