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证券投资日益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投资过程中,由于投资心理所导致的认知偏差最终引起投资者的行为偏差的现象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探究投资心理及投资行为将势必对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提高我国证券市场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行为金融的发展背景及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行为金融理论下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最后,针对投资者投资理念的偏差用行为融理论深入探讨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投策略,并指出了运用行为金融理论时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行为金融的发展背景及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行为金融理论下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与行为偏差,最后,针对投资者投资理念的偏差用行为融理论深入探讨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投策略,并指出了运用行为金融理论时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行为金融框架下的证券投资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行为金融的主要理论及其最新发展,比较分析了传统金融与行为金融的区别;基于行为金融分析了证券投资者行为特征、行为偏差并介绍行为金融学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应用,为我国投资者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投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5.
传统金融学理论的基础是假设所有市场投资者为理性的,同时市场是充分有效的。但是由于投资者的思维偏差会导致行为错误,这种理论的缺陷在于其并不能合理的解释投资市场中大量存在的异常现象,引发人们对基于传统金融理论的投资策略有效性的质疑而行为金融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投资新理念,有效地解释了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金融现象。本文即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相应的对投资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不断深入,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已经趋于多元化.文章从资本市场投资者的心理着手,通过分析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环境、投资者的结构状况,结合行为金融学经典理论建立“过度自信”模型,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来透析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心理与行为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引导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理性投资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行为金融学理论基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发现,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存在着各种行为偏差,这些偏差让其在投资中做出各种失误的决策,导致亏损,造成市场波动.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投资者制定正确的投资策略,战胜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股票市场中个人投资行为对股票市场的震荡具有不容忽视的加剧作用,然而传统金融学并不能很好的解释现实股票市场中个人投资者异于传统金融理论的投资行为,行为金融学主要从个人投资者的心理出发,以投资者有限理性和存在认知偏差为基础,对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了分析说明,本文对中国股市个人投资者一些代表性行为进行分析,并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投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陶帅 《时代金融》2012,(33):129+159
最近十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个人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体现在人数和交易量上,然而个人投资者在投资行为上存在诸多的认知偏差,导致投资行为常常呈现非理性的倾向,进而在影响并加剧了证券市场的震荡,本文通过分析投资者的这种认知偏差,并通过列举三种常见的非理性行为以及该行为相对应的金融异常现象来解释中国个人投资者非理性的倾向,并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给出了一些监管方面的意见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行为金融学是应用心理学、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金融行为及现象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分析、判断和解释现实的证券市场运行,可以明显地看到,其基本特征表现为无效性,或者说市场是以低效率方式运行的。行为投资分析方法从投资者的各种行为偏差出发,采取一系列的积极交易和管理策略.包括成本平均策略、时间分散化策略、反向投资策略、动量交易策略及设立“止损点”的交易策略等。行为投资分析法力图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获取较高收益,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理性与非理性:投资者行为偏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为金融理论是西方国家金融研究和实践的前沿领域,它的出现弥补了现代金融理论在个体行为分析上的不足。本文重点分析了投资者行为偏差及其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应用,并对行为投资策略作了简要介绍,为金融市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证券市场普通投资者行为的非理性,使市场中产生了许多传统经济学不能解释的现象。本文从投资者的从众心理、过度自信等方面解释相关现象,并在行为金融理论下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行为金融的角度看,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常常出现一些偏差,导致他们的投资业绩下降.这些偏差在很大程度上是投资者内在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往往难以完全避免.个人投资者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努力防范和减少这些偏差,改善他们的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14.
行为金融理论及其投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金融理论,弥补标准金融理论的不足,开始注重研究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利用投资者行为偏差所导致的证券定价误差,发展了一种新的投资策略,来获取超越市场的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15.
冯涛  耿志民 《上海金融》2012,(6):25-30,116
根据对机构投资者噪声交易行为的理论分析,本文提出由于证券市场在本质上是一个信息市场,天然具有噪声交易动机和行为能力的机构投资者利用个人投资者的认识心理、情绪和投资行为偏差与证券市场制度结构,策略性地实施噪声交易行为,以此加剧信息的不对称性,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比较优势、获取超额收益,噪声交易因此成为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的本质特征。机构投资者噪声交易行为属于有限理性的主动性噪声交易,噪声交易者风险的分布具有阶段性特征,在机构投资者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6.
行为金融学是现代金融理论发展的新突破.行为金融对于证券投资的指导意义在于对传统金融学理论"理性人"假说的突破,由此可以解释金融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异象",投资者的行为思维受到社会、环境、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非理性.基于对投资者行为金融表现的研究,投资者应建立起应对于自身非理性行为心态的证券投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金融学中比较注重对证券投资者在投资时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是因为其决策可以引起许多证券市场的异常现象,也正是因为这些决策行为引起了证券市场的变化。本文将从金融学视角对我国证券投资者的行为进行研究,并进行分析,为提高证券投资者的理性投资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行为金融学突破了古典金融理论中提出的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设,通过对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的综合分析,提出了有限理性假设。中国的股票市场发展时间短,与之相匹配的市场监管和制度还不成熟,但其占绝大多数的参与者——个人投资者,他们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文从个人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出发,研究其投资行为模式,并针对其特点提出相应的投资建议,从而提高投资者的决策能力,以期能够降低由于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而对股票市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稳 《金融论坛》2005,10(7):51-55
行为金融学是应用心理学、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金融行为及现象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分析、判断和解释现实的证券市场运行,可以明显地看到,其基本特征表现为无效性,或者说市场是以低效率方式运行的。行为投资分析方法从投资者的各种行为偏差出发,采取一系列的积极交易和管理策略,包括成本平均策略、时间分散化策略、反向投资策略、动量交易策略及设立“止损点”的交易策略等。行为投资分析法力图以较低的成本和风险获取较高收益,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俊英 《新金融》2008,(7):57-59
在我国机构投资者迅猛发展的同时,其投资行为也在发生异化,与政府和市场的最初预期产生明显的偏羞。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异化典型地表现为:短视行为、羊群行为、处置效应和违法违规行为。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的异化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加剧了市场风险的累积。中国证券市场的非理性波动其实并非由非理性的个人投资者所引起,而正是由行为相对更为“理性”的机构投资者(他们构成了庄家的大部分)所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