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有关部门也加大了对智慧城市发展的支持力度,住建部初步选定了90个城市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国家公司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大量智能电网技术应用到城市各个领域,成为智慧城市的强大支撑。国内智慧城市和智能电网现状"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是指:以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相融合、构建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为基础;以在城市经济社会各领域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主线;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破解“大城市病”、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选择。本文分析了近年来重大社会经济因素对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影响,梳理了国内科技企业在智慧城市领域最新布局和技术应用进展,以及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在智慧城市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实践。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宁波通讯》2014,(19):16-19
编者按:随着互联网技术变革,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以及信息网络广泛普及,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发生重大变革,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将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并正在引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即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发展。在此背景下,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先后提出了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2012年7月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建设“智慧山东”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济南举行。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智慧山东”建设,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群,推动山东信息产业发展,促进山东成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服务和应用发展示范型省份。  相似文献   

5.
自“智慧城市”概念提出以来,人们通过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着这个概念。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风靡一时,智慧城市已经成了很多城市建设的重点发展愿景,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纷纷启动了自己的“智慧城市”战略。然而,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地区)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从国内看,据初步统计,目前已有150多个城市正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但总体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其发展目标定位、重点确定、路径与模式选择等仍在不断探索实践中。为实现智慧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亟需以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评估作为引导。智慧城市评估的重要意义加强智慧城市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揭示智慧城市发展的内在本质。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可以较好地体现智慧城市的基本要素,反映其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揭示其运行规律。二是可以科学衡量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开展智慧城市评估,能够科学评价各地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效和发展水平,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三是能够正确引导城市智慧化发展。开展智慧城市评估,有利于  相似文献   

7.
宁创 《宁波经济》2014,(5):48-48
目前,全球有200多个智慧城市项目正在实施,在我国上百个城市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在外遥控签收快递、在电子公交站台查询路线,智慧城市带来了无限的遐想看起来很美,但也面临技术、资金、管理等诸多难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成为各地推进发展转调的重要手段和战略举措。近年来,烟台市在加快城市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对智慧城市建设这一新的课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9.
童明荣 《宁波通讯》2011,(19):20-21
智慧制造作为"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和"加快推进产业升级"的结合点,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宁波欧琳集团是国内最早进军厨具行业的传统制造企业,近几年大力实施智慧战略创新,推进智慧制造,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智慧制造促转型升级的优化路径。欧琳集团的有益探索也给了我们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社会形势将发生诸多变化,也会相应地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及其管理体制提出新的要求。本文着眼于我国社会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现状,讨论未来若干年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技术、产业、政策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楠 《宁波通讯》2011,(19):17-17
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我市上下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创新性强、相关变量多、绩效评价难,如何更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当前迫切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认为当前宁波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理清以下几点认识。一、智慧城市的本质是信息化发展新阶段。对于什么是智慧城市,当下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和解释,尚未取得完全一致认识。  相似文献   

12.
2012年7月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建设“智慧山东”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济南举行。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智慧山东”建设,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群,推动山东信息产业发展,促进山东成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服务和应用发展示范型省份。  相似文献   

13.
2014年苏州市吴江区开始了智慧吴江的建设进程,但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推进速度较慢,智能化应用水平和其他智慧城市建设经验相比有明显差距.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吴江区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运用五星评估模型对吴江区建设智慧城市分别从战略、社会、经济、空间、技术等五个层面进行评估,并在借鉴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基础上,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优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丽珍 《宁波通讯》2011,(19):15-16
按照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智慧地球"的理念,所谓"智慧城市",形象来说就是把传感器嵌入到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生产车间等各种系统中,形成功能高度集成的"物联网",并将"物联网"与互联网有机整合起来,为城市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灵活的一种创新服务模式。目前,新加坡、台湾、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已在实施“智慧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西安市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西安市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而研究了大数据理论对西安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并借鉴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先进经验,为西安市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整合各方力量、制定战略规划、优化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期待“智慧城市”助力智慧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慧旅游建设需要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依托。宁波应借力智慧城市建设,努力打造智慧旅游 近年来,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及应用的推进,城市整体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而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支柱,既是民生的重要内容,又是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发展及改善民生的重要产业。在现有的旅游业发展态势下,如何更好地进行智慧建设,让旅游业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最大限度地提升民生,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正加速与经济、社会、民生、公共服务等各领域的业务融合,加快向传统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渗透,有力推动了行业间的融合渗透,催生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批面向生产的信息服务业的创新发展。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战略,赋予信息技术新的历史使命和战略地位。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和应用,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突破、应用深化、融合发展、转型升级带来了战略机遇,也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带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资源消耗大、生态环境差、人口剧增等问题,各个城市纷纷开展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以期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来优化和提升城市的发展环境。根据赛迪世纪统计,截止到2012年底,已有180多个城市提出将在"十二五"期间把智慧城市作为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战略导向,智慧城市建设渐入高潮。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新型城市空间形态与组织形式出现,传统城市空间研究范式面临转型。基于人本主义理念,从智慧空间的演化动力、社会形态、组织特征、规划管治四个方面研究智慧城市的空间组织。从智慧产业空间、智慧社交空间、个体行为空间、居民社区空间、人的意象空间五方面探讨智慧城市新的空间形态,以及集聚与扩散、创新与弹性、实体与虚拟的空间组织特征。研究认为,信息时代城市空间内涵和外延都已发生变化,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的智慧城市空间规划重点,在于依托信息技术推进空间形态优化和空间组织效率的提升,并高度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宁波经济》2006,(3):31-32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就是要以推进自主创新为核心和主线,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就是要全面推进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对外开放创新、社会管理创新,使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力量在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充分涌流,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主导力量。毛光烈市长在全市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大会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是要实施八大战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一)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