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潜在的失业率相当高,失业成因多样,类型繁杂,结构性失业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大量隐蔽性失业公开化,是当前失业问题日趋恶化的症结。积极发展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加强就业者和失业者的再培训,是改善我国失业状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陈利锋 《经济前沿》2014,(3):148-160
将累进性劳动所得税引入NKMP—DSGE模型中考察失业波动与累进性税收的宏观效应。贝叶斯脉冲响应函数表明,外生冲击对于就业与失业具有不同的冲击效应,因而忽略失业可能引起结论的偏误;失业的贝叶斯冲击分解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冲击是推动我国失业波动最重要的力量,并且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显在的“失业回滞”。进一步,通过模型比较发现,累进性劳动所得税具有内生稳定器的作用。在失业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采用对劳动力市场做出反应的货币政策机制以降低失业,并使用内生稳定器缓和经济波动,将可能实现降低失业与缓和经济波动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就业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未来的十几年,中国将面临严峻的总量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问题。总量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都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长期增长。结构性失业阻碍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消除,从而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除了人口基数大之外,赶超战略是我国总量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最主要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长期和短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失业是我国进入市场经济后必然的经济现象。就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言,失业既有总需求不足的因素,也有行业垄断和制度方面的因素,因而有必要建立健全一个全方位的治理失业的政策体系,进而解决或削减总量性失业、行业垄断性失业和制度性失业。  相似文献   

5.
梁雄军 《当代经济》2004,(12):40-41
中国是一个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在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1997年人类发展报告》里列入的87个发展中国家中,按“人类贫困指数(HPI)”排序仅处于前18位,在列入的175个国家中按“人类发展指数(HDI)”排序却居第108位,发展中国家具有数量巨大的剩余劳动后备军。长期以来,尤其自人口迅速膨胀以来,穷国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就业不足和隐蔽性失业。最近几年所发生的情况是。农村隐蔽性失业已转变为城市公开失业,  相似文献   

6.
我国失业率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背景与目的按照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中较成熟的失业理论,失业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经济循环所影响的需求不足性失业;另一种是劳动市场供求结合机制不完善所产生的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①解决前者的需求不足性失业,需要动用宏观经济政策,具有短期性效果;解决...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社会成本测算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广培 《技术经济》2012,(10):13-18,51
引入技术创新社会成本的概念,认为技术创新社会成本具有多边外部性、全过程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基于三维(路径维、功能维、环境维),建立了技术创新社会成本测算指标分析模型,进而尝试设计开发技术创新社会成本测算指标体系,并将之整合为身心健康损失、环境恶化成本、生物多样性损失、自然资源消耗增量损失、失业成本和公共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当前的下岗职工当中存在着明显的等待性失业现象。这种失业与常规的失业类型不同,它是一种因非市场因素而导致的特殊失业类型。我国当前的这种等待性失业是由于旧的就业制度以及当前的收入分配政策、社会保障制度及下岗补贴发放制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在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改革收入分配体制和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制度改革,才有可能将再就业工程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转轨经济时期,市场需求疲软,失业率上升。如何解决好失业这一难题,必须对我国当前的失业状况进行分类分析,以便对症下药。就目前我国失业状况看,大体可划分为城市隐性失业、农村隐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五种。  相似文献   

10.
失业是我国今后长期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从现有的失业类型研究来看,大都是从失业的成因上来分类的,还没有从多方面全面综合出一个失业类型体系来。根据国内外的有关文献,从失业的表现形式,失业的成因,失业的程度,失业的意愿,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质性、失业者的序次六个方面总结出失业的诸多类型,以便对失业类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商誉”价值是指企业合并时投资成本与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在我国合并报表的会计处理中,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数额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中母公司所拥有的份额之间的差额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列作“合并价差”。从内容来看,合并价差实际包括二部分内容:(1)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2)商誉。另外,《投资》准则中对初始投资成本与所拥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之间的份额之间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单独核算,并在一定期限内分摊。从内容分析,《投资》准则中的“股权投资差额”即是合并报表中“合并价差”项目,遣一项目在我国会计处理中与国际惯例不一致是主要因素是对商誉没有进行单独的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12.
建立在信息人假设基础上的信息人力投入产出核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红 《生产力研究》2002,(4):106-107
作者在设定信息人四种假设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人力投入与产出的核算方法,并提出了在信息人力投入产出核算中应注意避免隐蔽性失业与能力剥夺问题。  相似文献   

13.
梁艺桦  谷天锋 《经济地理》2006,26(1):122-127
城镇失业人口已成为我国全球化进程所面临的最紧迫、最严重问题之一。根据1988—2003年统计年鉴,对我国城镇失业人口省际差异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并研究其与城市化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①从纵向角度分析,城镇失业人口数变化与增长的省区差异具有一定集聚现象;②从横向角度分析,城镇失业人口空间分布呈“四区、一带”凝聚,这与纵向分析的分布地带具有高度一致性,可认为我国城镇失业人口省际差异表现为“四区、一带”格局;城镇失业人口和城市化的耦合系数与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城市水平提高,耦合系数增加,两者耦合水平则减少,当城市化达到完成阶段,两者耦合关系减至最低。最后提出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低情况下,提高城市化水平成为解决城镇失业人口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李恩平 《经济论坛》1995,(13):18-20
在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我国的失业问题已从原来的隐蔽形式转化为公开的现象,对失业承受力的研究也日益成为社会经济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失业承受力有微观、宏观之分。一般来说,影响社会失业承受力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经济保障力,由家庭经济保障和社会失业保障构成。失业者的经济保障力越强,失业造成的个人生活影响越小,失业承受力就越大,反之,承受力就越小;二是失业损失程度,由失业损失评价和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结构性失业的类型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性失业逐渐成为我国失业问题的主要方面,研究结构性失业的类型有助于更好地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我国结构性失业大体可以分为市场型结构性失业、制度型结构性失业和观念型结构性失业,前者又分为供给滞后型结构性失业、需求变动型结构性失业和机制不灵型结构性失业。根据不同的结构性失业类型,应采用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张义柱 《经济论坛》2009,(15):35-36
本文在对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三种失业类型概括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或机制性失业、地租利息引起的失业两种失业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了对自然失业的认识。文章最后针对不同的失业类型提出了降低失业率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使用Novy(2008)放松了双边贸易成本对称性假设的贸易成本估计模型,对我国与东盟及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成本进行准确地估计;随后,对影响我国与东盟贸易增长的因素进行分解;最后,从距离、语言、人均GDP差额、汇率波动等方面对影响我国与东盟贸易成本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测度及回归结果表明,我国与东盟的贸易成本在1995-2009年间平均下降了33.34%;收入增长、贸易成本下降和多边阻力下降分别解释了我国与东盟贸易增长的92.52%、45.16%和- 37.68%;汇率波动对贸易成本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共同语言、距离和人均GDP差额.  相似文献   

18.
姜丽美 《生产力研究》2006,(11):117-118
针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目前理论界已有诸多论述,但鲜见从等待性失业的角度进行分析。文章运用“工作寻访”理论模型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风险”模型来深刻剖析我国大学生失业及其根源,并提出适宜措施。  相似文献   

19.
知识失业性质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经济的性质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数众多的学者以我国知识劳动力相对比率较低为依据,认为我国的知识失业仅仅是结构性的。而实际上,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低的知识劳动力的比率,并不意味低的知识劳动力供给总数;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知识劳动力的需求量的绝对量是十分有限的,所以,我国的知识失业存在着长期性与总量性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20.
采用CHNS面板数据和随机效果单位概率模型分析决定我国城镇失业率的主要因素。16—26岁青年失业率决定因素的实证结果显示:年龄的增加会降低失业概率,年龄对失业概率的边际效果较大;从教育水平变量的估计结果来看,和小学和初中毕业的劳动力相比,高中、中专毕业劳动力的失业概率较高,但是大专以上毕业的劳动力的失业概率却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全样本实证结果显示:年龄的增加会降低失业概率,但是降低的幅度会越来越小;男性、未婚、教育水平低、西部、调查失业率高、自雇就业比率和工业占产业比高的地区,劳动力的失业概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