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产业关联角度出发,采用我国2002年及200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测算了房地产业的关联效应及波及效应,结果表明:①我国房地产业对金融业、租赁和商品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强的后向关联效应,与大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强的前向关联效应;②房地产业与工业的关联效应普遍不强,说明目前我国房地产业还不足以支持我国支柱产业的发展;③房地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都低于产业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张光明 《特区经济》2012,(5):274-276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通过对2007年广西135个部门投入产出表重新整合,独立出包含物流产业在内的四部门投入产出表,从各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产业关联系数、列昂惕夫逆矩阵、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及生产诱发系数等方面,分析了广西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关联效应和产业波及效应,揭示了广西物流产业在广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发展广西物流产业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分析——以重庆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金萍  李为科  郭跃 《特区经济》2006,213(10):253-254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理论,以重庆市投入产出表为依据,通过揭示重庆旅游业的波及线路、影响力及影响力系数、感应度与感应度系数等重要指标,全面定量分析了重庆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并对重庆市未来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纺织服装业的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盛龙 《科技和产业》2012,12(3):24-27
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纺织服装业在浙江省未来的定位与发展值得深入研究。采用投入产出法计算相关指标,分析了浙江省纺织服装产业关联效应与产业波及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纺织服装业的"高带动能力"范围仅局限于包括自身在内的几个产业,其影响力和感应度正在逐步减弱,同时对全社会就业的促进作用并没有想象中大。因此,从产业关联角度可以认为浙江省不应将纺织服装业作为未来的主导产业,并应对其进行改造升级,促进新一轮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为例,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存在紧密的后向关联关系,且关联度呈上升态势;同时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也存在前向关联关系,但前向关联度呈下降态势。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对少数几个产业产品的消耗度较高,所以必须优化上海的产业结构。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作用在增强,而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受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却大大减弱;产业感应度也大幅下降,表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并未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真正融合对接。另外,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受消费的影响较大,是典型的"消费依赖型"产业,出口和投资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有减弱态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根据2002年全国投入产出数据定量分析房地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前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揭示我国房地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为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海伟 《中国经贸》2008,(22):36-37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根据2002年全国投入产出数据定量分析房地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前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揭示我国房地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为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房地产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之问的关系和内在结构着眼,本文基于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利用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系数研究房地产产业与其相关产业的关联度及其对各产业的波及效应。  相似文献   

9.
2002年以来,台湾地区文创产业发展较快,成为推动台湾地区经济总量增长和质量提升的重要动力。从产业关联效应看,台湾地区文创产业以满足最终需求为主,具有较高的附加价值率,但对岛内其他产业的需求感应程度较低;从就业带动效应看,其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较强且劳动生产率较高,但近年就业吸纳能力有所弱化。当前,台湾地区文创产业以内销为主,产业规模较有限,直接制约其经济效应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投入产出计算得出的产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分析了江西LED产业发展中的关联效应和产业链接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LED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资金密集是其显著的行业特征,同时中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迟,架构尚不规范,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纷繁复杂。这就决定了对中国房地产行业融资行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采用面板回归的方法,选取了2000-2012年以来上市的22家中国房地产公司的年度数据,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资本结构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融资优序理论对中国房地产的融资行为有更好的解释力。房地产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与盈利能力、有形资产率和成长性均负相关;与企业的规模、抵押能力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孙晓飞 《特区经济》2013,(10):170-173
房地产在中国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和GDP增长的重要保障力量。但是近年来房价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房地产存在泡沫风险加大。为此,政府遏制房价过快增长的频率加快,措施愈加多样化,但调控效果并不明显。如何平衡房地产调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房地产产业的健康合理发展,成为摆在十二五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发展和房价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建立阶梯式供房,房屋抵押贷款分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健全居民投资理财市场等措施,来协调房地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13.
陈新美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0):41-45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又是经济泡沫的主要载体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房地产投资额的剧增,房地产泡沫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文章从我国房地产的发展现状引发对房地产泡沫以及泡沫经济的探讨,通过对房地产泡沫的成因以及危害性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防范房地产泡沫的措施,促使房地产市场沿着持续健康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市场价格博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蔷薇  徐健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2):75-77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是博弈得出结果的一个竞技场.文章从房地产销售过程中主要参与者的价格博弈分析,探究房地产市场交易价格形成的过程,指出中国房地产业的现状是由社会几股力量反复博弈的结果,其实质是不同社会力量之间的利益之争.  相似文献   

15.
房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在改革开放后最初的十几年里,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是轻纺业。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口拉动的外需和以房产业为主的内需取代了轻纺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孙翎  张意琳  李捷瑜 《南方经济》2019,38(12):33-48
房地产业与金融业具有强烈的共生性,当房地产业陷入困境时,是否会迅速扩散到与其关联的各类金融机构,蔓延并危及整个金融系统,出现房地产业对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文章综合运用房地产行业指数与房地产企业数据,基于CoVaR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方法,测算了我国房地产业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溢出强度,分析了其时变趋势和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业对金融机构存在较为显著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在时间维度上存在周期性;房地产业对股份制与城商行的风险溢出强度最大,其次是保险机构和信托,最小的是国有银行;房地产企业的自身风险、规模和负债水平对风险溢出强度具有显著影响。据此,文章对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与房地产行业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周颐  夏婷婷 《改革与战略》2009,25(4):139-141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文章运用战略管理相关理论,对近期成都房地产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房地产行业的战略变革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王珍莲 《改革与战略》2008,24(5):129-131
房地产业已经逐步成为各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如何从政策上引导房地产业进行良性的发展,是各地政府部门所面临的难题。文章以广西房地产开发为例,通过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现状与销售方面的分析,对今后各级政府如何通过宏观管理,保持房地产业的平稳发展,逐步有效解决居民住房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发展状况更是经济的关注焦点。文章以2010-2012沪深上市房地产企业为样本,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综合分析了房地产业的财务实力,对其进行了排名,并依据排名结果剖析了各类型房地产企业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增强企业财务实力的途径。以期为消费者提供有效决策信息,为企业管理者制定策略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近些年来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其背后房地产对CDP的拉动功不可没,特别在金融危机中,大幅拉动内需,成为我国实体经济的支柱产业,但随着需求增大,房价节节攀升,购房困难成为百姓实现小康生活的头号难题。本文就房价过高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看待我国的房地产政策谈了几点看法,并针对高房价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