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对铁路集装箱运输作业中存在的工作方式落后、工作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铁路集装箱运输领域。在阐述物联网及其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对物联网在铁路集装箱运输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给出网络结构、具体应用和实现流程,实现对集装箱及其装载物品的智能感知、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提高集装箱运输效率和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关于加快我国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述国内外双层集装箱运输产品发展概况及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优势的基础上,分析加快发展我国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的必要性、应具备的条件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加快集装箱物流中心建设、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建立双层集装箱班列品牌、完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等建议,以促进我国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使超限装载方案和运输路径更为安全、经济,针对铁路超限装载方案和运输路径综合优化问题,以超限运输的装载方案优化和运输路径优化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运输里程及对既有线路正常运营组织的干扰,以装载方案符合基本要求、路段运输限界、线路通过能力为约束,构建超限装载方案和运输路径的综合优化模型,并根据模型的特点设计遗传-蚁群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实例验证表明,提出的模型和算法求出的全局最优解,能解决现有分阶段决策方法的最优解为局部最优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铁路枢纽地区集装箱小运转列车运输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发展以及我国铁路集装箱结点站和集装箱运输网络的成功构建 ,针对铁路枢纽地区集装箱运输的情况 ,提出了铁路枢纽地区集装箱小运转列车运输的方案 ,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高铁快运干线运输与城市末端运输缺乏有效整合问题,研究基于城市末端运输与二维装载的高铁快运服务路径优化。针对高铁快运需求订单特征,并结合高速铁路动车车辆装载要求,构建基于城市末端运输与二维装载的高铁快运服务路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优化确定城市末端客户需求订单的运输路线分配,以及不同类型货物在集装容器中的二维装载方案。根据优化模型特征,设计基于邻域搜索策略的改进遗传算法求解大规模问题,其中,提出基于满载优先和装载块填充策略的二维装载算法求解装箱。数值仿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提出的模型和算法具有良好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改进遗传算法对初始种群目标值的平均改进率超过28%,最大改进率达到53.49%。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北京地区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铁路集装箱运输进行SWOT分析,提出北京地区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策略:立足地区物流业规划与发展,调整集装箱办理站生产布局;抓住机遇转变经营方式,推进全程物流;立足铁路运输,开展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提高双层集装箱班列的市场竞争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集装箱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为缓解新疆棉花运输铁路棚车不足,采用集装箱装运棉花。铁路集装箱装运棉花加速了棉花流通,减少了棚车运输所需装载加固材料费用,解决了集装箱货源等问题,但集装箱装运棉花存在火灾危险性。在对铁路运输加减速、调车连挂等工况下捆扎钢丝摩擦生热、冲击摩擦升温、切削铁屑点燃棉包棉花的条件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结果,从包装要求、集装箱装载要求、装卸要求及温度和湿度要求等方面提出集装箱装运棉花的安全措施,确保棉花集装箱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8.
集装箱运输方便、快捷、装卸效率高并且应用广泛,铁路货车使用集装箱运输时超载、偏载现象时有发生,需要加强对集装箱超载、偏重及一辆平车装载2只集装箱时整车超偏载的检测。建立了集装箱作业中集装箱超重、偏载检测计算模型和2只集装箱装一辆平车的超偏载检测计算模型。根据铁路集装箱堆场正面吊装卸集装箱作业流程,以正面吊对集装箱作业实时称重、偏载检测系统为基础,结合箱号自动识别、堆场电子地图定位和集装箱定位导航技术,建立了铁路集装箱堆场装卸作业信息系统,可杜绝正面吊起吊集装箱时F-TR锁勾连造成平车掉道事故,避免集装箱空重混装及整车超重,提高集装箱堆场正面吊作业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有效提高了集装箱存储、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铁路集装箱结点站的建设,从以全国铁路网为基础进行集装箱运输组织的角度,通过分析路网上动态箱流的变化特征,结合集装箱班列开行方案的制定,提出确定路网上集装箱运输流的方法,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使铁路集装箱运输网络建成后,能进一步优化集装箱运输组织,实现高效运输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10.
针对T11型钢轨运输专用车、长大货物平车不能满足50 m长道岔轨的运输需求,根据<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的技术条件,选择车辆,设计并布置座架,提出普通平车运输50 m长道岔轨的装载加固方案.根据结构力学的力法原理,建立垂向力学模型,推导出连挂车辆垂向力计算方程组,并编制程序计算车辆承重,分析钢轨挠度,确定普通平车编组连挂方案,并经过试验验证装载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铁路运输面临的总体形势,说明铁路集装箱运输在管理、改革、经营方面取得的进步,指出我国铁路运输能力的快速扩充将为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打开广阔的空间,阐述当前铁路部门将重点做好加快拓展集装箱多式联运业务、加强集装箱班列运输组织、完善集装箱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场站建设和设施改造、大力发展双层集装箱运输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分析铁路运输面临的总体形势,说明铁路集装箱运输在管理、改革、经营方面取得的进步,指出我国铁路运输能力的快速扩充将为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打开广阔的空间,阐述当前铁路部门将重点做好加快拓展集装箱多式联运业务、加强集装箱班列运输组织、完善集装箱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场站建设和设施改造、大力发展双层集装箱运输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集装箱空箱调运是集装箱运输中的重要环节。现实中集装箱需求和供给具有不确定性,需求方对集装箱运达时刻上有时间窗的约束。基于此,提出了基于运达时间约束的集装箱空箱随机机会模型。首先确定了空箱供给和需求的随机变量,然后构建了集装箱随机到达时间约束的满意度函数,最后分别将集装箱运输费用和到达时刻满意度作为优化目标,建立了集装箱空箱调运双目标随机机会约束模型,并设计了基于TOPSIS的限定参数区间搜索算法。算例表明,与供需确定的情况相比,所建立模型的集装箱空箱调运费用节省了6.2%,运达时刻满意度提高了16.5%,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铁路主要使用普通平车运输大型车辆,在铁路装载时一直依靠人工手段,不仅装载难度高、安全性低,而且作业时间长、人员消耗量大,在一定程度上对装车效率造成影响。研究在分析大型车辆铁路装载过程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大型车辆铁路装载存在装载时间较长、装载过程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装载过程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磁导航技术的大型车辆铁路装载智能化引导系统,可以实时计算车辆与平车边缘距离,并具备调节功能,给驾驶员提供直观信息,使其可以在无外部提示的情况下掌握车辆与平车相对位置关系,同时不改变原有装车模式,为提高车辆装载效率、确保铁路装载现场安全提供一种可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集装箱运输是铁路运输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面向客户需求的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是提高铁路集装箱运输效益和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手段。在考虑模糊运输时限时间窗的基础上,以运输费用最小、客户满意度最高为优化目标,构建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并采用分支定界法,应用商用数学软件Lingo 11.0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采用算例分析,验证数学模型求解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问题的有效性,为优化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运营成本、提升服务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集装箱多式联运组织运输的效率,在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中,考虑不同运输方式在节点上换装时间的不确定性对集装箱多式联运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路径的影响,以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带有时间和容量约束的整数规划模型,设计多蚁群并行算法,求得最佳的多任务集装箱运输方案。并根据运输任务数、运输规模的不同,设计多种类型算例,基于节点换装时间不确定性的情况,考虑任务优先级的选择策略,比较分析不同类型任务特征下各因素对最佳运输方案的影响,为集装箱多式联运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零担货物配装模型与算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配装是铁路零担货物发送的关键,为取得最优配装方案,应以货车静载重和装载容积最大为优化目标。为此对两个优化目标分别建立0-1规划模型,并利用有序组合树法求解出最优解。通过算例得到两个不同方案,说明一般应优先考虑货车静载重最大,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充分利用车辆容积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铁路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铁路国际集装箱运输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指出铁路集装箱运输要拓展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必须发挥铁路技术经济优势,在加快集装箱中心站建设的同时,采取建立大型集装箱货场、加快信息化建设、采取灵活运价政策、搭建国际箱的进出平台和建立专门的管理队伍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关于发展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外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状况,展望了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前景,提出建设双层集装箱运输网络的必要性。结合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需求空间分布和主要流向,对双层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提出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维持时间是衡量LNG罐式集装箱的绝热保冷性,反映其运输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是LNG罐式集装箱满足铁路长时间、远距离运输的关键。为保障LNG罐式集装箱铁路运输安全,构建维持时间模型和维持时间修正模型,计算得到LNG罐式集装箱理论维持时间,以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设计生产的1AA型LNG罐式集装箱为例进行验证。研究表明:模型满足LNG罐式集装箱铁路运输维持时间计算要求;静态蒸发率、初始充装率、初始压力、运输环境温度等因素对维持时间具有一定影响,在实际运输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可以为提升LNG罐式集装箱铁路运输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