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天丽 《农村经济》2001,(11):10-12
四川省是内陆大省 ,又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农业大省 ,农村劳动力占全省劳动力的 70 %以上 ,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总量的 1 1 5% ,其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达 1 3 0 0多万。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对量大 ,给四川省实现经济起飞、建设经济强省提供了优势条件 ;另一方面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长久滞留在农业和农村 ,就会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因而 ,如何建设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我省现今面临的重要战略问题之一。(一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其障碍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有 3种选择 :一是离土不离乡 ,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2.
贵州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逐年增多。据调查测算,1993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达686.1万人,占劳力总数的45.0%。据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对32县市(区、特区),56个乡镇,168个村的3360户、27707个农村劳动力抽样调查表明:199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到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减缓,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就业不充分。贵州观有农村劳动力约1500万个,占全省农业人口的51%。有关专家指出,按全省现有2700多万亩耕地计算,我省农村只能容纳(?)00万个务农的劳动力,这些年在省内务工经商和外出“打工”的劳动力约200万个,还剩余约600万个,今后每年将新增劳动力60多万个,到本世纪末,共新增劳动力420万个。按现在年均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速度,即使当年新增的农村劳动力也难以转移出去。如何化解这支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军的就业压力,充分利用和开发我省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这是我省九十年代农村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  相似文献   

4.
盱眙县转岗再就业培训的背景 盱眙县近几年面临着“三高一低”的严峻就业形势:一是新增劳动力进入高峰期。2002年底,盱眙县农村剩余劳动力1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33万人的48%,而且每年新生劳动力还以1.44%的速度自然增长,今后3—5年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达到20万人。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进入高峰期。从1999年开始,盱眙县在外务工人数每年平均在12万人左右,其中2003年达到了1428万人: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情况 所谓农村剩余劳动力,就是农村实有劳动力总数减去农业劳动力的需要量和已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劳动力后的剩余量。若按群众经验以3亩耕地(0.2公顷)框算安置1个农业劳动力。则1993年广西第一产业安置劳动力1303.3万人,有588.38万人需转移到非农产业去。而当年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仅318.85万人,还有近300万人,占  相似文献   

6.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据4000户农户统计资料推算,1998年四川向非农产业转移出的农村劳动力已突破1000万,达到1005万人(到乡外就业或乡内非农产业就业6个月以上,下同),比上年增长42%,其中,省内转移669万,转向省外336万。已转出的农村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由上年的252%,上升到263%。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转移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1998年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小学及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2888万人,初中、高中文化素质的6906万人,中专、大专…  相似文献   

7.
古蔺县位于四川盆周南缘大山区,是国家贫困县。199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29元。人均占有粮食320公斤。全县农业人口64.8万人,占总人口的94%;农村劳动力34万个,占农业人口的52%;剩余劳动力14万个,占农村劳动力的41%。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是进入九十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农村人口转移的动力机制及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为78444万人,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55019万人,农村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动力的70.1%.农业部课题组运用劳动力合理负担耕地法来计算种植业所需劳动力数量,结论是中国现阶段农业部门需要的合理劳动力数量约为1.96亿人.按1998年中国农业劳动力3.48亿人计算,剩余劳动力达1.52亿人.面对上亿的剩余劳动力,仅靠增加农业投入来缓解这种压力,其效果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就中国的经济现状来看,这种投入非常有限.所以,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根本办法就是转移-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  相似文献   

9.
李专 《农业经济》2003,(4):29-30
我国是世界上农村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目前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 1 .5亿 ,加入WTO将使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瓶颈”。本文以沈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切入点 ,通过对沈阳市辖区内的区、县、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调研 ,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并探讨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一、沈阳市农村劳动力现状根据调查测算 ,沈阳市有农村劳动力 1 0 6.5万人 ,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 9.1万人 ,约占全…  相似文献   

10.
浅谈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制约因素。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较大。2002年,全省农业人口1792万人,占全部人口的47%,农业劳动力929.2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1.9%。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2002年全省社会劳动生产率为24296元/人,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为5545元/人,不足社会劳动生产率的。  相似文献   

11.
据贵州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抽样调查,1994年贵州劳务输出人员突破百万大关,一年创收30亿元。这对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715.2万人、剩余率达46.0%的贵州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对全省1035户农民2787个劳动力调查,1994年当年转移列省外的劳动力164人,占被调查劳动力总数的5.88%,比上年上升2.45个百分点。以此推断全省  相似文献   

12.
进入90年代以来,湖北省以立足农业农村、就地就近转移为主要途径,以突破性发展多种经营、突破性发展乡镇企业为主要措施,狠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取得显著成效。据调查,截至1998年底,全省共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800多万人,相当于全省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3。其中,进入乡镇企业就业的300万人,稳定转入多种经营的300万人,新增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转向其他就业领域的约200万人。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是“三多三少”:在农业内部就业的多,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少;在农村内部就业…  相似文献   

13.
四川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省,农业剩余劳动力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增多。全省各地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内容来抓,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据35个县的3.6万个农村劳动力抽样调查测算,今年全省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已达到1230万,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77%,并呈现出新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2004年,玉溪农业人口171.73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07.48万人,其中:自发和有组织地转移到二、三产业24.46万人,比上年增0.45万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22.75%;从事第一产业83.02万人,若按每人每年耕种2.5亩计算,玉溪农业只需65.54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为17.48万人。有39个基地承担了培训任务,7个县区承担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当年共培训农民14000人,经培训实现就业13379人,占培训人数的95.56%。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增收。洛阳市作为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农村人口比重大,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该市“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出路。2006年洛阳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5.3万人,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提前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村百万劳动力转移工程”目标。但从目前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很艰巨。  相似文献   

16.
一、四川人多地少,剩余劳动力多,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四川人口愈来愈多,劳动力大量过剩。 1988年末,全省总人口已达10589.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9.7%。全省农村劳动力达4681.6万人,占全国农村总劳力的11.7%。其中,从事农、林、牧、副、渔的劳动力达4020.4万人。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逐年上升。自 1 978年以来 ,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两个特点 :一是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数量由 1 978年的 2 82 7万增至 2 0 0 0年的 1 70 78万人 ,二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改革以来累计 60 0 0多万人至 1亿人之间 ,仅 2 0 0 2年底 ,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已达 940 0万 ,按照我国制定的发展方略 ,到 2 0 2 0年至少将有 3亿的农村人口进城。十六大指出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1、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18.
遂平县2004年结合实际,在农村转移培训工作方面立足本县,开拓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此我们对近段遂平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一专题进行调查和分析,特做报告. 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现状 1.农村劳动力情况 遂平县位于河南省中南部,辖16个乡镇194个行政村,人口5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7万人,全县现有农村劳动力23.5万人,按每个劳动力负担0.53公顷耕地计算,只需要11.2万个劳动力就可满足全县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村剩余劳动力12.3万人,另外本县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0.3万人.  相似文献   

19.
一、辽宁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阶段分析,辽宁省地处中国东北,属三大地区的东部地区。总人口为4155.4万人,土地总面积14.8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4万公顷,人均耕地1.49亩。总人口中按受教育程度分类,小学以下占39.46%,初中占42.25%,高中占12.25%,大专以上的占5.79%。(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按农业与非农业分类,非农业人口1943.7万人,占人口总数的46.8%;农业人口2211.777人,占人口总数的53.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14%。同年农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4%。农村劳动力生产率水平低,存在大量需转移出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20.
1979——1988年,共有6650万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其中在农村就地转移的5460万人,进入城镇的1190万人),年平均转移规模660万人,年均增长11.7%,农业劳动力的高速非农化,迅速降低农业人口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使其由1978年的70.7%迅速下降到1988年的59.5%,提前到达世界银行对本世纪未实现“翻两番”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