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近半个月来,中部六省的一致“动作”引来多方关注,9月18日至20日,中部六省省委书记、省长首度齐聚郑州,出席中部论坛郑州会议,共谋“中部崛起”发展大计。与会六省达成了一系列的共识:共同推进中部在规划、项目、产业、企业、资源等方面的联动;逐步推进各领域的合作,近期可从互补性强、关联性大的基础设施、资源、旅游合作做起;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协作体系,在分工协作基础上更好地体现区域合作的功能互补,避免区域内恶性竞争……紧接着,9月25日,第一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长沙拉开帷幕,这一次,中部六省又是无一虚席,媒体评论此举不仅是落实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国家八部门和中部六省份在联手搭建“中部崛起”的投资贸易平台,是中部六省交流、合作的实质性动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浪潮的推进,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城市群的竞争。中部六省也在着力构建自己的城市群,希望通过城市群带动省域经济的发展,以实现中部崛起。由于历史和地域等原因,中部城市群的发展凸显出诸如城市化水平低下、结构失衡、缺乏协作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的推进和区域之间的合作共赢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慧霞  刘斯文 《经济地理》2006,26(4):714-716,720
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垄断性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旅游业应成为中部崛起的支柱产业。但随着中部经济的“塌陷”,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过程中,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实现中部旅游业大跨越和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合作模式,重点提出了合作途径的五大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4.
一、背景 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激发了中部各省领跑中部、率先崛起的热情.有的地方争先恐后将自己定位为中部崛起的先锋和龙头老大.事实上,一个地区的发展,必然会与周边地区联动,形成整体向上的力量,中部崛起必须打破省区间的利益局限,加强资源共享,跨区域进行资源与要素整合、产业和企业的重组,实现由"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中部六省旅游发展综合评价及空间结构系统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在利用AHP分析法以及嫡技术对中部六省旅游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认为河南省、湖北省为中部地区旅游发展的龙头,中部六省旅游发展各具特色,中部六省旅游合作的关键是构建合理的旅游空间结构系统.在进一步探讨中部六省旅游合作的空间基础后,根据中部六省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状况及旅游特色,提出中部地区旅游合作空间结构系统的构建应以7个旅游中心城市为一级发展极核,以八大跨区旅游圈为基本旅游延伸面,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长江旅游带等跨区域的旅游经济带,形成由点及面,层层推进的多极化、多层次、多方位的圈层结构.  相似文献   

6.
青藏地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机理与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简称青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垄断性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在分析青藏地区旅游资源类型、空间分布和联动开发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联动开发模式,从地理学空间视野提出了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两种结构模式:点-轴发展模式和核心边缘模式,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构建"大青藏旅游圈",实现青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部地区旅游大开发战略构想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刘名俭 《经济地理》2004,24(5):692-695
中部地区包括皖、赣、豫、鄂、湘5省区,旅游资源丰富,地理区位优势突出,旅游业大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将成为中部5省区域开发的重点领域之一。文章在分析中部地区旅游大开发的意义和现状的基础上,对基础条件与潜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进而提出战略思路、总体目标以及战略布局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中部自古以来就是必争之地,在全国各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地处中部,作为我国中部地区人口和资源大省,湖南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具有独特的后发优势,但在引领区域经济上台阶、求跨越的同时,也潜伏许多诸如观念陈旧、滥取资源、产业与科技脱节等一系列发展瓶颈。如何抓住机遇,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是湖南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拉萨市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天然优势,但当前还存在着旅游资源利用深度不够、旅游产品不成体系、旅游淡旺季明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旅游服务设施不齐全、旅游环保意识欠缺、旅游人力资源缺乏、旅游管理体制落后的问题.本文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检视的基础上,对拉萨市旅游业进行了功能、产业和区域定位,并提出了环保先行、产品提升、龙头带动、产业联动、区域互动、节庆推动六大旅游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中部城市化水平较低,区域竞争力不强,城市群发展不够,严重制约着中部全面崛起。在"中部崛起"国家战略背景下,应按照构筑多元化区域增长极的思路,积极构建层级合理的城镇体系,培育跨行政区域的城市群及成长三角,促进中部各省省域内、省域间联动发展,从而推动中部整体崛起。  相似文献   

11.
冯学钢 《经济地理》2004,24(4):549-552
上海是我国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具有参与西部地区旅游开发的多项比较优势。文章从旅游发展所需的条件出发,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评价西部10省市区的综合发展水平,由此确定上海参与西部地区旅游开发应采取“极点开发,层次推进”模式,并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合作模式实施。  相似文献   

12.
客家文化旅游:回顾、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俞万源  李海山 《经济地理》2006,26(4):710-713
客家文化旅游在我国已悄然兴起,并在客家热的推动下顺应文化旅游的发展潮流而蓬勃发展。通过对客家文化中心———闽粤赣边区客家文化旅游的观察,回顾我国客家文化旅游20多年的发展历史,总结发展现状特征与存在问题,展望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我国2001-2010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计算了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物流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人口、固定资产投资等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物流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正相关,与人口、固定资产投资也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应从人口、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强区域间物流合作,以促进地区物流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河清 《经济地理》2005,25(3):414-417
湘、黔、桂三省(区)省际边境区域,是我国侗民族相对集中,在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特征方面都具有较强同一性的侗族聚居区域,有着紧密的地缘关系和相近的人文习俗,发展水平相当、经济交往久远,这一地区的旅游开发应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发挥整体优势、加强区域合作,构建中国侗文化旅游圈,促进区域民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闽粤赣边客家地区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义彬 《经济地理》2005,25(6):924-927
“客家人”是从西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原因,从黄河流域被迫南迁,历经五次大迁移,先后流落南方各地的中原汉人。他们分散分布于国内10省区和海外85个国家和地区,而闽、粤、赣三省的龙岩、梅州、赣州等市是主要集中居住区。近年来,闽粤赣边客家地区旅游发展迅速,本区具有较好资源基础,基本符合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市场需求,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且旅游开发条件不断改善。旅游产品开发策略包括:树立客家民居、民俗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促进产品组合开发,即项目组合、时间组合、空间组合;加强区域合作,减弱内部不良竞争,提升整体形象,提高产品竞争力。要有效地利用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势条件,实施产品开发策略,才能促进本区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史常凯 《时代经贸》2007,5(1X):1-2,4
本文从介绍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依据出发,探讨了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现实基础,提出了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7.
旅游减贫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文献缺乏旅游减贫多维效果及空间效应研究,本文基于多维贫困视角,运用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包含经济、教育、医疗、生活与环境五个维度的贫困减缓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地理距离矩阵和经济距离矩阵共同构成的综合嵌套矩阵的基础上,分别运用空间自相关检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各维度贫困减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旅游发展对各维度贫困减缓的空间效应。主要结论有:(1)十年间,中国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空间正向相关性,纳入空间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较好地揭示出区域间乡村旅游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十年间,各维度的减贫效果亦呈现显著空间正向相关性,表明各维度减贫效果存在着空间集聚特征。(3)十年间,旅游发展对经济、生活、环境等维度的贫困均具有显著减缓作用,更重要的发现是旅游发展在这三个减贫维度上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旅游发展对教育、医疗两个维度上贫困减缓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4)从空间异质性视角分析,旅游发展对经济减贫维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出东部区域→中部区域→西部区域逐步递减规律;旅游发展对生活减贫维度和环境减贫维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均呈现出由东部区域→中部区域→西部区域逐渐增大特征。最后,论文就旅游减贫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