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2004反倾销备忘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许可的贸易救济措施,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自改革开发初期开始,我国产品输出欧美等市场不断遭遇反倾销,不少企业被迫退出市场乃至最终转产或破产。与此同时,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也针对外国进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和采取反倾销措施。本期分美国对华反倾销、欧盟对华反倾销、中国对外反倾销、WTO反倾销贸易争端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等几个方面,概述2004年反倾销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
争得市场经济地位是冲出国外反倾销围困的重大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WTO秘书处统计,20世纪80年代,各国对我国反倾销案件共64起,占世界反倾销案件总数的4.6%;90年代增至306起,占世界反倾销案件总数的13.2%;21世纪的头4年达到187起,占世界反倾销案件总数的16.4%;今年上半年已达25起。  相似文献   

3.
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的糖精钠和机械闹钟发起首例反倾销调查,此后,针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指控此消彼长,愈演愈烈。据统计,截止2001年9月份,我国遭受反倾销指控达441起,其中20世纪80年代年平均为6.3起,对我国反倾销占全球反倾销案件的比例为3.6%;20世纪90年代年平均则达到30.3起,对我国反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贸易中反倾销措施的大量使用,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反倾销规避问题也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各国相继出台一些相关法律,以应对这一行为可能给国内产业带来的损害。而我国至今在反倾销规避方面的立法却很不完善,不能适应当今国际贸易的发展。本从反倾销规避的概念出发,通过对反倾销规避的形式和表现的阐述,以及对欧盟反规避条款的介绍,提出完善我国反倾销规避立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倾销这种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贸易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从被反倾销国家角度看,中国遭受反倾销起诉的数量受到出口量、汇率变动、被反倾销国之外世界其他国家GDP增长速度三个因素的影响。本文根据1995年-2011年间对华发起反倾销数最多的1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上述三个因素以及中国加入WTO这一制度因素对中国遭受反倾销起诉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市场容量 变频器于20世纪60年代问世,20世纪80年代在主要工业化国家已广泛使用。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外变频器开始大量涌人中国市场。在短短20年间,我国变频器发展经历了认知阶段、组装阶段和生产制造阶段,随着变频器性能及品质的提高,价格逐步降低,用户对变频器了解的更多,接受程度也大幅提高。最近几年在政府大力推动节能措施,重点推荐变频调速技术的宏观引导下,变频器市场高速发展。此外,使用变频器后能有效改善劳动环境和提高工艺精度的优点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变频器的推广应用起了促进作用。最终形成了目前企业众多、品牌纷杂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制定反倾销法并使用反倾销措施的国家。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很少使用反倾销措施。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美国才开始大量使用反倾销措施,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加人WTO之后,中国出口贸易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4年1-10月,出口贸易额为4687.2亿美元;4月13日,WTO发布了2005年世界贸易报告,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额排名世界第三位。然而,中外贸易摩擦在中国对外贸易中频繁爆发。其中,国外对华反倾销是中外贸易摩擦最主要的表现,这给中国出口造成了数百上千亿美元的损失。本文浅析了我国面临反倾销的现状,并提出反倾销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将越来越高,进出口贸易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面对国外提起的反倾销,是我国企业和政府必须积极正视的问题。一、我国遭受反倾销的现状自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提起第一例出口糖精反倾销调查以来,外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调查就一直呈不断增长之势。1979年共2起,80年代平均每年6起;到90年代,已经是每年平均约30起;到2000年末,中国出口商品遭受的反倾销调查将近400起;截至2002年10月,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数…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与朝鲜的经贸合作是俄罗斯东北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4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苏联一直是朝鲜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苏朝贸易几乎年均占朝鲜对外贸易总额的50%左右。1988年苏朝贸易总额达到28亿美元,是两国贸易史上的最高峰,占同年朝鲜对外贸易总额的62%。但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俄罗斯调整对朝鲜半岛的外交战略,俄朝经贸关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期。  相似文献   

11.
反倾销立法和实践始于上个世纪初,但是反倾销措施的盛行却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以美国为例,20世纪80年时间里共发起1337起反倾销调查,其中1980年以前60年仅发起356起,但随后20年时间里共发起了981起反倾销调查。2000—2004年期间,美国又发起了257起反倾销调查。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今 天,反倾销正越来越多地被许多国家使用甚至滥用。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反倾销案平均每年发生232起,其中2000年发生了251起。而就在2001年,反倾销案的数量猛增到了348起。从这个简单的统计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贸易保护主义正在迅速蔓延,全球经济正面临着新的考验,中欧经贸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末起.各成员方提起的反倾销案件中涉及中国的位居第一。其中很多中国拳头产品在实施反倾销措施后,被完全逐出当地市场。反倾销不是一个单纯的法律问题.认定倾销的过程中需要良好的会计支持.但作为企业的会计人员,应对反倾销.你准备好了吗?具体说来.会计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装备”自己,应对反倾销。  相似文献   

14.
全球反倾销:来势汹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反倾销案件急剧增长。1980年全世界反倾销调查仅有76起,到2001年,达366起。反倾销调查次数90年代比80年代多,90年代后期要比90年代前期多,90年代末和2001年全球反倾销案件数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如果将反倾销案件按照一定期间(1980—1990、1991—1995、1996—2000、2001—2003)平均数量进行比照,这种趋势更为明显(见表1)。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汽车市场的火爆最终催生了汽配城,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一座座汽配城拔地而起,至2000年左右,全国的大小汽配城已达300余家,原先各自为战的个体户,纷纷投奔既有大规模,又有好服务的汽配城。  相似文献   

16.
一、现状 自1979年的第一起反倾销案件至今,我国已受到国外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立案调查540多起,仅从1995年至2003年6月底,中国就遭受反倾销立案调查324起,占同期世界反倾销立案调查总量的14.2%。在2001年,中国遭遇国外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数量占当年全球案件的15%,到2002年上升至17%,被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的案件为36起,列全球首位。  相似文献   

17.
跨越五年之痒--从案例看《反倾销协定》中的日落复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反倾销措施在本质上是一项对进口方产业的贸易救济措施,为防止WTO成员的反倾销措施无限期存在造成对自由贸易的背离,乌拉圭回合谈判期间,经过激烈讨论,《反倾销协定》最终在第11.3款纳入了“日落复审”(sunset review)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加入WTO以来,贸易额迅速增加.为此,一些国家出于对我国政治遏制或保护本国企业利益的需要,屡屡对我国的出口产品进行围剿,使我国的出口产品正面对日益频繁的反倾销起诉.自1995年WTO组织成立以来至2005年11月,国外共发起707起针对或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案件,全球每7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一起涉案中国,这使中国已经连续十一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每年约有400亿至5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迎 《商》2013,(4):73-73
根据WTO的官方数据统计,自1995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印度共发起656起反倾销调查,其中涉及中国的案件有168起。通过统计和分析印度商工部网站显示的1995年至2011年期间的对外反倾销数据,有详细资料的案件占275起,其中涉及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有162起,涉及中国的有135起。这说明,印度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最主要的对象就是中国。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和解决这一问题,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可以改善中国的贸易环境,减少中国因印度反倾销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2007各国对华贸易救济综述:“两反”并举压力陡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WTO秘书处统计的数据,2007年上半年,中国产品遭遇反倾销调查16起。这一数字尽管远低于2006年同期的31起,比排在第二位的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高出3倍(仅4起)。从反倾销措施来看,中国产品被采取措施的数量达到22种,几乎占了同期所有WTO成员被采取措施产品的半壁江山(共57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