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周小全 《中国市场》2012,(20):80-8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促进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农村的正规金融功能弱化、非正规金融机构长期受压制,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农村土地所有权不明,农业经营难以规模化,农村土地流转率普遍偏低。借鉴国外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和农地制度改革创新的经验,我们认为,在当前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要尽快改变当前农村金融边缘化、功能弱化的格局,关键是要围绕构建一个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为主导并与其他金融相衔接的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重构与整合农村正规金融体系、逐步发展农村民间非正规金融体系、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而在农村土地制度完善方面,则需要围绕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体系,优化农地所有权制度以明确产权界定、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农村社保体系、积极探索农地金融产品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农地金融是一种以土地作为信用担保,农户获得抵押担保贷款的一种特殊融资方式。农地金融制度在发达国家已发展得很完善,但是在我国还未真正的建立起来。我国对农地金融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很少关注农村金融机构的供给意愿。本文选取南京和邯郸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两地区农地金融业务供给的区域差异,并提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3.
农地金融是农地经营者以农地产权作为信用抵押而进行的资金融通,它是盘活农地资源、保证农业发展所需资金的有效途径.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建立了农地金融制度,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目前我国构建农地金融制度仍存在着一些制约条件,本文据此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苏岚岚  孔荣 《财贸研究》2021,32(7):42-55,110
探索性构建了要素流动视角下"金融素养—农地转入—农地抵押融资"的理论框架,阐释了农民金融素养、农地转入与农地抵押融资交易之间的关联机理,采用陕西、宁夏、山东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1947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实证探究了金融素养对农民农地转入和农地抵押融资交易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地转入在金融素养影响农民农地抵押融资交易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素养对农民农地转入参与及其规模、农地抵押融资参与及其规模均发挥显著促进作用.研究还证实,农地转入规模显著促进农民农地抵押融资交易,且在金融素养影响农民农地抵押融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据此提出系统推进农民金融素养培育工程、协调深化农地经营权流转改革和抵押融资改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由于国外农地金融制度建立较早,体制较完善,考察其历史演化和现行特点,对创建和发展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之处。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农地金融制度的组织结构、资金来源和业务范围以及政府的作用,以期对构建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6.
农地流转取决于有效的农地需求和农地供给,我国农地流转态势既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同时还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关键是赋予农民土地用益物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农地制度改革,既要注重研究农地所有制又要充分关注农地产权,按照效率原则对农地产权进行合理界定,通过完善农地产权交易市场、打破地区壁垒等途径,促进农地资产合理流动,实现农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7.
2000—2007: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地流转是农地制度改革的核心。中国农地流转不足、流转不规范、没有体现转让者的经济效益等问题影响着农地改革的进程;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户的主体因素、农民的权利意识和政策保护力度等制约了农地流转的开展。通过对21世纪以来国内学者有关中国农地使用权流转的问题、制约因素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建议学者们进一步研究:农户主体行为、农地流转市场和中介市场的建构,以及城乡统筹完善农地流转制度和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8.
农地经营权流转有助于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推动乡村振兴。从金融支农视角探讨农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的作用与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香港、澳门、台湾、西藏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地理邻接关系空间权重矩阵构建SDM模型,定量分析农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的直接效应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从金融支农视角探讨农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农地经营权流转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且这种作用在农业生产效率高的地区更明显;农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农地经营权流转有助于相邻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农地经营权流转主要通过凸显农地金融资本属性、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因此,推进农地经营权流转不仅有助于直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而且有助于通过加大金融支农力度间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推进农地经营权流转、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促进农地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必经之路。应优化农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制度,为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以劳动力自由流动为基础推动农地经营权流转,充分调动农民参与...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而农户贷款困难的问题一直是三农得症结所在。立足江苏地区农村金融现状,针对突出的农户贷款难问题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解决经验和我国贵州省的教训,再次针对农地金融制度的可行性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结论主要从政府角度在构建农地金融制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具体政策性建议,主要在支农资金、土地流转和资源有效利用、农村信贷机制和农村土地市场等方面深入分析。对于改善农户贷款困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解决三农问题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燕娥  雷超 《商》2016,(5):80-81
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居民主要以侗族,苗族为主,当地的农地习俗特点表现突出。黔东南对农地制度与农地习俗的态度明确,即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必须以农地制度为前提,可以在不违背农地制度的情况下使用农地习俗,并且尽量避免使用农地习俗。本文采取的是对农户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形式,运用调研所得的数据对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农地流转制度中的农地习俗问题来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农地金融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农业现代化历程中都先后构建农地金融制度。通过对德国、美国、日本、南非和我国台湾农地金融制度构建背景和制度内容的总结分析,可资借鉴的共有特征为资金来源证券化、资金运用长期化、利率水平差别化和操作程序规范化,目的在于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长期资金供给不足背景下的农地金融制度构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杨帆 《现代商业》2008,(12):76-77
本文分析了农村现阶段农地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集体统一所有、农民家庭分散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显现出了许多弊端。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农村出现了多样化的农地制度改革。本文对农地制度改革的实行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地制度改革与发展前景展开一些探讨,得出进一步推进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商》2016,(10)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业经济的核心,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是农地金融化的关键所在。现今中央政策层面已逐步允许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担保,农地金融化的制度构建正式被提到议事日程。然而,我国现行法律仍对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担保予以一定的限制。本文在论证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法律困境的基础上,基于法律视角从重构土地产权权能、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明确农地抵押程序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蓬勃发展,而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案件频发,金融消费者保护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分析发达国家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在立法、监管和教育等方面的经验,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了建立完善我国法律、明确人民银行作为监管职能部门并完善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制度和提升金融消费者教育水平的启示,以建立和完善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体制,增强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形成和传递,维持金融市场持续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商》2015,(25)
良好的市场金融体系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降低风险,为我国经济发展起重要的导向作用。但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还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这无疑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新的经济背景下,我国必须深入研究金融市场现状,并制定相应的金融安全战略。本文在分析新时期我国制定金融安全战略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构建安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健全外汇储备管理机制等实施策略,希望以此促进我国市场金融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金融体系制度的运行是国家经济稳而快发展的重要表现,而若想实现金融的稳健运行,金融监管制度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重要的手段,其主要作用在于保障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转,为金融市场营造一个更公正、公开、公平的环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施行,我国金融的对外开放也在日益加大,金融业处在巨大的变革中,而金融监管制度是金融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提高金融运行的效率,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也在巨大的变革中。  相似文献   

17.
随着2015年3月"两会"的召开,我国讨论已久的金融市场体制改革问题被再次提上议程,并成为理论和学术界讨论的焦点。随着近年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借以技术、想法和组织的发展为基础并以普惠金融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在金融发展的首轮浪潮中拔得头筹并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的现代金融体系,而金融市场的最终发展则取决于制度的引导方向,这正是"两会"所传递出的制度信号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碳金融作为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创新,包含了市场、工具、服务和制度等要素,主要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依托于碳交易的金融活动。发展碳金融可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本文在剖析国际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发展碳金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仍然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但是,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地使用权流转的问题日益呈现出重要的现实性和紧迫性。本文对对农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地产权制度缺陷、农村社会保障不完善和缺少中介服务机构等是导致农地使用权流转困难的原因,并针对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无论农地资源的最优配置,还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最终实现,在既有制度安排下,农地流转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经营方式和农地规模效益实现的重要途径。虽然河南省已采取了一些促进农地流转的手段和措施,但从规范和系统的角度看还面临着诸如农地用途"异化"、农地交易"失范"等问题,同时在此问题上还缺乏必要的制度配套与协同推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从对"地"的规范管理和对"人"的保障政策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