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扬 《金融研究》1996,(5):59-63
日本的主银行制度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李扬对企业实行主要往来银行制(简称“主银行制”),曾经是日本银行制度和企业融资制度的一大特色。多数研究者都认为,主银行制对于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保证作用。有些研究进一步指出:主银行制度的施行...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14日至16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邀请了日本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铃木淑夫就日本银行货币政策和调节作用做了学术讲演。讲演着重介绍了日本经济起飞时期货币政策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传递过程和运行机制,这对我们借鉴日本  相似文献   

3.
我们通过对日本银行的初步考察,感到日本的银行管理,有不少可以借鉴的地方。现将初步印象和几点想法写出来,以利于进一步开展对日本的银行管理经验的研究,提高我国的银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外事消息     
△应中国人民银行邀请,以日本银行理事绪方四十郎为团长的日本银行业务代表团一行六人,于10月10日至23日访问了我国。代表团在京期间,国务委员王丙乾、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吕培俭分别会见了代表团。△应中国人民银行邀请,日本东洋信托银行副行长铃木秀生等一行七人,于10月13日至10月23日访问了我国。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吕培俭会见了代表团,顾问尚明宴请了代表。△应中国人民银行邀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法律部主任乔治·尼考莱托帕拉斯和外汇贸易关系部主任大卫·芬奇先生于10月10日至15日来华讲学访问。在京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行  相似文献   

5.
杨冰 《新金融》1995,(12):37-39
日本的商业银行规模巨大,在世界银行业中首屈一指。1992年,排在世界前九位的商业银行均为日本所有,世界前五十家商业银行中也有近一半(22家)是日本的银行。1994年,日本银行在这两项中所占位置有所减少,但世界前六大商业银行仍为日本所有。在全世界银行业总资产中,日本一度占了近40%。日本银行规模的形成,既是其经济发展之必然,又有日本所特有的因素。对日本银行规模的形成进行考察分析,对于我们在建立新型银行体制中如何把握银行规模很有现实意义。 一、日本银行规模巨大的原因 (一)日本银行规模体现了规模经济原则 首先,日本银行规模是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而扩大的。1955年。  相似文献   

6.
《城市金融论坛》2000,5(1):40-40
花旗银行通过与日本大型企业的合作,以低于市场利率0.1%~O.2%的条件向企业员工提供优惠住宅融资,积极开拓住宅贷款市场,确立了该行扩大零售业务的新经营战略方针。与日本都市商业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大都存在营业人员和店铺不足的缺陷,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与日本银行竞争是许多外资银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美国穆迪投资顾问公司最近发表了对日本银行的信用等级评定。接受评定的50家日本银行中,仅一家地方银行即静冈银行获得B级,三和银行、东京银行、三菱银行三家为C 级,另10家银行为C级,其余均为D级以下。日本债券信用银行、中央信托银行与北海道拓殖银行在评定中被评为E级,即特差。  相似文献   

8.
日本银行公司治理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遐龄 《南方金融》2002,(4):48-49,60
一、日本银行公司治理特征 论及日本银行公司治理,不能不谈到日本银行的主银行制和相互持股.主银行是日本公司治理的主体,它超出了通常意义上说的银企间的货款关系.主银行关系在日本银企关系间包括融资关系、持股关系、稳定的综合交易关系、向借款企业派遣管理人员和救助陷入危机企业,它的存在,对日本企业的公司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流动性监管是外资银行审慎监管制度体系顺利运行的前提与基础,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引进外资银行时间较早、经济外向型程度高,对外资银行流动性监管尤为重视,其流动性管理特点比较鲜明,本文通过对比日本、新加坡等主要发达国家对外资银行流动性监管规定,总结归纳了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四个最新动向,并提出了相关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名刊辑要     
日本银行近10年来一直是以债务危机而著称的。日本的银行体系一直是剪不断理还乱,债务危机持续不断,而不论是银行自身,还是政府监管部门,对此却无可奈何。谁也不愿,也没有这个能力去解决这一难题。是政府制定的政策出了问题,还是银行过分依赖其债权人的关系,亦或是整个日本经济的萧条和萎靡,造成日本银行在长达10多年的时间中都没能寻找到一条再生之路。而2004年,在重重债务迷团中摸爬滚打近10年之后,日本银行依靠崭新的金融产品和管理系统不仅重新赢得了客户的信任,赢得了良好的业绩,更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据今年3月日本金融研究机构发布的经济报告显示,日本银行将在年内从债务泥潭中走出来,不仅如此,几乎所有的银行企业都预计年内银行业将获得丰厚的利润。这些都得益于日本银行近两年不断开发的旨在吸引投资者的金融产品以及良好的客户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1971年10月,日本第一银行和劝业银行合并,诞生了日本最大的银行——第一劝业银行。这样两家大银行的合并,在日本银行合并史上是仅见的,被评论家们称为“金融界的壮举”,日本金融史上“划时期的事件”。第一银行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家银行,1873年6  相似文献   

12.
<正> 当前,我国一些沿海经济较发达的省市,正在积极地引进外资银行。但是我国中央银行对驻国内的外资银行管理还处在初始阶段,没有取得一定的经验。为此,笔者特将日本对驻日外国银行管理的成功经验作一介绍,旨在促使我国中央银行对引进的外资银行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东道国制定外资参股上限对外资银行的市场进入方式和技术转移动机产生影响。本文博弈分析的结论表明:东道国规定外资参股上限降低了外资银行的技术转移动机,但有利于保护国内银行的利益。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的参股比例越高,则对其技术转移程度越高, 而对外资新建投资银行的技术转移程度越低。但外资银行对其海外全资分支机构的技术转移程度总是高于参股银行的技术转移程度。若外资银行承诺不另建分支机构,或晚进入,则可以在外资并购谈判中获得更多谈判地位。  相似文献   

14.
外资银行市场进入:方式、技术转移和东道国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迎飞  陈宏民 《上海金融》2006,(6):26-28,16
东道国制定外资参股上限对外资银行的市场进入方式和技术转移动机产生影响。本文博弈分析的结论表明:东道国规定外资参股上限降低了外资银行的技术转移动机,但有利于保护国内银行的利益。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的参股比例越高,则对其技术转移程度越高,而对外资新建投资银行的技术转移程度越低。但外资银行对其海外全资分支机构的技术转移程度总是高于参股银行的技术转移程度。若外资银行承诺不另建分支机构,或晚进入,则可以在外资并购谈判中获得更多谈判地位。  相似文献   

15.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外资银行纷纷向中国市场涌入。同时外资银行凭借其较高的服务水准以及科学的管理手段在国内的银行产业占据优势,为国内银行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银行存在的很多缺点,尤其是在零售银行服务品质的管理上更为显著。为此本文对国内零售银行服务品质管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银行在金融工作的宏观控制上,采取了以下四项主要措施: 一、实行“存款准备制度”。它规定都市银行吸收存款的一定比率(即存款准备率),并以现款存入中央银行。随着金融调  相似文献   

17.
2002年底我们应邀前往日本,实地考察东京、大阪等地的日本支付清算系统,了解和学习日本银行业对支付系统的开发、建设、运行、维护以及灾难备份系统的组织管理模式,以借鉴其有益的做法与经验。一、日本支付系统与组织管理体制概况1.日银系统位于东京与横滨之间的日本银行府中中心是日本银行开发管理的全额实时清算系统(RTGS)的全国处理中心(简称日银系统),也是日本银行信息服务局的办公所在地。日银系统(BOJ NET)  相似文献   

18.
目前,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已成为银行资产业务收入和负债业务收入之外的第三大业务收入。据报载,在发达的国家中,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接近成为银行业务收入的“半壁江山”。如美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38.4%,日本银行为38.4%,日本银行为39.3%,英国银行为41.1%。我国银行业平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8%,最大为17%,最低的不足1%。据业内人士预测,中国加入WTO五年之后,在我国的外资银行中间业务占有中国内地的市场份额将达到50%以上,国内银行改造和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中间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地位已经凸显。  相似文献   

19.
亚洲金融事业最发达的是日本,认真研究日本银行电子化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建设现代化的金融体系和更好地履行银行的各项职能,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中日两国银行电子化的比较研究,探寻对发展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的有益借鉴。一、中B银行电子化的发展比较1.日本银行电子化的发展日本银行界从1964年开始在银行应用计算机联机系统以来,大部分银行经过了王次联机,部分大银行目前正在进行第四次联机。(l)第一次联机(1965-1975年)。第一次联机的主要目标是各家银行实现自身存、贷、汇业务的联机作业,…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金融业大门开启,外资银行鱼贯而入的时刻,中资银行也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寻求通过海外并购提升综合竞争力,以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中资银行“出海“并购10月25日,中国工商银行与南非标准银行联合宣布,双方已就股权交易和战略合作事宜达成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工商银行将支付约54.6亿美元的对价,收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