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核算优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及不足《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资本公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其中"资产减值  相似文献   

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当公允价值持续且非暂时性下跌时要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权益工具投资和债务工具投资在减值计量以及价格回升时则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标准和方法,从而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改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核算。  相似文献   

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当公允价值持续且非暂时性下跌时要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权益工具投资和债务工具投资在减值计量以及价格回升时则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标准和方法,从而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改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核算。  相似文献   

4.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后续计量过程中,当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将会导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因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在会计上予以确认,在税法上不予确认,从而产生了会计与税法的计价基础不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计入所有者权益,即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所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续计量时,涉及递延所得税的核算。  相似文献   

5.
现行会计准则首次提出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概念,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同时,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而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减值时,减值损失的确定是采用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孰低法,还是采用内在摊余成本和可  相似文献   

6.
现行会计准则首次提出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概念,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同时,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而可供出售债券投资减值时,减值损失的确定是采用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孰低法,还是采用内在摊余成本和可收回金额孰低法,目前会计实务界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7.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指出: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即使该金融资产没有终止确认,原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中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应当予以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7年至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此间在样本公司披露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资本公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数据,研究公允价值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上公允价值的使用降低了会计稳健性,而分项检验结果则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资本公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降低了会计稳健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提高了会计稳健性。从会计稳健性单向的不对称确认到公允价值计量双向的对称确认,公允价值的修正作用提升了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指出: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即使该金融资产没有终止确认,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应当予以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1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分为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和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利息计算是指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涉及的利息计算。本文分析了可供出售金额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及减值损失与利息计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分为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和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利息计算是指可供出售债务工具涉及的利息计算。本文分析了可供出售金额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及减值损失与利息计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有关文献和教材中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计算做了介绍,但按照教材安排讲解,学生觉得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文章利用T型账户这一辅助手段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计算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等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总账余额(不包括其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明细账户余额)减去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相似文献   

13.
张国源 《财会月刊》2012,(15):12-15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当其处置时,原计入资本公积的未实现损益转入当期损益,这种处理方式为证券的利得交易提供了机会。银行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数量巨大,其处置收益会对当期利润产生很大影响,银行通过有选择地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债务工具投资期末按公允价值列示,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持有期间按实际利率法确认投资收益,减值及减值转回通过资产减值损失核算的规定.但实际进行会计处理时,在发生公允价值变动后据以计算持有期投资收益的摊余成本是否受公允价值变动及减值的影响,有着不同的声音.文章针对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及减值核算的实例分析,提出了不同的会计处理意见,旨在抛砖引玉,对相关问题有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一、资产处置减值准备会计处理的模式 (一)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模式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内并没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当出现公允价值变动时,仍要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特别是在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确认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更类似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计提的减值准备。对于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将该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内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处置期间的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16.
李彦庆 《财会月刊》2011,(12):19-20
【摘要】目前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分类标准、初始成本确认、公允价值变动处理、资产减值损失核算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拟以股票投资为例就此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会计核算的分析比较,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等于其总账账户余额(不包括其中的公允价值变动)与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之差。  相似文献   

18.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具有其独特性,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记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有异同之处,尤其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与减值的会计处理需予以  相似文献   

19.
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会计准则与新税法的主要差异 一是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差异。计提减值准备的差异。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须经过税务主管部门核定。新企业所得税法只承认坏账准备可在税前扣除,并规定了5‰的扣除限额,对其余准备不予承认。金融资产计量差异。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上将取得时的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而税法规定应计入资产成本,会计上将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并调整其账面价值;税法规定不确认持有期的公允价值变动,即不得调整计税基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中对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涉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做出如下解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在发生补价的情况下,支付补价方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的补价(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收到补价方,应当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