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韦芳 《魅力中国》2010,(24):136-137
学生的发展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影响的结果。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每个学生都有积极的一面,教师只要善于让学生发扬他们的优点,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和尊重,就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崔荣其 《魅力中国》2010,(19):238-238
学生作为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在语文课程中就应该受到人文关怀,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他们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就应该受到尊重。使教学最终成为教师与学相互促进、同步互动、共同成长的乐园。  相似文献   

3.
作为参加诉讼主体的当事人只有在其人格尊严被尊重的情况下参与解决纠纷的过程我们才会认定是公正的。实现纠纷的满意解决,打开公正程序之门的钥匙就是人格尊严的尊重。  相似文献   

4.
向洪梅 《魅力中国》2011,(18):320-320
爱孩子是一个教师合格的底线。爱孩子就要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了解他们,尊重他们,善待他们,这是教育的根本,也是教育成功的秘密。  相似文献   

5.
谭现锁 《中国西部》2014,(12):72-73
<正>大气者,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积累纯朴宽容以真诚,桀骜不驯以坚强,至死不渝以忠贞。做老师,就要做大气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师的劳动中,最核心的是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活生生的人。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立的、鲜活的生命,他们都是唯一的,不会重复的,所以必须尊重每一个个体。教育是生命与生命、  相似文献   

6.
张筠 《中国西部》2011,(23):71-71
“生命、生存、生活”,三生教育,简单而朴素的教育理念,它体现了对学生生命的尊重。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是对生命的涵养,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高度转化。教育不是挖掘分数的机器,不是升学的工具,不是谋取职位和财富的阶梯,而是丰富人陛、提升价值、完善自我的载体。  相似文献   

7.
胡慧智 《魅力中国》2014,(7):381-381
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在高中教学中有效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对学生本人今后的学习和个人发展都将有积极意义。而青少年生命教育应该由心理健康教育做起,本文中笔者将就此浅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特区经济》2011,(4):I0006-I0007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教育者应该做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孩子们能够充分地展现自我,学有所长。担负这一重任的,除了一线教师外,还有学校的管理者,他们的思想和理念,对孩子们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校开展“三生教育”要从生命教育开始,明确生命教育的基本含义及特点。在生命教育中,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课程研究、创设活动载体、进行学科渗透、尊重个性化的教育等途径有效进行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学会与人相处,尊重和珍视他人和自己的生命,拥有丰富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尚敏 《魅力中国》2013,(26):364-364
“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乃是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的核心思想。每一个班级中,或多或少的学生不同于大众,他们或因自身生理缺陷,或因家庭背景及成长环境影响,或因某种个人遭遇等等形成个性中的柔弱、自卑、自怜等心理阴影,这些因素都决定着学生间的差异很大。“学而有异,和而不同”。对待每一个学生其身上的不同点,作为班级管理者的我们必须对其付出同样的关爱,不嫌弃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我们提倡的“因材施教”既要表现在教学上,又应表现在教育上,老师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不能因讲究学生共性而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应因势利导地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赖银周 《魅力中国》2011,(9):106-107
生命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尊重平等是生命课堂之魂,师生和谐是生命课堂之脉,情感互动是生命课堂之血。只有魂、脉、血三者相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12.
<正>尊重个体的教育差异,不仅需要理念上的共识,也需要有相应的教育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和教育材料作为基础,以教师的行动来实践。怀特海把人的智力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在教育的开端,就应该唤起学生"浪漫"的心向,使其对知识保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正如《论语》中说的那样,"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若"浪漫"尚且无法开始,也就谈不上"精确"与"综合运用"了,被抛在了教育节奏之外,谈不上蒙昧的启迪与智慧的开启。每个学生的"浪漫"所在都有差异,其"浪漫"的触发或兴发也应该相应地有所差异,给有差异的人以有差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友爱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8,(1):I0008-I0008
<正>"讲话声音不高,但很有穿透力;办事井井有条、精益求精。"友爱道小学的教师们这样评价自己的校长孙广祝。在教师们心中,他是位儒雅、有"大爱之心"的校长。采访中,记者听到他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尊重":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尊重教师,尊重家长……  相似文献   

14.
陈俊龙 《中国西部》2013,(36):98-99
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要融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意识。学校教育对于人的生命成长具有重要而内在的价值。中小学生对于世界和生命的认识,大多来源于还没有被他们充分理解的书本知识,他们处于身体、心理发展的初级阶段,涉世未深,对于生命的体验,对于死亡的意义完全是表象的。  相似文献   

15.
邰学珍 《理论观察》2005,(1):100-100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要使教学卓有成效,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一切教育的主体。教师传授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努力才能转化为他本人财富,因此,教师在课堂组织、指导、示范和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徐江 《魅力中国》2011,(15):291-291
尊重才是教育的前提,缺乏尊重的教育不可能是真正的教育,教师要用尊重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刘坤段 《魅力中国》2010,(9):100-100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天职是给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种希望的事业。以大爱的心胸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学生只有在平等的环境中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其核心是爱。教师的爱心是构成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班主任教育管理班集体的支点。班主任的爱心是一种责任和感召力,其建立于关心和尊重学生,是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9.
谢达波 《中国西部》2014,(36):46-51
生态教育是关注和尊重生命个体的教育,以人为本是其核心理念。学生作为教育培养主体,"以人为本"就必须着眼于每个学生生命厚度的扩容、生存质量的储备与提升、生命动力与生活能力的激活与培植。激发教育对象的内在潜质,使其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人格健全、素质全面的人。四川省郫县唐昌镇幼儿园以"生态教育"理念统整一切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课程、环境和喜闻乐见的活动,增添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乐趣,让他们在融入社会、融入生活、融入大自然中长见识、增智慧,探索出一条教育回归之路。  相似文献   

20.
劳动是一个基本的经济范畴,不论是国家企业职工还是私营企业职工,不论是外贸企业职工还是个体劳动者,他们所进行的劳动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部分,都必须承认,必须尊重,必须鼓励支持,把尊重劳动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就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